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7年采样,印度月船四号比嫦娥五号、六号重,火箭弱,发射2次

环球科学猫 2025-04-27 09:09:45

印度这速度还是可以!在完成首次太空对接任务之后,又宣布了关于月船四号任务的计划状态,一切都在推进之中。

所以,这印度的月船四号任务,看来是有机会按照目标执行的。

不过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之中,由于印度的火箭实力不足,有点弱,也是面临一些挑战性问题,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详细看看。

印度宣布月船四号新状态

没错,这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新任主席纳准确来说, 是说明了两个任务,月船四号,月船五号。

这里我就主要说明一下月船四号任务,因为月船五号任务没有那么快,简单看下就行。

月船五号任务是印度跟日本一起执行的任务,将在月球南极去寻找水资源等问题,同时,还将带上欧美的载荷一起执行任务,计划是在2028-2029年实施。

新情况是,月船五号已经完成了配置研究,正在进行硬件设计和开发。

印度着陆器的大推力着陆发动机也开始研制,预计航天器落月质量约6.2吨,日本月球车重约350-400千克(月船3号任务月球车仅有26千克)。着陆器和月球车主要携带11个仪器设备,其中月球车携带7个,这就是基本的情况。

而对于月船四号来说,是当下最为快的问题,这也是印度月船三号任务之后最为重要的任务,因为该任务印度是要去月球采样,完成本国首次月球样品采集任务。

所以,印度也非常的着急,希望这一步早点来。

只不过话说回来,印度的太空对接任务的成熟度还未完美解决,此前进行了对接,经过50多天才分开。

而在4月,印度再次宣布了太空对接,接下来又将尝试进行分离,要验证第一次太空对接任务之下出现的问题。

所以,在新一轮的测试之中,会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这都是未知数,只有更加熟悉掌握了技术,才可能稳定执行这些任务,不然是没有办法的。

那么,结果如何,这也关系到印度在月船四号上面的任务,因为也需要太空对接,你说要是对接上了,无法分开,那后面的任务也就没有办法执行了,这就是问题的根源。

而除了这些之外,这会披露的印度月船四号状态,最大的变化就是完成了配置设计,各种子系统设计正在进行中。

所以,设计的路上,也还要一点时间,并且印度的月船四号也是改了多个版本了,多久可以给一个最终版本,没人知道。

要是设计部快速推动,后续的任务也难以执行了,至少按照2027-2028年执行的月球样本采样返回任务,是很难达标的。所以,如果进度改变,那后续任务也要改变。

印度火箭动力不足,要2次发射完成

的确,印度这一次也明确说明了,自己的火箭动力不足,无法满足一次性发射任务,将执行两次任务,这对印度来说,挑战也是增加了不少。

其月船四号含有5个模块,其总质量约9.2吨(成功落月的月船3号航天器总重3.9吨),这算是重了不少,的确难度系数必然也提升的。并且比我国嫦娥五号,嫦娥六号都要重。

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总重量为8.2吨

嫦娥六号——总重量约8.3吨,是中国迄今为止最重的深空探测器。

所以,印度这的确是“强强出击”,给自己的探测器加了足够的“马力”。但配置的火箭不行,此前宣布的是利用LVM3执行任务。

这一款火箭由2个芯级加两台固体助推火箭捆绑构成的三级火箭,火箭直径4米、高43.5米、起飞质量640吨,低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0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4吨。

那么,只能进行两次发射,一次上不去。这会说两次发射,应该配置变化不大。同时,两次发射的时间间隔也是有1个月的时间。

第一次发射着陆模块、上升模块。

第二次发射转移模块、再入模块、推进模块。

而在发射之后,5个模块先在地球轨道上对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推进模块将在距离月球约10万公里的轨道上与另外4个模块分离,并完成使命,之后,航天器完成月球轨道分离、落月、采样、上升模块送样本到月球轨道、再次对接、转移样本、返回地球轨道、再入、落地等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不少人可能也看出来了,其实就与我们公布的载人登月计划模式基本保持一致,这样来看,大家就可以理解了。所以,印度的月船四号任务安排还可以。

但计划跟不上变化,就看稳定不

对于月船四号任务来说,其变化还是存在,只能说当印度彻底固定下来了,那也才算问题。

这会印度还是给出的关于模块问题,并没有说明什么实际性的变化过程,所以,其实你说他变化有多大,也没有多大,的确不排除后续延期。

而且印度的首次载人飞船任务也是延期了的,预计不早于2026年执行,这都说明了自己的航天技术等问题存在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多一点时间来进行。

所以,月船四号也可能面临这样的问题,毕竟设计之后,进行打造才关键,其次就是印度要前往月球,还要说动欧美才行,如果欧美不进行支持的话,那任务又是“摆摊”。

在印度执行月船三号任务的时候,大家应该也看到了,没有欧美的支持,印度的月船三号是什么状态,到什么位置了等等,这都是未知数。这是因为印度没有深空技术,无法支持测控,需要其他国家来进行协助。

很显然,一切顺利的话,也需要别人帮忙,欧美不帮忙,那就没有多大的推进度,这都是印度在后续可能存在变故的问题,但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在设计之后,其技术是否达标,这才是关键,这就是印度才给大家出来的一些新消息,其实看上去新披露的问题消息也不多,也就是一些数据配置说明。

0 阅读:178

环球科学猫

简介:用眼睛看科学,用科学的思维看世界(原创内容禁止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