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炸了又要修,美俄已经秘密联手,反俄三年的欧盟成冤大头

小邹聊国际 2025-03-04 16:16:00

日内瓦湖畔的五星级酒店里,美国特使格雷内尔第三次与瑞士官员会面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个曾主导对欧制裁的华盛顿鹰派人物,此刻却在讨论如何修复三年前被炸毁的北溪管道。这场戏剧性转折,让柏林和巴黎的外交官们连夜翻出2022年的能源应急预案。

《金融时报》披露的协议草案显示,由雪佛龙、埃克森美孚等能源巨头组成的美国财团,计划注资120亿美元修复北溪管线。作为交换,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将让渡35%的运营权。耐人寻味的是,协议触发条件竟是"美国解除对俄能源制裁"——这恰好与特朗普竞选团队近期释放的缓和俄美关系信号形成闭环。

布鲁塞尔欧洲议会大厦内,紧急召开的能源安全特别会议陷入尴尬沉默。三年前全力配合美国实施能源脱钩的欧盟,如今发现战略自主的遮羞布被彻底撕碎。德国经济部数据显示,2023年欧洲为替代俄气多支付了2300亿欧元,而同期美国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利润暴涨400%。

更令欧洲难堪的是技术细节。北溪2号管线虽遭破坏,但海底70%的钢铁动脉仍可修复。挪威能源咨询公司Rystad的评估报告指出,重启工程仅需18个月,成本不足新建管道的三成。这解释了为何莫斯科爽快接受美方提案——毕竟躺着就能恢复每年550亿立方米的输气能力。

巴黎地缘政治研究所的分析师指出,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棋局暗藏双重算计:既通过控股北溪赚取过路费,又能借此制衡欧洲新能源转型。当前欧洲可再生能源占比已达42%,若廉价俄气回归,光伏和风电投资势必受挫,这正是美国传统能源集团乐见的局面。

柏林街头的示威者举着"不做美俄提款机"的标语,但政客们的选择空间已所剩无几。欧盟委员会最新备忘录显示,27国能源部长中已有19国私下支持管道重启方案。这种集体沉默,恰似三年前默许北溪被毁时的历史重演。

在能源战争的牌桌上,欧洲始终是待割的筹码。三年前为政治正确切断能源脐带,如今又被经济现实逼回起点。布鲁塞尔某匿名官员的叹息道尽无奈:"我们精心构筑的道德高地,不过是华盛顿交易桌上的谈判筹码。"当北溪管道的阀门再度开启时,流淌的不仅是天然气,更是欧洲战略自主幻灭的挽歌。

0 阅读:4

小邹聊国际

简介:视线所及皆是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