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后,明蒙双方有过短暂的互市,但是由于嘉靖帝本人对于庚戌之变耻辱的耿耿于怀,拒绝了蒙古增加互市内容的请求,双方矛盾激化。
但是谁谁也没有想到,这种矛盾的激化,直接导致了接下长达20年的战争(1551-1570)。我将其简称为“二十年战争”,在这场战争里,双方绞尽脑汁,奋力搏杀,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战争之中,这也造成了明朝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财政危机。明朝一方,至少有5名总兵战死,至于副总兵、游击、参将则是数不胜数。蒙古方面,损失亦不小,每一次南下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那么我们来具体看看这二十年战争。
其实在关系彻底破灭之后,俺答汗、黄台吉也曾再次派使者求市。在嘉靖三十二年,有六名使者来到大同,鉴于双方恶劣的关系,大同巡抚直接将这些人扣押交由朝廷处理。朝廷官员经过商议决定:如果俺答汗能够恭顺,在一年的时间里不侵犯明朝,那么就以礼将这些人送回,否则就将六名使者扣押。这样的方式俺答汗当然不能满意,战争规模随即扩大。
这里介绍几次相对比较大的战争。
嘉靖三十二年七月十四日。俺答汗、把都儿等率骑兵大举入寇,分兵由大同弘赐堡等边入明,大队下浑源州,东路犯灵丘、广昌等处。
二十一日,盘踞河套的蒙古数万骑进犯延绥,由米脂川入,南犯鄜州、甘泉等处。
二十五日,蒙古骑兵继续深入,入宁静庵口,散掠大峪南沟等处,急攻插箭、浮图等峪,关南大震。
面对强敌,明军紧急调动。
二十七日,固原游击陈凤、宁夏游击朱玉率兵急援紫荆。蒙古骑兵行动迅速,前哨已有部分越浮图峪,凤、玉两人赶紧夹击,蒙古骑兵退去。凤、玉率军急追之,过浮图之后,担心蒙古大队到来,两将决定整顿兵马,听说蒙古军至三家村,又率军来战,双方大战一日,杀伤过当。
二十八日,蒙古以骁骑来战,紧跟着凤、玉之兵,其余部分分道由广昌、红沙坡、石门峪、大金井等处北去。当时战况紧急,北京城内鉴于庚戌之变,开始戒严,人心惶惶。凤、玉两将力战退敌之事传到北京,嘉靖帝大喜,按照惯例,战功是需要御史进行核验的,但嘉靖帝等不及,直接下令升二将为都督佥事,各赏白银四十两、文绮二表里。阵亡重伤的将士俱按照规定赏赐。
蒙古南下的势头遏制住了,但是并没有北去。
八月初一,分兵东犯蔚州,西闯平刑关,入掠代州、繁峙县等处。
初二,小王子率众由宣府独石入犯赤城、滴水崖等处,攻毁屯堡,焚戮甚惨。抢掠四日,掠夺大量人畜而去。
战后,巡按宣大御史毛鹏向朝廷报告:蒙古大军自七月十六日入境,至八月初七日始出。以二十余万之众,肆掠二十余日之久,地方遭其杀戮抢掳,殆无余类。而这一战中,作为明军主将的三位总兵,宣府总兵刘大章、大同总兵吴瑛两将都躲在壁垒中不出战,任由蒙古军肆意妄为,只有山西总兵李涞率领游击赵纶、刘承惠,参将殷尚质、麻禄等兵马合营广昌,在永安堡御敌。
而即便是唯一敢战的山西总兵李涞,也很快血洒疆场。
这一战结束尚不足一月,九月初三,蒙古万骑入大同平虏卫,犯山西神池、利民等堡,巡抚山西都御史赵时春率军出战,到广武之时,明军诸将皆至。当时蒙古骑兵纵掠八角堡,有探哨来报,发现蒙古二十余骑兵,此时出击可将其一网打尽。赵时春一听,欲亲自带兵出击,山西总兵李涞等将立马上前阻止。李涞的行为当然是对的,赵时春作为全军主帅,而且是文官,应当居中调度指挥,上阵杀敌总兵带队即可。
赵时春哪里肯听,率军出战,并很快就陷入了蒙古大军的包围圈中。见此情形,李涞对赵时春叹息曰:“公速去,吾死于此矣。”
赵时春此时已经没了开始的英气,弃了大队而逃,蒙古骑兵要活捉赵时春,李涞等将领殊死搏斗,赵时春仓皇逃跑之际见到明军一墩台,哨卒用绳子将他拉入,才侥幸逃生。
而那些为他断后的明军则没有那么幸运了:总兵李涞与其子李松及大同参将冯恩、游击李桂、神池守备孔宾、偏头守备高迁、太原指挥陈金、中军尹忠、把总俞辉皆战死,李涞领之军全军覆没。
从这一战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三点:
一、蒙古军并非只是有勇无谋之辈,诱敌深入等战法被其玩得炉火纯青,这进一步加强了蒙古军的战斗力。
二、明军并非都是不敢战之辈,但在野战中,明军与蒙古军的战斗力还是有差距的。
三、文官不熟悉战场形势,但又是战场的指挥者,并不利于明军作战。
若果说总兵李涞的战死是明军的一大损失,那么这种损失接踵而至。
嘉靖三十三年六月,大同总兵岳懋率部巡边,驻扎在灭虏堡。而蒙古万余骑恰好进犯五堡、左卫、威宁等处。岳懋率军出战,深入至青圪塔,陷入埋伏,明军大溃,岳懋力战而死。岳懋出击之时,他的部将夏蓁也曾提醒过他,恐怕有埋伏。岳懋不听,陷入重围之中,夏蓁原本已经突围而出,听说岳懋战死,不愿意独生,复杀入阵中而死。
两年战死两名总兵,战争的残酷可见一斑。
嘉靖三十五年十一月,打来孙等率众十余万骑深入辽东广宁等处,总兵官殷尚质率游击阎懋官等出战,寡不敌众,殷尚质、阎懋官战死,部下战死千余人。
殷尚质死后,后面接任他的两名总兵皆战死。
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蒙古把总儿台吉射书信于宣府城中,请求开市,明朝上下对此不作回应。
大规模袭扰再次来临。
嘉靖三十三年八月,蒙古十余万骑分道入掠平虏卫等处。
十二日,紫荆关报告蒙古骑兵至朔州,也就意味着靠近北京,嘉靖帝下令蓟辽、保定各镇严加防范。幸运的是,十七日,蒙古骑兵自朔州出边。
九月二十七日,把都儿、打来孙等拥众数万,自虎头山突犯潮河川,分攻龙王谷、甎垛子、沙岭儿、了吉山等处,总兵周益昌督兵迎战。龙王谷、甎垛子的战斗尤为激烈,蒙古骑兵一日之间进攻数十次,夜间又以数百骑袭攻孤山口,都没有成功。从这里可以看出,明军借助防御工事,蒙古军想要取胜也很难。
二十九日,蒙古骑兵逼近古北口攻墙,大同守臣也以蒙古骑兵入平虏卫告急。古北口关系着京畿地区的安危,一旦被突破,庚戌之变将重演。总督杨博、总兵周益昌在城墙上指挥迎战,作为最高指挥官的杨博吃睡都在城墙上,与士兵们同生死,明军士气高涨。杨博其实也是没有办法,一旦古北口失守,自己必将是第二个丁汝夔。蒙古军连攻数日,一无所获,夜里扎营数十里,火光满野。杨博招募了敢死队,手持火器夜袭,蒙古军受到袭扰,阵营不稳,在十月初三撤军北去。
我们对于蒙古的战法其实也应当有所了解。蒙古骑兵的南下劫掠并非是胡乱的,相反,他们是经过周密的计划的。他们会事先进行侦察,派出的人有可能是蒙古人,比如嘉靖三十六年六月,黄台吉驻兵独右边外,派其身边谋士把秃等四人至滴水崖侦察,而蒙古人种有一叫夷鼠的早就投降了明朝,就将这个情报告知明军,把秃等私人全部被明军擒获。而更多的时候,他们会派一些投降的明朝人。嘉靖三十五年三月,俺答汗自己驻兵威宁海子,然后让降人王青等32人化妆成乞丐试图入关侦察,却被山西三关的巡逻士卒擒获,经过审问之后将其全部处死。
而在更多的时候,明军对于蒙古的作战,处于劣势。
嘉靖三十五年六月,蒙古三万余骑犯宣府黄王梁等处,游击张纮率兵千余迎战,张纮败死,一军尽没,仅逃回十六人,中军官陈徭、千把总缪策、陈镇、张瑞等皆战死疆场。
嘉靖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九,把都儿等拥众数万,由河流等口入犯永平、迁安等处,副总兵蒋承勋力战而死。永平、迁安是蓟州重镇,位于山海关和北京之间,蒙古大军已经深入京畿地区。如此严重的事件,嘉靖帝问严嵩,严嵩认为这是边墙没有完备,应当修整边墙,将敌人拒之边墙之外。
而这个时候,又突发一个事件。
桃松寨是俺答汗之子辛爱的小妾,但她却与辛爱的部将收令哥私通,两人害怕被杀,于嘉靖三十六年月到大同新平堡求降。大同城的明军将其接纳,宣大总督杨顺得知之后大喜,自诩为奇功,将桃松寨、收令哥送至京城。
但辛爱又怎能忍下这口气,在俺答汗手下的兵马中,辛爱的实力雄冠诸部,且凶狠狡猾,明军边将对其多有畏惧。愤恨的辛爱杀了守舍人员以及桃松寨、收令哥亲属百十人,然后派了骑兵来明朝边城要人,此时人都已经送到北京了,自然也交不出。于是辛爱纵骑攻掠大同左右卫诸墩堡卫所,将其损毁殆尽,并扬言道:如果交人,愿用银、马、骆驼来交换;否则要让明军十年不得安宁。
辛爱的人马遍布山谷,将大同右卫围了数重,水泄不通,明军的粮饷也运不进去。明军在前线的文官们坐不住了,想要正面硬碰,没有丝毫胜算。巡抚大同、都御史朱笈只好厚着脸皮委婉地向朝廷申请把桃松寨、收令哥送回前线。杨顺则害怕了,甚至可以说是恐惧,他向朝廷说辛爱愿意用赵全、丘富来更换桃松寨、收令哥。赵全、丘富是由明朝叛逃入蒙古的明朝人,他们深知明朝底细,为蒙古人出谋划策,为明军的心腹大患。朝廷得知之后,就将二人重新送往大同前线。但辛爱前面只说愿意用银、马、骆驼来换二人,并没有说用赵全、丘富来换。杨顺此举很显然是在欺骗朝廷,换不回赵、丘二人,朝廷到时候问罪下来,只怕他只有死路一条。于是他心生一计,当朝廷送人的队伍到白登之时,杨顺暗中让人引诱收令哥携桃松寨乘夜逃走,并将二人去向悄悄告知辛爱。辛爱以骑兵追击,很快将二人擒获,并将其磔杀。
辛爱如愿以偿的拿到了人,但他并没有解除对大同右卫的保卫,因为整个事件之中杨顺等人表现出来的无能,以及明军的怯战,让辛爱有恃无恐。而此时蒙古主力云集在大同右卫附近,俺答驻右卫城西南,黄台吉驻东南,脱脱驻西北,各去城三舍。
此时,事件由辛爱索要桃松寨变成了明蒙双方在大同右卫的对峙。
当大同右卫被围困期间,杨顺急迫地向朝廷申请30万两;总兵龚业也向朝廷奏报,说副总兵尚表护运粮食入大同右卫,辛爱将城围之数重,经月不解;巡按御史路楷也向朝廷报告右卫城中尽是号哭之声,势如倒悬,危在旦夕。《明实录》用了五个字来形容嘉靖帝的反应“上闻而大骇”,立即下令让户部给大同右卫紧急发放10万两白银。但此时的朝政十分紧张,这10万两竟然无法全部完成,嘉靖帝不得不让工部将工资赃罪等银5万两拿出来。面对财政上的窘迫。明军组织大军来解大同右卫之围,侍郎江东及巡抚杨选、总兵张承勋选集主客兵数万,严部而进,俺答等人不愿意决战,撤围而去。
而让皇上大骇,必定会有人遭殃,“主忧臣死”在封建社会可不是一句玩笑话。很快就有官员弹劾宣大总督杨顺、巡按御史路楷,两人皆下狱受审,但由于两人与严嵩之间关系紧密,两人均未被处死。
在大同右卫被围期间,嘉靖心急如焚,多次问给予严嵩,严嵩毫无对策,只得把钱宣大总督许论推了出来,许论同样毫无见解,只是委婉的建议嘉靖帝舍弃右卫,并表示要保存大同右卫,非50万两不可。但嘉靖帝终究是不肯放弃右卫,谁人皆知,右卫是何等的重要。
但这一次大同右卫之后,蒙古军虽然退去,但是并没有远去,而是就近盘踞,虎视眈眈。这给明朝带了极大的压力。
明朝将士为了扭转屡屡被打的局面,也在谋划着一次影响巨大的军事行动。
马芳就是这二十年战争屈起的。
平型关,不是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