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网上有个热门话题,说的是万一打起仗来,普通老百姓该怎么做才能活命。
有个回答特别火,作者说了说他们家人在抗日战争时候是怎么做的,我觉得挺有道理,就来跟大家聊聊:
听老一辈讲,一九三八年对抗日本鬼子那会儿,全家人早早就动手忙活着,做各种准备。
说到吃的,咱们每天就是蒸些麦面馒头、玉米面窝头和杂粮馒头。等它们从笼屉里拿出来晾凉后,就切成片或者块,放太阳底下晒得干干的。然后,再按照一定比例分开,装进那种有拉绳的布袋子里收好。
不同的菜都能多放点粗盐来腌制。把它们切成丝或者条,然后全部晒干。晒好后,都装进那种有拉绳的布袋子里。再用布分别包好酱油和醋,扎紧。
把黄豆和黑豆炒得稍微熟点,然后晾干,放进油布里收好,得确保它们一直是干的。
在墙边挖几个坑,把粮食分开放进去,然后好好掩盖起来,别让人发现。
留两套衣服在身边,剩下的衣物和细软都打包好放在马车上。给牲口喂上好的粮食,晚上还得多加一餐。人嘛,一天三餐得吃足,尽量多吃点儿。之前省下来的粮食,带不走的也埋不了,就放开肚皮吃吧。
给那位行动不便的老人早早洗了澡,还剪了头发。从头到脚都换上了新衣服,好吃的也准备了不少,生怕以后没机会再孝敬了。
老是得跟小孩子们强调,哪些话能讲,哪些话得憋着,出门时候得紧跟在大人旁边,小手得一直拽着大人的衣角,千万别放开。
家里能出手的小物件,全都给处理了。
家里头那个腿脚麻利、嘴皮子利索、脑子转得快的,天天往外头跑打听事儿。今儿个回来说,日本人快到韩信岭那边了,中央军正跟那儿硬扛呢,打得可激烈了。明儿个又说,阎锡山的队伍在大洪口那儿守着,石楼、永和也都有兵把守了,瞅着架势,是要往西山那边扩地盘呢。
嫂子和小婶子们边忙着手头的活计,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干啥呢,干啥呢,这好端端的日子不过,非得闹腾啥。瞧瞧,把咱们累得,一刻都不得闲。
父子、叔叔、侄子还有兄弟们聚在一起商量:出门时得把刀子藏好,遇到事儿能避开就避开,装怂说好话都没问题。要是实在躲不掉了,那就得先确保妈妈和嫂子们安全离开,不管咋样都得保护她们。剩下的人就得豁出去了,动手要快准狠,别怕,听见了没?
街上时不时传来阵阵急促的脚步声,哒哒的皮鞭抽打声,还有驴子和马的呜咽与嘶鸣交织在一起。
过了几天,午饭刚弄妥,负责探消息的人急匆匆地跑回来,喘着气喊:“二爷,大爸,不好了,日本人把韩信岭给占了!中央军正往临汾那边撤呢,阎锡山的队伍也已经到西山边上开始挖战壕了。这可咋整啊?”
二爷琢磨了一会儿,说道:“下午咱先把大车赶到山里三姑那儿,装上一车吃的穿的。上次去已经跟三姑打好招呼了,她给腾出了两间屋子,实在不行,驴圈也能暂时对付一下。”
街上,家里人心里都七上八下的,邻居们一个又一个急匆匆地跑来,不是送信就是打听情况。
夜幕降临,去山里三姑家的马车迟迟未归,二爷吩咐家里的几个小伙子带上刀棍,出城去接应。他边说边安抚大家:“我猜八成没啥大事,大伙儿别急,你们就沿着大路走,靠边点,别生事端,说不定一出城就能碰上他们了。”
没错,他们几个刚踏出城门没多远,三爷和四哥就驾着马车回来了。
第二天早上,北边时不时传来隆隆的炮响。没多久,一架日本飞机在天空盘旋了两圈,发出嗡嗡的声音。大概过了半个钟头,嗡嗡嗡的,又来了一架飞机,扔下了几颗炸弹。家里人吓得赶紧钻到炕底下藏起来。
砰,砰,砰,三声巨大的爆炸在城的后面、中间和前方接连传来,震得房子直摇晃。日本的飞机翅膀一颤,嗡嗡几声就飞远了。
快找人出去探探风声,年轻力壮的都上街打探去了,女人们聚在一起,讲述着各自刚才的遭遇,这时大伙儿的心才一点点平静下来。不一会儿,那个去打听消息的人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北门外放羊的被炮弹炸惨了,五六只羊没了,南门口那个小哑巴被炸得贴墙上了,还有颗炮弹直接落进了菜锅里,炸死了五六个人。二爷,情况不妙啊,咱得赶紧进山躲躲!您看,北面逃荒的一拨接一拨都进城了,衙门里头的官差也跑得没影了。”
家里人都乱了阵脚。
二爷轻咳了几下,掏出一根纸烟点上,深吸一口后缓缓吐出烟雾,说道:“老爸这烟挺不错的,你也来试试。”大家都不用急,明天早上再看看情况,今晚咱们都早点睡吧。
一晚上,四合院里二十多口人安安静静的,就只有几声偶尔的咳嗽。第二天一早,饭还没熟呢,北边就连着传来几声炮响,听得清清楚楚。二爷说了句:“饭好了你们就先吃,别等我。”话音未落,他就披着棉袄出门了。
吃完饭老半天了,二爷这才踏进家门。他先小心翼翼地把两位腿脚不利索的老人扶进屋里,好生劝慰了一番。从屋里出来后,他还没来得及开口,探消息的人就气喘吁吁地跑回来了,急着说:“二爷,我打听到,阎锡山那边好像不太对劲……”
二爷猛地揪住他的衣服领子,说:“别废话了,快去瞅瞅牛吃没吃完草。”
要说的消息是:阎锡山的军队放弃临汾了。
二爷心里头早就有数了,这事儿不能说出去,不然家里上上下下都得乱了套,生怕把大家给吓坏了。
二爷吩咐大家,得把院子内外都打扫得清清爽爽,各屋的门得锁紧,其他的就开着透透气。接着,他们把马车套好,两辆车上装满了提前备好的东西,另一辆呢,就让女眷和孩子们坐着。先打发青壮年赶着三辆大车先走,他自己则里里外外仔细检查了一遍,还特意跟两个留下来看家的老人交代了几句。之后,他就把二门和大门半掩着,从南门出去往西一拐,跳上马车直奔西山去了。
逃荒三天后,家里人刚熬到早上,日本兵就到了。阎军早就溜之大吉,所以日军一个中队轻轻松松地从南门进城,连一枪一弹都没用上。
阎锡山连临汾都守不住,这五里地的小城,他肯定更不会守了。山西那边,就只有原平和大同两个地方搞焦土抗战,守在那里的军人们英勇牺牲,场面悲壮得很。老百姓被屠杀的情景,那叫一个惨,简直让人没法说出口。
【网络热评】
高兴的是,听说日本人快要到了,大伙儿不光忙着准备干粮,还家家户户每天都忙着杀鸡杀猪。那时候啊,都觉得只有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才算是自己的。家里天天跟过年似的,年轻人啥烦恼都没有,吃得可香了,而那些老人们呢,吃着吃着就眼泪直流……
法外奇人张三:这话一听就是临汾那边的特色,说到临汾,就得提他们的咸菜疙瘩。老一辈的人说,那是为了防备以前日本人来抢盐,好让大伙儿有口咸味吃。
贝吉塔说:那段描述真是绝了,讲的是乱世里的人们颠沛流离,感觉就像亲眼在看一部历史大剧一样。
天马山脚下的那个小学徒啊,他经历过逃命的惊险,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是用真真切切的代价换来的经验,那可是血与泪的教训。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