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求辞去中央委员,德高望重又被选为中顾委常委,政治待遇不变

周小瑜 2025-04-21 17:28:58

1985年那会儿,76岁高龄的宋任穷和王震联名给中央写了封信,说他们想从前面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还打算辞去中央委员的职务,好给那些年轻点的干部腾腾地方。

1982年那会儿,他成功当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并且还是中组部的一把手。到了1983年,职务上有了些变动,他就不再管中组部的事情了。

宋任穷这家伙,在开国上将里那可是相当出色。虽说是个上将,但他在地方上干的活儿可不少,经验满满当当的。

新中国成立后,他一开始在云南省委书记的位置上工作,后来就被提升为了西南局的第一副书记,位置在张际春、李井泉这些人前面。

说实话,宋任穷在打仗那会儿官职可不小。解放战争时,他当过纵队政委,后来被调到晋冀鲁豫中央分局当组织部部长,接着又去了豫皖苏中央分局做书记,还兼着豫皖苏军区的政委,后来还成了华野的第三副政委。虽说没直接管过什么大战略的事,但他的那些头衔,可都是响当当的。

1955年那会儿,他原本在大将候选名单上,但后来名额缩减,他就变成了上将。对于在军队里的工作,他其实并不是特别挂心,反而是自己主动提出来,想离开军队,去第二机械部干活。

1960年,他升为了东北局的一把手,级别比省部级还要高。到了1966年,他更是进入了政治局,当上了候补委员。那时候,全国有六大局,西南局的李井泉和华东局的柯庆施都是政治局的大腕儿,华北局的李雪峰和他一样,也是东北局的政治局候补委员,还有陶铸,直接被调到了中央,当上了常委。

可以讲,那六大局的第一把手,以后都是中央的重要人物,被派到地方去锻炼。为啥1960年要重新设置中央局呢?主要是因为国际上的情况变了,地方上的日常工作由大局来管,这样中央的领导们就能有空去琢磨别的事情了。

宋任穷做了大概半年左右的候补委员,后来因为受到一些波折,被晾在一边有10年之久。一直到1977年,他才又被用起来。1978年,他转到了中组部当部长,开始着手进行拨乱反正的工作。

1982年,他成功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开始参与高层决策。到了1983年,他就不再负责中组部的工作了,转而接手其他的事务。

十二大以后,领导职位不再是一辈子的了,好多老领导都陆续退了休,他那时候也已经73岁了。但想着有些老同志还得在关键位置上撑着,所以他还是决定留在前线继续干。

1985年那会儿,好多老干部都提出想退休,想给年轻人腾腾地方。宋任穷和王震也一块儿写了封信,说他们也想从重要岗位上退下来,并且不打算再当中央委员了。

在那种情形下,他辞去了原先的委员职务,但随后又被选为了中顾委的委员和常委。虽说从台前转到了幕后,但他的政治地位和待遇一点没变。作为中顾委委员,他能跟中央委员一样参与中央的会议;而作为常委,他也能像政治局委员那样,出席政治局的会议。说白了,尽管他现在在二线,但仍然在参与着一线的重要工作。

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会议上,他被选为了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跟薄一波一起辅佐陈云。他们干满了一届,到了1992年,中央觉得中央顾问委员会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所以就把它给撤销了。这样一来,他也算是正式退休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