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去世10天后,朱德被告知死讯,沉默良久说:你们这样做不对啊

逗逗娱 2025-02-06 10:50:24
前言

人在死亡面前都是脆弱的。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亲人离世,而朱老总遭遇的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悲痛之事。

战争那时候,这种事儿好像挺常见的。为啥?因为保卫国家的大多是那些年轻气盛的小伙子,他们要是战死在战场上,那也是心甘情愿的,他们的父母,也多半会觉得特别骄傲。

可朱老总的儿子朱琦却因伤病离世了,一场意外使得病魔夺走了他的生命。头发花白的朱老总自己也在和病痛作斗争。出于对朱老总身体的考虑,有人说了善意的谎言,但是朱老总觉得“不对”。

一、朱老总的儿子-朱琦

“朱老总”可是大家都知道的人物,他的年龄比毛主席还大,在革命斗争里那可是走在前面的人。

建国之前,朱老总可是冲在战斗最前面的领导者。建国以后,朱老总仍然投身于解放军的建设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我军的一些方针、政策得以提出并落实。

朱琦他姓朱,提起这个,大家都知道他是朱老总的儿子。不过朱老总,前半辈子大多时间都在战场上打仗,对家里的关心那是很欠缺的,甚至可以说都没什么消息往来。

就这样,朱琦打小就没了妈,只能跟着继母生活。朱琦算是在没有父母陪伴下长大的孩子,大多时候都缺乏爱和陪伴。

朱琦小时候老问陈玉珍:“娘,我爹在哪?”

陈玉珍每次都会很细心地对他讲:“你爹可厉害,是个英雄,正在共产党的队伍里带兵打仗。”

小时候的朱琦,可能都不知道共产党是啥,打仗又是咋回事。不过等他长大了,心里就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到共产党的队伍里去打仗。可谁能想到,1937年的时候,朱琦阴差阳错地加入到国民党的队伍里去了。

幸亏龙云跟朱老总认识,这才让他们父子得以相认。那时候正好是抗日战争时期,是个全民抗战的年代,朱琦身为男子汉,上战场那是应该的。朱老总可不含糊,还说道:“可别给国家丢人。”

朱琦也是信心满满,说道:“爹,您就放心吧。”

朱老总好像听到这个称呼以后,心就软了那么一点,可他们是共产党的兵。

战场上那可是刀枪不长眼呐,朱琦就这么左腿被枪打中了,落了个残疾,打这以后就没法再上战场。在之后的好几年里,朱琦都是在养伤中一天天过的。

1948年的时候,又有了朱琦的消息,他在石家庄铁路局,已经当上列车长,能独当一面了。就跟普通员工似的,靠自己辛勤劳动赚生活费,养活老婆孩子。

父子俩又见面的时候,朱老总依旧一脸严肃,他说道:“挺好的,得发挥自己的长处,把本职工作干好,你就只是朱琦。”

朱琦当然明白父亲不想搞特殊的想法,于是笑着回应:“行嘞,朱老总,我肯定会特别用心的。”

1974年,朱琦因心脏病离世,十天之后朱老总才得到消息。当时朱老总的身体状况刚有好转,家人们这才敢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他。

朱老总对朱琦挺严厉的,可这血脉亲情哪能断得了。朱老总知道情况以后就讲:“连最后一面都没见着,我还有好些话没来得及跟他说。”

打这之后,朱老总看起来更老了,过了两年就与世长辞了。

二、1974年的朱老总

1974年的时候,朱老总可是承受了不少事儿,可他,还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工作干得超棒。北戴河这个地方,好多国家的重要领导人都常去住,在那儿好像能有片刻的安宁。

但朱老总不管到哪儿都还依旧把工作重任带在身边。朱琦去世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身体状况也没见好,当时周总理甚至还做了手术。

朱老总的心就没踏实过,毕竟当时国家时局动荡不安,军队建设任务还面临着很大的危机。

特殊的时期,朱老总心里头肯定少不了担忧。朱琦的离世就像沉甸甸地压在他心底,时不时就会涌上心头,不过更多的还是遗憾。

在北戴河,朱老总不辞辛苦地在当地开展工作,还跟萧劲光见了个面。萧劲光那时候是海军司令,对于海军的建设任务,他当然有自己的见解和主意。跟朱老总一碰头,他们俩的想法居然是一样的。

朱老总,啥时候想去都成。我们海军那可老欢迎了。

随后,朱老总笑着说道:“不错!”

萧劲光后来就一直说个不停,不断跟朱老总讲着自己的近况,那架势就跟讲故事似的,朱老总听得可高兴了,而且特别专注。

朱老总为国忧心的心思一直都在,对家人也愈发关切了。朱琦的孩子大多是在朱老总身边长大的,当时朱琦要带走孩子,朱老总与康克清还不乐意,也许人上了年纪就容易感慨吧。

三、朱老总的作风

在以往的战争里,朱老总经历了不少事情,很多人都牺牲在了战场上,像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就是这样。可朱琦,他深入基层,实实在在地达成了为人民服务这个伟大目标。

在朱老总这儿,对待子女都是一视同仁的。他自己以身作则,对朱琦是这样,对朱敏也如此。不过,朱老总在对待子女上,心里头也老是觉得亏欠。我觉得,这就是朱琦去世后,朱老总心中最大的遗憾。

有一回,朱敏出门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她摔倒的地方特别偏僻,周围没什么人。等朱敏察觉到的时候,已经快不行了,她要想活下去就得有更好的医疗条件。

可是朱敏她们能力不行,就只能干着急没办法。最后,没办法只能去麻烦朱老总了。朱敏虽然知道朱老总的告诫,可她那些同志为了救命也只能这么做了。

朱老总得知消息后,一开始就进行了一番心理建设,可那是他的女儿,他怎能不担忧?

最后,朱老总把自己一直坚守的原则都打破了,就为了能给家人送去温暖。

朱琦当上了工人,朱敏在很偏远的地方工作,他们也都以实际行动来弘扬朱老总的精神。

要晓得,朱老总可是咱国家的元帅,原则性那是深入骨髓的。

他老是跟儿女们讲:“能节省就节省,衣服破了还能补,国家建设那可是一点儿都不能耽搁。”

你看,听别人回忆说,朱老总穿衣服可单一了,吃饭也特别简单。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心里挂念的竟然还是自己的“党费”问题。

我国好多领导人可能都一直这么坚持着,为啥?因为他们实实在在地把人民放在最前面,哪怕对家人有遗憾。

结语

朱老总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他的子女,像朱琦,都特别棒地把他的精神和家风给弘扬和传达出来了。他们生活可朴素了,总是把更多的东西给老百姓,他们这种价值观,真值得咱们去学习。

朱老总心中,国家和家人都特别重要。他想尽力做到两全,可遗憾还是不少。这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朱老总。

红色人物,永远熠熠生辉!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