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妹子沿街疯狂表白解放军:这是安南复见汉家威仪?

黄娜老师 2025-04-29 19:41:36

那段视频大家肯定都瞧见过,胡志明市街头,中国人民解放军列队走过之处,越南妹子们对着中国军人激动的呼喊:

“老公、老公”,“好多老公”,“我爱你”....

据说,还有越南女孩因为过于激动,直接晕了过去。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这次亮相,是专门受邀来参加越南南方解放和国家统一50周年庆典阅兵式的。

很多人都说,这是咱们的解放军激发出了越南人朴素的民族感情。

越南人经常自诩,他们是唯一一个打赢过美国的国家(他们认为抗美援朝是“平局”),本来对自己相当满意。

然而,前阵子美国疯狂加征关税,越南主动服软要零关税,却被美国反复打脸。只有咱们中国能从始至终坚持据理力争对等关税...

毕竟,谁都希望自己的国家能硬气,民族更有尊严。

所以,中国军队的精气神,背后正是中国的强大实力。试想,假如换成100年前,即便帅还是那么帅,但当时如果去越南可未必会引来什么尖叫。

这样的解释,确实有道理,但更多的,或许还是,中越之间的审美和历史文化,很多东西,都是共通的。

越南,虽然地理上位于东南亚,但却素来被认作东亚儒家文化圈中的一员。千余年来,他们崇尚儒学,从行政体制、科举制度和八股取士,到民间节日习俗,处处效仿中国王朝。

你看,这是越南人的春联。

只是,由于半个多世纪以来较为彻底的全民“去汉字化”,用上了法国殖民者给鼓捣出来的拉丁字母,导致他们这个画风,比较清奇——在喜庆的底色下,用毛笔竖着写拉丁拼音字母,全球独此一家。

乍一看,似乎有点像道长们给画的“符”。

 

至今,越南仍旧保留着很多在咱们看来,颇具“穿越之感”的“古风”称呼。

比如,越南的国家最高科研单位,叫做“xx翰林院”,像“俄罗斯科学院”在越南语中直译,即为“俄科学翰林院”。

办公室是“文房”,酒店是“客栈”,越南的高中生叫“秀才”,大学生则被称为“生员”,本科毕业叫做“举人”,博士学位获得者是“进士”....

更有意思的,越南的海军上将被称作“水师提督”,中将则是水师副都督、少将为水师准都督——乍一听仿佛让人感觉“大清北洋海军重现”了一般。

中国的神仙和历史人物,比如玉皇大帝、姜太公、关公、岳飞等等,也同样都是越南人经常祭拜的对象。

越南和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且非常特殊。

在越南数千年的历史中,其北方和中部地区,曾长期属于中华王朝的管理范围,甚至被数次划入了帝国版图。

越南,在中国古代被叫做“安南”或交趾郡、交州。这些称呼,原本是中华王朝对此地的行政区划指代。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越南北方的大部分领土,就已经被纳入了中国王朝的版图之中,秦始皇设“交趾郡”,属于传统36郡之一。

东汉时,这里属于交州的管辖地。当年的交州包括今中国广西和广东、越南北部和中部。

到了隋唐时代,越南北方领土则成了“安南都护府”的直属辖区。

大家高中时都背过的那个《滕王阁序》的作者,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就是在远赴安南的交趾县,探望被贬官“交趾县”的父亲,途经滕王阁,参加一次大型party的时候,乘兴而作的千古佳篇。

悲剧的是,王勃探望了老父亲后,归途在南海上遇到风暴,不幸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7岁。

王勃被就近葬在了安南宜禄县宜春乡,当地人对其极为崇敬,主动给他雕像、修祠,并时常有安南文人来此吟诗悼念。

1970年代初,位于北越的王勃祠庙曾遭到了美军轰炸,当地人曾冒着生命危险把王勃的雕像抢救了出来,并在家中腾出一间厅堂,专门供奉雕像。

对了,当年王勃的目的地,这个大唐安南都护府“交趾县”,就是现在的越南首都河内。当年表现不好的中央高级干部,往往会贬到遥远的安南去做基层官员。

除了王勃的爸爸,还有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他因为和张易之(武则天的小男友之一)有过交往,武则天退位后,遭到清算,被流放到了峰州(今越南越池)。

类似的还有书法大师褚遂良。

他比杜审言要年长,当年曾因反对武媚娘做皇后,跟武则天结下了梁子。褚遂良携全家被贬到了爱州(今越南清化),并悲惨的死在了那里。直到四十多年后武则天驾崩,才获得平反。

(褚遂良真迹欣赏一下)

或许正是因为这类贬官至此的前“中央干部”比较多,居然意外帮助越南完成了“汉化”。

在这段岁月中,越南北方仍属于中国王朝的管辖区域,“汉化”程度越来越深,儒家思想被视为正统,汉字成为了通用文字,姓氏都参照中国汉族传统,即便不在中国统治下的越南南方和西部地区,也开始主动接受汉字和儒家文化。

再后来,到了五代-北宋这段时期,“十国”中的南汉曾与安南爆发了大战,遭到惨败,元气大伤。

这次战役在越南历史上被称作“白藤江大捷”。

从这时起,安南还在继续向南汉称臣。明面上是南汉的“安南节度使”,但对内却悄悄地开始称王,但并没有敢立下国号。

这段历史,被越南人记载为“吴朝”(建立者姓吴)。

至此,安南开始由一个割据的“藩镇”向独立国家转变。

再后来,宋灭掉了南汉,“吴朝” 也被“丁朝”替代。

“丁朝”很有眼力见,马上又转头做了大宋皇帝的“安南节度使”,按时向汴京纳贡、汇报工作。

再后来,安南的李朝又代替了“丁朝”。

从李朝开始(1009-1225),安南虽然继续向宋朝纳贡,但对内却直接自称起了“大越国”,并自封为“大越国皇帝”。

这时候的安南,几乎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

李朝的开国君主李公蕴,是越南“大帝”级别的民族伟人,被奉为“李太祖”。目前,越军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就叫做“李太祖号”。

2010年,越南为纪念李公蕴迁都升龙城(今河内市)一千周年,与中国合拍了一部名叫《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

这部越南历史正剧由于在服装道具、建筑和礼仪习俗方面过于还原历史,非常“中国风”,不够“越南”,还曾经遭到了越南的一些民族主义者的无端指责。

(电视剧中的李公蕴夫妇的起家时代)

(成为帝后的李公蕴夫妇)

元朝灭亡南宋后,元帝国把现在的缅甸北方都纳入了中国版图,但越南仍能在蒙古大军的数次征伐下,苦苦的延续着独立的状态,堪称是个蒙古铁骑都啃不下的“硬骨头”。

直到明初,机会来了。

1405年,越南又发生了政变,失势陈朝太子陈太平带着人跑到了南京,跪在地上拽着明成祖朱棣的衣襟,请求大明为自己做主。

朱棣也不含糊,就真派兵帮忙着陈太平打回了老家。

当然,大明兴师动众的出兵,也是下了血本儿的,总不能算个“义务劳动”吧。

永乐五年正月,有1000多安南本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一起拜见明朝驻地最高将领张辅,表示道:“现在陈氏后人都被黎季犛杀干净了,安南无主,但是这块地方本来是中国的交州,所以我们请求明国朝廷让我们并入内地。”

顺水推舟之下,“为回应安南官吏耆老的请求”,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初一,朱棣颁布《平安南诏》,正式宣布改安南为交趾,“安南国本交州,愿复古郡县,与民更新”。

于是,越南从“大越国”又改回了旧名“交趾”,再次成为了中国的一个行省级辖区——交趾承宣布政使司。

然而,从最开始被“收复”起,当地的反抗行为就没有停息过。

更糟糕的是,大明王朝对交趾省承宣布政使司的治理水平也很差劲。

结果,越南此起彼伏的地方反对势力,让明朝的军队疲于应付,甚至严重影响到了明军在北方边境对蒙古势力的战斗力和威慑力。

最终,1427年,明朝与起义的越南首领黎利议和(下图穿黄袍的这位),明朝撤销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结束了对越南的直接统治。

实际上,要说当年大明放弃越南,更多的并非是不想要,而是实在要不起了。

对于这时候的明朝自身而言,也算得上是一种解脱吧。

时间一晃到了清朝。

在这个阶段,越南一边继续向中华王朝称臣;

一边又去给老挝、柬埔寨当大哥,开始自称“华夏正统”,向这些东南亚小弟们“播撒”中华儒家文化,甚至还搞起了东南亚版的“改土归流”。

在那段岁月中,跟朝鲜的心态差不多,他们私下里坚持认为,明亡后,自己才是中华正统。

非常说明问题的就是,紫禁城改朝换代后,越南朝贡使团首次来北京朝贡。当他们被依照明朝旧制安排下榻“越夷会馆”的时候,越南使团深感受到了巨大侮辱,怒砸“夷”字后,方才入住。

(这是现代越南人cosplay17世纪的古代越南官员)

直到19世纪末,法国人正式殖民越南后,强行把拉丁字母拼音出来的越南文定为了官方用语。

越南自此开始了“去汉化”进程。

即便如此,直到20世纪上半叶,整个越南的“文化阶层”,还在坚持用汉字,以写汉诗为风雅之举。

比如,下图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胡志明同志,他年轻的时候,在狱中写下的作品。

再后来的历史,大家一定都很清楚,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所以,要跟越南讨论“自古以来”,那真是千言万语道不尽。越南人对中国和中华文化的感情,也非常的复杂。

特别是历史文化这东西,可不是改了语言文字就能彻底抹掉的。

像当代越军的操典,几乎就是完全照搬的咱们中国人民解放军。

但无论怎么说,仿版和原版走在一起,还是能明显分出高下的。

于是我们看到,安南民众复见汉军威仪,心中皆所叹。妇人亦惊呼,吾君,心之所系...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

0 阅读:8
猜你喜欢

黄娜老师

简介: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头像为本人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