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进入关键年,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双轨推进

凝蝶猜猜 2025-03-17 22:34:37

2024年,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入了关键实施阶段,这一年不仅承载着上一阶段的成果,更是下一阶段改革顺利推进的起点。5月22日,《人民日报》要闻版重要发布《国企改革进入关键年 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改革主体任务》,全文内容如下:

国企改革进入关键年,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改革主体任务《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自去年6月印发以来,本轮国企改革已走过半程。在这一关键时刻,我们不禁要问:改革进展如何?未来又将如何布局?为此,记者深入进行了采访。其中,一个明显的变化是科技创新的力度正在显著加大。“中远海运绿水01”号,被誉为全球最大、世界首制的电动集装箱船,其总长达到119.8米,型宽23.6米,不仅在尺寸上独占鳌头,更在装箱数、载重吨及电池容量等多个关键指标上荣登世界之首。

▲4月22日,“中远海运绿水01”号,这艘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最大电动集装箱船,成功抵达洋山港盛东码头,并安全靠泊。其先进的电池技术、高效的装箱能力,以及在多个指标上的世界领先地位,都彰显了我国在绿色航运领域的卓越成就。

时延更低,速率更高。在河北保定长城精工自动化工厂,全国首条5G—A汽车柔性产线正高效运转。相较于传统产线,它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在每年减少订单交付损失方面达到8亿元以上,显著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科技创新,是本轮国企改革的核心驱动力。自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以来,各中央企业及各地政府均致力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科技创新来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强调:“我们要努力成为原创技术的创新组织者,不断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2月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成功总装下线,标志着我国在能源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样机由国家电投集团牵头,联合重燃公司共同实施,汇聚了19个省份20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智慧与力量。

▲2月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首台样机成功总装下线,彰显了我国在能源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众多国有企业的共同努力和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南方电网组建了新型储能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汇聚了行业内85%的国家级创新平台;陕西则上线了“秦创原”国资创新融合专区,共享了省属仪器设备794台和技术需求51项。此外,我国还致力于成为原创技术的技术供给者和市场应用者。5G-A技术相较于5G,在带宽速度、连接密度、定位精度和能效方面都有显著提升,预计将使物联网连接数量激增。中国电信在陕西、上海等地开展了5G-A在矿山和钢铁行业的应用场景验证,而中国移动则计划在今年在超过300个城市启动5G-A商用部署。同时,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国有企业也积极带头使用自主创新成果,如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和首版次软件等,并提供应用场景。目前,已有66家中央企业建立了“三首”采购绿色通道。2023年,中央企业在研发经费上的投入高达1.1万亿元,这已经是连续两年突破万亿元大关。进入今年一季度,中央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出同比增长10.4%的强劲势头,年化全员劳动生产率也实现了5.1%的增长,同时,研发投入依然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在此基础上,我们正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接下来,国有企业需要进一步优化和重塑科技创新体系,有效整合项目、基地、人才和资金等关键创新要素,并完善精准考核和中长期激励机制。为了激发科技人才的潜力,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对于基础研究和前瞻性颠覆性研究,应建立中长期考核和差异化支持体系。其次,应明确创新骨干人员的激励导向,确保工资总额的增量主要流向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中国中车集团在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永才透露,已为50个全级次子公司制定了中长期激励计划,覆盖了8000多名员工。这些制度激励措施的实施,不仅提升了薪酬的市场竞争力,还推动了创新成果的持续涌现。例如,国内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已成功试跑,时速160公里至200公里的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也已正式发布,而CR450动车组样车也预计将在三季度下线。

▲3月21日,中国中车成功进行了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试验线上的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试验。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展示了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也激发了地方国企的探索热情。江铜研究院的团队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他们去年成功研发并产业化了新能源汽车用无氧铜杆新材料,这一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得了相应的转化奖励。江铜集团也积极响应,深化人才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目前已有超过60%的改革指标顺利完成。

王宏志强调,国资国企应进一步落实创新包容机制,构建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体系,从而为科技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新经济的重要领域,正成为各国争相抢占的制高点。虽然国有企业在传统产业领域根基深厚,但在新兴产业的崛起中,仍需不断追赶与超越。本轮国企改革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推动科技创新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据统计,2023年中央企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达到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投资更是达到2.18万亿元,同比激增32.1%,显示出新兴产业投资的强劲势头。

中国海油在新能源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制出国内首台商业化小微型天然气制氢反应器,并积极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录和发展方案。其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营收更是接近千亿元,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此外,央地合作也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国机集团与河南省联手组建国机金刚石集团,旨在布局超硬材料产业链,并计划在新能源、芯片制造等领域取得突破。这种强强联合的方式,无疑将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同时,对外合作也是新兴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国投集团通过多元化投资方式,参股了一批独角兽企业,实现了与优秀企业的携手共赢。而安徽则探索出一种新的国资投资模式,推动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发展。

王宏志强调,今年是国企改革的关键之年,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要全面落实实施方案和工作台账,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的主体任务。这将为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玩转生活的小张

0 阅读:11

凝蝶猜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