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襄阳融媒体中心联合发起的“‘两山’20年 北纬30度 生态茶链绿色发展联动采访”襄阳站活动在湖北省襄阳市圆满结束。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及12个省市的24家媒体代表相聚襄阳,共观生态茶园成为“绿色银行”转化实践,共探茶旅融合推进乡村振兴致富密码。为期两天的襄阳行也引发采访团成员热议,大家纷纷表示,将通过资源互通、内容共创、技术赋能、联合传播,一同深挖“一片叶子带动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鲜活案例,系统呈现“两山”理念在茶产业链中的创新实践。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声音:
香港大公文汇 驻武汉记者站站长 欧阳思柔:
作为常驻湖北省的香港媒体记者,我们关注到,当前湖北全省上下正聚焦聚力“支点建设”、全力以赴谋发展。
我想用三个“xiāng”来描述此行的感受。
第一个“襄”,襄阳的襄。这是一座具有大器、大智、大义气质的城市。在市区、在保康县、谷城县,每一处的发展规划、城乡建设都紧扣当地地理条件、历史人文脉络,突出特色、锚定目标、扎实推进,没有其他地方千城一面的感觉。走进襄阳,就知道这是襄阳。
第二个“香”,香味的香。此行所到之处,茶香满村、满山、满路;遇到的特色美食,从襄阳牛肉面、黄酒,到糖果、餐厅,每一样都让人食指大动,吃饱了还能再吃多一口;此行目及之处,整洁干净,城乡没有异味恶臭,游客看到闻到的,就是一座香香的城市。
第三个“香”,香港的港。襄阳是与香港在人文上非常亲近的城市,很多港人终身未到襄阳城,但一定知道神雕大侠郭靖守卫的襄阳城,也知道诸葛亮隆中对的典故。近年来,随着鄂港合作会议机制的建立,香港与襄阳两座城市间的经贸往来、文旅往来日益密切,港商在襄阳科创、大健康、旅游等领域的投资逐年增长。期待随着襄阳在文化传播、宣传方面的发力,香港这座国际窗口城市能成为襄阳出海的最佳平台、首选之地,襄香携手、天下都有!
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 绍兴传媒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耀明:
两天里,在风景如画的茶园里,一杯香茗,一川青色,令人回味。可好茶不能独品,如何让一杯好茶走出深山,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襄阳的做法值得借鉴。一方面捋顺茶产业链条,从采茶、制茶、售茶各环节找堵点难点,攻坚克难,让茶叶成为一张金名片。另一方面,开发茶文旅潜能,让茶让人更回味。短短两天时间,来自各地的我们,收获颇多。襄阳的同行们,给我们树立了榜样,通过积极策划,文创设计,闯出一条新道路。在传统广告急剧下滑,媒体融合势不可挡的大趋势下,如何互相补台,相互学习,积极探索媒体发展的新思路,才能得以生存。
怀化日报社 怀化日报社编委、技术经营部主任 曾照宇:
此次前往襄阳参加“‘两山’20年 北纬30°生态茶链绿色发展联动采访”襄阳站活动,我收获满满,感触颇深。
襄阳,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高海拔、无污染的山地环境,孕育出品质上乘的香茗,堪称“山好水好茶更香”。同时,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也留存下众多璀璨的文化瑰宝。
最令我难忘的,是襄阳人追求极致的精神。茶园管理精细入微,茶叶生产实现全自动化,仅四个小时,鲜叶就能蜕变为包装精美的成品茶。在产业拓展上,襄阳更是不断创新,除传统茶叶外,花茶、茶啤、茶冰激凌等创意产品层出不穷,网红佳作频出。不仅如此,襄阳在景区与城市建设管理,以及融媒体工作中展现出的奋发进取、永不言弃的劲头,同样令人感动。
渭南日报 全媒体指挥与出版发布中心要闻编辑部副主任 任佳:
中国是茶的故乡,同时也是茶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此次以茶为媒,走进襄阳,感触颇深。让我知道了除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之外的茶圣陆羽,更是让我了解到了襄阳茶产业的发展历程、创新模式和未来规划,特别是茶产业链的延伸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只知道有奶茶、茶枕,这次襄阳之旅还让我品尝到了茶啤,酒香、麦香、茶香融合,令人回味悠长,念念不忘。
同时,襄阳市谷城县堰河村的茶文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用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山村成功转型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很艰辛,但也很成功。比如说山野农场,它的萌宠区很受小朋友们的欢迎,帐篷区和营地区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帐篷”是一种新鲜的尝试,很多地方都可以搭,而对于外地游客,更倾向于一览茶园的美景、盛景,可以考虑建造一些“鸟巢”式的住宿,更好地以旅兴茶。
株洲日报 县市部副主任 刘毅:
有幸来襄阳参加联动采访活动,既是一次新闻业务的深度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
保康县店垭镇格兰坪村走出了一条茶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保康县店垭镇锅厂村茶企带茶农,绿叶变“金叶”,青山变“金山”;保茶集团向科技要生产力,四小时嫩芽变新茶;谷城县五山镇堰河村党委书记闵洪艳30余载初心不渝,带领村民艰苦创业,走上绿色振兴路……一个个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汇聚成襄阳践行“两山”理念的宏大画卷。
此次活动,加强了全国各地媒体的合作,共同做出有思想性的内容,为行业建言献策,这次也有了积极探索。此行不仅是采访,更是一次精神的滋养,将把这份收获化为笔尖力量,讲好新时代的新闻故事。
柳州市融媒体中心 视频编辑 马婧:
这几天品尝了很多襄阳的茶,品质特别好,回味悠长。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襄阳以品牌引领,通过打造区域公共品牌,企业“抱团取暖”发展,政府有魄力,群众勤劳奋进,这正是“两山”理念的最佳诠释。
襄阳茶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智慧化程度更高,产业链完备,发展模式也更成熟;柳州起步相对晚一些,在茶旅融合方面,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举办早春茶文化旅游节,探索尝试独具民族风情的茶文旅融合之路。襄阳自然禀赋优越,结合自身优势比如山景、矿洞等,开发了一些“品茶+旅游+研学+康养”的项目,其中谷城县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参考学习。
通过深入实地采访,我们看到了很多贯彻“两山”理念的鲜活案例,这次活动我们也将以最真实的视角,让世界看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以及襄阳茶产业的蓬勃发展,期待襄阳高香茶飘香全世界!
岳阳日报社 全媒体记者 许嘉伟:
此次采访活动中,保康茶叶与襄阳文旅的独特魅力令人难忘。
在保康,茶园漫山遍野,茶树吐露新芽,茶香沁人心脾。走进制茶工坊,目睹茶叶从鲜叶到成品的蜕变,深刻体会到匠人对品质的执着追求,保康茶叶凭借醇厚口感与丰富营养,彰显出独特的产业价值。襄阳文旅更是一幅绚丽画卷。古隆中、襄阳古城等历史遗迹,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自然风光旖旎的景区,如诗如画。历史与自然交融,文化与生态共生,襄阳以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秀美的自然景观,编织出一张极具吸引力的文旅名片。这次活动不仅让我收获了知识与见闻,更感受到襄阳在产业与文旅发展上的蓬勃活力,期待未来襄阳能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无锡日报报业集团江南晚报 记者 周雨若:
此次襄阳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片土地在“两山”理念指引下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与独特魅力。行走于北纬30°黄金茶产区的青山翠谷间,茶香与茶园的绿意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生态与产业共融的画卷,茶农们讲述的“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故事,不仅是产业振兴的缩影,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写照。
襄阳高香茶的独特韵味、生态农旅模式,以及各类匠心产品,无不彰显着传统茶文化与现代产业转型的深度融合。两天的行程中,最令人惊喜的是茶产业的创新与活力。保康茶业集团推出“保康毛尖中式精酿茶啤”,将传统茶叶与现代啤酒融合,玉皇剑茶业开直播、开奶茶店等年轻化营销方式,让传统茶香以更轻盈的姿态融入现代生活。
跨区域媒体的深度协作与实地探访,让我看到中国茶产业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蓬勃生机。襄阳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赋予了茶叶独特的灵魂,这里的每一杯茶,都在讲述着如何让青山的馈赠化作永续发展的源泉,而这或许正是“两山”理念二十年实践中最动人的茶韵。
河北日报国际传播中心 记者 李婧霞:
此次襄阳以茶为媒的探寻之旅,让我感触颇深。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襄阳的茶园焕发蓬勃生机,那漫山遍野的茶树,不仅是生态之美,更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茶产业在此构建起一条完整且充满活力的产业链,从种植、采摘到加工、销售,每一环都为当地村民带来增收机遇。茶园观光、茶文化体验等茶旅融合项目,吸引四方游客,带动乡村服务业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无疑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际传播中心记者,我们不仅要将襄阳以茶促振兴的故事讲好,更要借助国际传播平台,让全球看到中国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汇聚中国乡村发展蓬勃力量,助力中国茶品牌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合肥日报 报纸编辑 史扬:
此次活动围绕“两山20年 北纬30度生态茶链绿色发展”主题展开,让我对襄阳的绿色发展理念和茶产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采访安排中,看到了襄阳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茶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从茶园的生态种植到茶叶的精细加工,再到品牌推广和文化旅游融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保康县、谷城县的茶农们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有机茶种植,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还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北纬30度的地理优势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襄阳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高香茶茶叶品牌。同时,当地在推动茶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制茶设备和工艺,提升了茶叶品质;举办茶文化节等活动,增强了品牌影响力。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襄阳的茶产业会乘着“两山”理念的东风,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黄山日报社 记者 张妍:
在此次“‘两山’20年 北纬30°生态茶链绿色发展联动采访”襄阳站活动中,我深切感受到了茶产业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采访团一行深入茶园、茶企,见证了生态茶园如何变身“绿色银行”,茶旅融合如何助力乡村振兴。保康县、谷城县等地的茶产业发展经验,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茶农们的笑容、茶企的创新、茶文化的传承,都让我们对茶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可以说,此次襄阳行,不仅是一次对茶产业的深入探访,更是一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感悟,让我们更加坚信,绿色发展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文字:罗安 刘梦灵整理
照片:吴肖 何欣然摄 汉江工作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