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农村女子,就小学文化程度,可她只用了十年,就从村支书当上了湖南的省委书记。
她在任职的时候做出的业绩可太多,老百姓都特别喜欢她。
可就在她当上省委书记的第四个年头,她却主动辞职了,这到底是为啥?这个女子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一、知识改变命运1938年,黄炳秀在长峪铺村的一个穷苦农家出生了。正常来讲,家里添了个小生命,怎么着都该是件让人开心的事儿,可黄炳秀的父亲,不但一点儿都高兴不起来,还愁得不行。
黄炳秀上头有三个姐姐,他们家本来就过得艰难,黄炳秀出生后,家里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那时候,周围的亲戚都劝黄炳秀她爸黄大金,说把这个闺女送人得了,家里实在养不起。
那时候,村子里有200多户人家,可是只有大概10户能吃饱饭,其余的就跟黄炳秀家似的,吃了这顿没下顿。
可瞅着怀里黄炳秀那清澈的双眼,黄大全哪舍得,心一横就把亲戚的建议给拒了,决定自己养着!
当时正好赶上战乱,黄炳秀就在战火连天的日子里,每天吃着苞谷面拌野菜,慢慢长大了。
瞧着当时中国到处生灵涂炭,再瞅瞅那些贫穷又落后的村庄,黄炳秀心里就冒出一个想法。特别是听到从外面回来的伙伴讲起外面的世界后,黄炳秀想学东西的愿望那可强烈到了极点。
可是在长峪铺村,连饭都快吃不上了,还想在这儿学习,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不过很快就有了转机——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黄炳秀总算有机会学习了,这个学习机会来之不易,黄炳秀可珍惜得很。
黄炳秀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把书拿出来学习。不过后来因为家庭方面的原因,黄炳秀就只上了三年学。
不过,和村里大多数人比起来,黄炳秀的文化水平在村子里那可算是相当高的了。所以,黄炳秀就主动提出来,要做村子里的出纳员。
后来,黄炳秀的工作干得越来越棒,很快就得到了村里村民的认可。这样一来,经过乡亲们推选,她当上了初级社委员。
后来,还不到20岁的黄炳秀就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很棒的共产党员。自打她入了党,就一直把“为群众做事”牢记在心里。
黄炳秀表现特别出色,这组织可都瞧得真真的。就在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个年头,就顺顺利利当选为村支书。
黄炳秀当选村支书后,就感觉压力特别大。她想,要是带不富村里的人,咋对得起乡亲们的信任?
黄炳秀看到,因为贫穷,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背井离乡,他就下了狠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黄炳秀首先打算先深入了解一下养育自己的这个村庄,然后再去做下一步的规划。
后来翻了翻书,黄炳秀才知道自己的家乡是喀斯特地貌。那儿的地坑坑洼洼的,还缺水,种不了啥农作物……
每个问题都很难,但不能因为难就放弃。黄炳秀思考之后,就想出了个好法子,那就是把坑洼不平的土地变成良田!
黄炳秀的想法一出来,村子里好多人都觉得她是在瞎想。可没多久,这些人就被事实给打脸了。从1964年起,黄炳秀开始带头干,后面跟着她一起干的人也越来越多。
他们开山造田,把一个个小山丘都整成梯田。小山丘的话,就拿斧头砸,再用手搬;要是大的山丘,干脆就用炸药,然后把那些碎石头块挪开。
于是,黄炳秀就带着乡亲们踏上了这条漫长却满是希望的改造之旅。为了让大伙能早点吃上饱饭,黄炳秀领着大家不管是酷热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天,都一刻不停地忙活。
眼瞅着都能看出个大概模样了,来参加的乡亲们也越来越多了。就这么短短几年的工夫,就把原来坑洼不平的山丘整成了一块块梯田。
现在,地的问题解决了,可黄炳秀又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水”。大家都知道,水资源对一个村庄的生存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是整个村子就只有一条沟渠。
可这个沟渠在旱季就没啥用,根本没一滴水。到了雨季,它又一点水都存不住。这哪行?所以黄炳秀就开始琢磨办法了。
黄炳秀只读过三年书,在这个方面知道得不多,她所了解的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就像纸上谈兵一样。
于是,黄炳秀就跑到城里,找这方面的专家打听情况。听了专家的意见后,很快就动工了。
水渠水库没过多久就建好了,这下子雨季的水全能存起来了,村民们再也不用为水的事儿发愁了。
这个秋天,乡亲们总算能吃饱饭。可黄炳秀,马上就有了新念头。现在饭是能吃饱了,那怎么才能让村民们提高产量,变得富裕起来?
之前有了经验,黄炳秀很快又从外地请来不少农业专家考察长峪铺村的土壤,就想找到一种最好的种植方法。
不过,老一辈的人是不愿意做出改变的。这边的黄炳秀也担心,如果失败了,那乡亲们可就啥都收不到了。所以,黄炳秀就打算在自家田里按照专家的法子来种东西。
可谁都没想到,就算遭遇了自然灾害,黄炳秀家的产量也比普通村民家的多。
这么看,黄炳秀那方法确实行得通。黄炳秀尝到了甜头以后,信心大增,然后就开始更深入地去挖掘了。
黄炳秀这边的动静越来越大,这可把上面的领导都惊动了,马上就派了几个专家来帮黄炳秀。
有了专家指导,那可真是效果显著,就像在70年代的时候,黄炳秀的“3亩2分”实验田,产量可比以前高多。
黄炳秀的方法被乡亲们跟着学了,到了第二年收获的时候,那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都超过一万吨了!
三、毅然辞职在黄炳秀的带领下,长峪铺村一下子就从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的村庄,摇身变成了全国农业发展方面的佼佼者。
一直到1973年的时候,黄炳秀从一个小村的党支部书记一下子就变成了被提名的中央候补委员。
第二年的时候,黄炳秀就成功当选为湖南省委书记了,她的仕途那真是谁见了都会震惊的。
不过黄炳秀可没因为这个就改变初心。在她心里,自己能有如今的地位,全靠党和人民群众。她觉得只有更努力地为人民做贡献,才对得起人民对她的信任。
1977年的时候,黄炳秀突然跟上级提出辞职。她不是对这个岗位有啥意见,在黄炳秀心里是这么想的:“我就上了3年学,文化程度不高,我觉得这个岗位应该让更厉害的人来干!”
村民们都说:“她在我们村,那可是我们村的福气!”咱党有黄炳秀这样的干部,这也是党和人民共同的福气!
黄炳秀可没让党和国家对她的信任落空,她这一辈子都献给了老百姓,一辈子都勤勤恳恳为百姓做事、作贡献,她这个“父母官”那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