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长回国参加国庆,带回一个女军医,竟然是战友失联八年的女友

雨后清新泥土 2025-04-25 10:50:39

最近,铁三师的老师长黄振荣的大儿子黄黎,聊起了他小时候听他妈妈赵英华讲的一个以前没说过的事儿,这事儿讲的是朝鲜战争时候的爱情,有多美好又有多不容易。

【背景】

【1951年2月初的一个漆黑的夜晚,地处祖国东北的丹东正沉浸在过年的鞭炮声中,志愿军铁道兵第三师直属机关,却在春节将至的深夜里,静悄悄地秘密渡江出征。】

美军时不时派出第五航空队,去轰炸朝鲜西北部的铁路线。他们还出动军舰上的航空兵,轰炸从平壤到元山那条横着的铁路,以及连接定州、元山到平壤的纵向铁路。另外,远东指挥部的飞机也参与进来,轰炸平壤、顺川、新义州、宣川这些地方的铁路大桥和重要路段,目的就是要把朝鲜的铁路运输线给彻底断了。

在敌机猛烈轰炸和重重封锁的艰难情况下,朝中铁道兵在志愿军防空力量的协助下,展现出了无比的英勇和坚韧。他们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决心,喊着“炸了马上修,修了马上通”的口号,两年多的时间里,修复的桥梁总长度竟然达到了朝鲜所有桥梁加起来的两倍半那么多。而且,他们修复的铁路线,比咱们国家的成渝铁路还要长出100多公里呢。

到了停火前夕,朝鲜的铁路网变得异常强健,它不光能稳稳当当地确保前线中朝军队的粮食、枪炮子弹供应无缺,还能圆满达成朝鲜政府在战争期间的各项物资运输任务。这铁路线,真就是一条名副其实的“铁打的运输动脉”,既摧不垮也炸不断。

1952年的时候,黄振荣临时担着志愿军铁道兵三师的师长位子,因为立了大功,被挑去当志愿军的代表。他收到了毛主席亲自发的邀请,就在9月份中旬,他回了国,为的是参加咱们新中国成立三周年的大庆祝活动。

【缘起】

【故事就发生在国庆过后。根据上级要求,黄振荣来到北京军队医院,“顺便”治疗因战争而留下的伤病。】

在医院里,黄振荣碰到了一个挺年轻也挺好看的女医生,她是黄振荣的主治医师,名字叫做周兰。在黄振荣养伤那段时间,他常和周兰医生聊聊天。有一次,他好奇地问周医生是否已经结婚或者有对象没。毕竟,他们铁三师师部直属单位里有不少单身的小伙子,而且代理师长身上的担子也很重,得多考虑考虑这事儿。

周大夫跟黄振荣师长聊起,说自己在南京那会儿,上的是中央大学,也就是现在的南大,读书期间和同学潘田一起投身革命,两人感情越来越好,最后就定下了恋爱关系。

1944年学业完成后,他们俩被派往了不同的抗日地方,这一分开就再也不知对方生死,彻底断了联系。尽管这样,在这分开的八年时间里,周兰周大夫始终没有结婚,心里一直盼着哪天能和潘田重逢。

这一晃眼就是八年光景,从抗日战争熬到了解放战争,又盼到了抗美援朝,可那个叫潘田的男生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一点消息都没有。黄振荣师长听完这事儿,心里头那个感慨啊,久久都不能平息。

聊到将来个人方面的打算,周兰医生表示她还得继续等,非得找到潘田不可。她坚信他还活着,得履行两人分别时的约定。这事儿再次让黄振荣师长心里头佩服得五体投地。

周兰大夫老是提起潘田,说要是他还在世,凭他那股子倔强劲儿,铁定会报名去朝鲜战场支援。黄师长在军队里人头熟,可以托他帮忙探探消息。

【经过】

【可是潘田这个名字怎么这么耳熟?黄振荣师长心想:“铁三师的总工程师,不就是叫潘田?名字年纪都差不多,但世上会有这样的巧合吗?】

说起总工程师潘田,那可是铁三师的心头肉。他和黄振荣师长早年在四野铁道纵队就是并肩作战的老兄弟了。别看他是个有文化的人,但身上可是一点文人的架子都没有。

1950年,他参与并指导了平汉铁路石家庄到安阳段的抢修工作,让火车提前跑了起来,算是立了个大功。在朝鲜那会儿,他又琢磨出一套抢修铁路的办法,包括怎么设计、测量、准备材料、还有施工,这套办法让抢修进度嗖嗖地往前赶,火车也更快地重新跑起来,他的贡献那可真是不小。

黄振荣师长连忙拿起军线电话,跟朝鲜那边取得了联系,然后找到了潘田总工程师。不过,现在还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周兰医生要找的那个人,再说了,就算真是他,也不知道他还愿不愿意等周兰。这些情况都还得再问问清楚。

黄振荣师长先从工作聊起,问了问铁路抢修进展咋样。说完工作,他转头对潘田说:“我在国内过得挺好,你也老大不小了,我想帮你在国内物色个对象,你觉得咋样?”

领导打算给潘田总工程师介绍对象,可电话那头,潘田急眼了。他直接跟黄振荣师长说了心里话。原来啊,他在南京读书那会儿,加入了党的地下组织“团结救国社”,跟一个叫周兰的女同学好上了,两人还私定终身,说好了这辈子就认定对方了。

黄振荣师长脸上露出了笑容,一看就是他。但他还是装作不知道地问:“这么多年没见,世界这么大,要是她不在了,你真打算一辈子单身啊?”

平时聊起工作头头是道的潘田,此刻在电话那头没了声响,好一会儿才语气坚决地说:“我这辈子就认定周兰了,非她不可。”黄振荣师长默默地听完,自己也陷入了沉思。他俩都是读书人,可在这份执着上,却跟那些早年投身革命的老兄弟们一样“一根筋”。这心思咋就这么倔呢?他心里头又被他俩的爱情深深触动了。

不过,直到电话挂断,黄振荣师长都没跟潘田提他偶然碰到周兰那事儿,因为他心里已经琢磨出一个挺大胆的计划,而且考虑得相当周全了。

在抗美援朝那会儿,咱们中国的军人,要是没接到上面的命令,那是一步也不能随便踏进朝鲜的。黄振荣将军也是得守这个规矩,虽然他年纪轻轻的,13岁就穿上了军装,成了个老资格的红军战士,还是个因为打仗落下残疾的老兵,身子骨也不咋利索。可他要是想私下里带着个军医过去瞧病,那也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当黄振荣师长治疗完毕,接到命令要回朝鲜时,在丹东的边境检查站那儿,他旁边站着位女军官,穿着志愿军的军装。

在边防检查站工作的人,都晓得铁三师的代理师长黄振荣,他领着老婆孩子一块去了朝鲜战场。他老婆赵英华呢,在铁三师直属机关里是干文书的活儿。不过啊,边防检查站的人,其实并没见过黄振荣师长的这位夫人。

黄振荣师长的车稳稳当当过了中朝边界的检查站,穿过了鸭绿江大桥,一路上没碰到啥阻碍。它顺着朝鲜那边临时停火的公路开,路过新义州,直奔志愿军铁道兵三师师部的地方去。这时候,大家都没留意到,坐在车里的女军官,其实不是赵英华,而是周兰医生。这事儿要是被发现,那可是要挨批的。但黄振荣师长心里头想,就算挨批,也值了。

【结果】

【代师长归来,在铁三师的欢迎会上,总工程师潘田彻底傻眼了,因为黄振荣师长身边的女军官,竟然是失散了八年的恋人周兰。】

回想起黄振荣师长在国内给他打的那个让他急得不行的电话,潘田这才明白过来,原来那是黄师长给他的战友准备的一份惊喜大礼,同时也给师部的人留下了一段传奇故事。

说干就干,三师的机关人员索性就在军列上为潘田和周兰两人把婚礼给办了。这场婚礼就在朝鲜志愿军三师的火车上热热闹闹地展开了,毕竟这儿离战场挺近。婚礼既简单又喜庆,黄振荣师长和他的妻子赵英华,还有他们刚出生不久的儿子黄黎,都一起来参加了婚礼。

战场上,“书信贵如金”,更别提“离散重逢”的珍贵了。一对恋人分开了整整八年,最后在战火连天中得以相见,这故事真是感人至深。不光是老天爷帮忙,还有战友们不计个人得失的成全。

【后续】

潘田和黄振荣这两位战友,从国外回来后,就分道扬镳去了不同的地方大显身手。一个投身到国家铁路建设的浪潮中,另一个则扎根北大荒搞开发,两人都把自己的一辈子心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各自的事业。

潘田从国外回来后,就当上了铁道兵学校(学院)的副校长(副院长)。从1963年开始,他又挑起了铁道兵司令部总工程师和副参谋长的担子。他亲自带队,建了不少铁路,像成昆、襄渝、南疆、嫩林这些铁路,都有他的功劳,他心里还一直挂念着青藏铁路。2002年12月27日,他在北京去世了,活了81岁。

黄振荣从朝鲜回来后,立马投身到鹰厦铁路的紧急修复工作中。到了1956年,他带着一家老小,远赴北大荒安家落户。他领着开垦队伍踏进了完北那片荒凉之地,成功打通了长达120里的虎林到宝清的路段。在他的带领下,7000多名战士共同开垦了76万多亩的土地,不仅建起了八五二、八五三、八五五这几个农场,还把它们一步步扩大。现在,这些农场每年能产出粮食一亿斤,大型牲畜的数量也快接近2万头了。可惜啊,1968年的时候,黄振荣因病去世了。

0 阅读:4

雨后清新泥土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