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当前能繁母猪存栏维持高位,未来6-12个月生猪供应或逐步增加,压制价格。若养殖利润持续低迷(如当前猪粮比低于6:1),养殖户可能减少补栏,延缓产能恢复。
春节、中秋等节日前需求短期提振价格,夏季消费淡季或承压。若餐饮、旅游恢复,长期需求或支撑猪价。

政府通过储备肉调节市场,若猪价持续低迷,收储政策可能托底价格;若价格过高,投放储备肉将抑制涨幅。部分地区环保政策趋严可能限制养殖扩张,支撑价格。
玉米、豆粕价格上涨将推高养殖成本,传导至猪价。当前行业亏损可能倒逼部分散户退出,但若规模场逆势扩张,产能波动需持续关注。
若疫情复发导致存栏骤降,短期价格或飙升;若防控有效,供应恢复将压制价格。国内外价差影响进口量,若国际猪价走低,进口增加将冲击国内市场。居民收入、消费信心影响终端需求。

若当前无重大疫情或政策强刺激,供应逐步恢复叠加消费淡季,期货价格可能承压。若政府启动新一轮收储,短期价格或获支撑。供应增加叠加季节性消费淡季,价格或维持低位。节假日需求提振叠加年底腌腊消费,价格或反弹。生猪产业约3-4年一轮周期,若当前处于周期底部,未来1-2年价格或逐步回升,但需警惕产能过剩风险。

疫情、政策等突发因素可能导致价格剧烈波动。期货价格受资金情绪、技术面影响,可能与基本面短期背离。规模化养殖占比提升可能平抑周期波动,但需持续跟踪产能变化。
四、建议关注指标农业农村部月度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报告。储备肉收储/投放公告、疫情防控政策。玉米、豆粕期货价格走势。主要上市猪企产能扩张计划、疫病通报。
生猪期货价格走势需动态跟踪供需、政策及疫情变化。短期或偏弱震荡,中长期或随周期复苏逐步回暖,但风险事件可能打破预期,建议结合基本面与技术面综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