不要避讳竞争,中美若连坦诚的对手都做不成,所谓交友更无从谈起

孤烟暮蝉 2024-02-06 11:51:43

2024年1月31日上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对张波、叶诚尘执行了死刑。至此,轰动一时的“重庆姐弟坠亡案”告一段落,罪大恶极的张、叶二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就在张、叶被执行死刑之后的第二天,亲共和党一派的美国著名保守派媒体《纽约邮报》,也跟进报道了这则新闻。这则新闻引起了广大《纽约邮报》读者的强烈共鸣,光是其官网新闻评论区里的回复,就有足足630多条,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还都是持肯定态度的:

“这起悲剧事发于2020年,两名凶手于2021年被判有罪,2024年初执行死刑。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4年时间。中国的效率非常高,可悲的是,和中国相比,我们美国在这块就真的太磨蹭了。”

“可惜了,我觉得判得不合理。‘这对狗男女被执行了注射死刑’,为什么啊中国?为什么啊?他们应该落得和那俩可怜孩子一样的下场,那就是从100层的高楼上被扔下去。”

“中国是做事的,愿死者安息。”

“不,愿他们在地狱里饱受罪孽业火的无尽煎熬。”

“我很少会像这次这样这么肯定中国,但他们这回确实做对了。”

“干得好啊,整个过程雷厉风行,正义得到了伸张,我们应该好好学学中国。”

“什么?他们居然没有花大量纳税人的钱给这俩狗男女先养个30年,拖到黄花菜都凉了然后再从长计议吗?我真希望这两人都能遭到应有的报应,他们应该被人从15楼上扔下来。”

“看看我们国内那帮脑满肠肥、尸位素餐的自由派人士,再看看人家中国。强大的核心家庭结构、崇尚爱国主义、坚韧不拔、努力工作、对本国的历史和文化充满了发自内心的自豪。要是他们也像我们一样拥有《第二宪法修正案》(即持枪合法化法案),我都不敢想象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那大概就是《圣经》中提到的真正的天国了。”

我在这里贴出来给大家看的,只是数百条美国网民的评论中的很小一部分。诚然,这些评论中的很多并不真的公允客观,和我们所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存在着不小的出入,反而是充满了典型美国人,尤其是典型的美国保守派民众的主观臆测。但即便如此,透过这些美国民众对于“重庆姐弟坠亡案”的朴素观点,我仍然从中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情绪共鸣。

这些美国保守派的言论之中或许不乏激进的声音,但是他们对于“善恶有报,杀人偿命”这8个字的深刻认可,最起码我个人还是可以理解并赞赏的。当美国的行为和价值观在向我们渗透的过程中,我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其实同样也在反向影响着他们。也许,中美两国确实存在着从对抗走向合作、从对手变成朋友的一丝可能。

国内某知名前媒体人、前主编这两天写了一篇题为《今天的中美并非敌人,网上别搞错了》的文章。那篇文章我也看了,坦白说,其中的大部分观点我不敢苟同。但是对于他在文章里提出来的“今天的中美并非敌人”这个说法,我个人倒是觉得,还有几分值得探讨的价值。但是我想换个方式来探讨,不是“今天的中美并非敌人”,而是“今天的中美或许没法做朋友,但也许将来可以不用当敌人”。

关注我时间稍长的同志和朋友应该都知道,我这个人向来是崇尚斗争主义哲学的——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而是为了团结而斗争,也就是教员所说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即便是最亲密的朋友家人,也会有反感和批驳的时候;哪怕是再憎恶的敌人对手,也会有欣赏且认同的地方。

所谓不打不相识,有些时候,哪怕你是奔着交朋友去的,你可能也要在同对方狠狠打过一架之后,大家才能坐下来把酒言欢。激烈的碰撞之后所产生的高温与火花,有时候比单纯的和稀泥起到更好的凝合作用。钢铁和钢铁,靠和稀泥是凝合不了的,但是高温和火花可以。

中美两国之间的竞争是避免不了的。别说是现在和我们势成水火的美国,就是曾经同我们你侬我侬的苏联,哪怕是中苏关系的蜜月期,我们和苏联之间的明争暗斗也一样没少了。竞争不是什么需要遮遮掩掩的东西,只要两个大国打交道,它就一定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必要用什么“我们不是对手”“我们不是敌人”之类的虚词来遮遮掩掩,竞争的时候大家就应该充分竞争,这样才能为日后彼此的合作碰撞出充分的共识。

我们要对美国有起码的信心,相信他们能扛得住我们的竞争压力。就像他们在过去几十年来对待我们时一直在做的那样。

合作绝不是单方面的媾和,而是大家在不断的磨合和拉扯的过程中,逐渐达到的一个平衡状态。这个过程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中间必然要经历许多的波折的磨难。我们会有要向美国让步的地方,美国也会有要向我们妥协的时候。

好多人现在只看到了中美你争我夺所带来的坏处,而我则看到了两国你追我赶所带来的好处。人类的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停滞了有一段时间了,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合作是润滑剂,竞争是催化剂,我们这个物种终归还是需要一点竞争才能促进彼此的进步的。

我不认为中美两国之间的竞争会激化到武力对抗的程度,至少眼下还不会。当年的美苏都没打起来,现在的中美会爆发热战的可能性只会更低。不管是角逐、对抗、竞争、博弈还是缠斗,只要能够点燃第四次科技革命的火花,促使新质生产力的出现,而同时中美之间的斗争烈度又不至于说达到了当年美苏的那种程度,那我觉得中美的竞争就是可以接受的。我们现在看来可能觉得这不算什么,但站在更长远的视角上来看,这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呢?

我们被迫从头开始学习如何制造芯片,美国则被迫要学我们的“一带一路”。中美两国都在竞争的过程中迫使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中国人吃软不吃硬,美国人吃硬不吃软。美国人常说:“我们只和自己战胜不了的对手做朋友。”如果我们真的有要和美国交朋友的意愿,那我们就必须先成为他们眼中合格的对手。因为如果当对手的时候我们都不能获得他们的尊重,那么当朋友的时候他们就更不可能尊重我们了。

未战而先降,这样的中国不仅得不到美国的尊重和理解,同样也得不到我们自己的尊重和理解。我们要努力做好正确的事情,努力成为那个更好的自己,不要去恳求美国的理解,而是要让他们主动来理解我们。

只有在经过了充分的竞争之后,中美两国才有希望迎来真正的和解、共存以及合作。我相信中美之间的竞争态势是不会一直维持下去的,而到了那时,大家就需要一个新的公约数来调和彼此的分歧,来作为促进合作的凝合剂。相逢一笑泯恩仇,什么样的笑容才可以化解彼此的恩仇?我觉得“善恶有报,杀人偿命”就是一个可以不错的公约数。你可以在诸多问题上和我意见相左,但只要你认同这种人类最最朴素的正义观,那你我之间就存在着相互理解与合作的可能。

不要因为这个不起眼的共识太小,所以就觉得它无足轻重了,假以时日,等中美两国的竞争真到了告一段落的时候,双方从以竞争为主走到了以合作为主的阶段,这一点小小的共识,没准就有可能成为促进两国关系迅速升温的燎原星火。

我之所以说这话,不是因为我对美国的保守派有什么特别的好感,就算他们是美国的自由派,是白左或所谓的性少数群体,只要他们能在巴以问题上为受苦受难的巴勒斯坦人民坚决发声,哪怕他们只是上街游个行、喊喊口号,我也一样会对他们投去赞许和欣赏的目光。

因为那也是人类最最朴素的正义观的体现。

做好我们该做的事情,该加强自身建设的加强自身建设,该严法惩处的严法惩处。搞好我们的半导体产业是对的,处死残害亲生骨肉的罪大恶极之人也是对的,只要我们做的是正确的事情,那就不用因为别人一时的异样目光和流言蜚语而陷入自我怀疑,因为我们是在按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朴素希望的方式做事,哪怕我们会因此而被对方的一些人恨之入骨。

我宁可成为你最诚挚且强大的真正敌人,也不愿意沦为你最虚伪又平庸的所谓朋友。这才是我们对美国,纵横四海首屈一指的第一强国的至高尊重;也是我们对自己,古往今来延绵至今的唯一文明的最大虔诚。

这种自我暗示不是狂妄,而是坦荡。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大丈夫行事,就应该坦坦荡荡。唯其坦荡,方能生浩然之气。浩然之气之所存者,浩然之事之所行者,浩然之志之所怀者,天地鬼神亦随之。

0 阅读:16

孤烟暮蝉

简介:观察世界,大国崛起之际;反省自身,小国博弈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