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5年4月17日,极目新闻报道,一名网友假期在海南三亚游玩,在当地的海鲜市场上买了不少的螃蟹,里面还有一只长得丑萌丑萌的。
没想到煮了之后尝了一口,又酸又麻,这可不像是正常螃蟹的味道,于是就向当地的有关部门报案。
而后这名网友在网上查询之后,就发帖表示差点被这只螃蟹给送走。
这只长相丑萌的螃蟹会是什么螃蟹呢?为什么这名女子会发出这样的言论呢?
——【·仅捕到1只·】——
到了海南三亚怎么能不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呢,海鲜就是这里的一大特色,网友到这里游玩,也想着买一些海鲜品尝。
于是就在当地的市场上选购,买了不少的螃蟹,突然网友就在摊子上看到了一只长相丑萌的螃蟹,很是独特,就问摊主这能不能吃。
摊主表示能吃,网友就将这只螃蟹也一起买下来,回到入住的酒店之后,就用酒店里的电磁炉将买来的螃蟹都煮了。
网友还特意品尝了那只长相丑萌的螃蟹,但是却没有预想中的鲜美,反而它的蟹肉又酸又麻,一吃就不是正常味道。
网友也意识到了不对劲,就赶紧上网查看自己买的这究竟是什么螃蟹。
经过一番搜索,网友怀疑自己买到的是雷诺氏鳞斑蟹。
雷诺氏鳞斑蟹是一种分布在热带与亚热带海域的蟹类,属于蟹总科中的扇蟹科,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地区。
雷诺氏鳞斑蟹体型中等,背甲近方形或稍呈五边形,边缘较平直,甲面有粗糙的小颗粒或鳞状突起,呈斑纹状,色彩鲜艳。
螯足粗壮,常呈紫红色或深褐色,表面也可能有花纹,左右螯大小通常不对称。
它属于剧毒蟹类,其毒性来自体内积累的神经毒素,这些毒素并非由其自身产生,而是通过摄食有毒藻类或其他带毒生物而富集在体内,尤其是肝胰腺与卵巢部位毒性最强。
即便高温烹煮无法破坏毒素,中毒症状包括麻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是不可食用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已对其列入禁止捕捞或食用的蟹类名单。
之后网友就将自己买到毒螃蟹的情况上报给了相关部门,有关部门也立即展开了调查。
相关部门确定了螃蟹的来源,是当地的渔民在附近海域中无意中捕获到的,就只捉到了这一只。
专家也对这只螃蟹进行了鉴定,确认的确是一只毒螃蟹,但并不是雷诺氏鳞斑蟹,而是铜铸蟹。
这又是一种什么螃蟹呢?它的毒性如何。
——【·铜铸蟹·】——
铜铸蟹的学名叫做铜铸熟若蟹,有时也被叫做埋扇蟹,它还有一个非常响亮的俗名叫做“眼镜蛇蟹”,但从这个名字也能知道这不是一种好惹的螃蟹。
它属于扇蟹科熟若蟹属,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它华丽的外表。
而在自然界中,往往越是美丽的生物,也就预示着它们越毒,越危险,铜铸蟹同样也是这样一种螃蟹。
它的全身呈现出鲜艳的橘红、铜黄或暗棕色,仿佛是经过高温煮熟的颜色,这与一般呈青褐色或灰色的蟹类截然不同。
那么铜铸蟹的毒性有多强呢?
日本曾经做过相关的实验,仅1毫克的蟹肉就能杀死30只以上的老鼠。
铜铸若蟹体内可能含有河豚毒素或麻痹性贝类毒素,这些毒素在体内积累后具有极强的神经毒性。
毒素主要集中于蟹的肌肉及外壳中,其中蟹脚的毒素最强,误食后极易引发中毒反应,这些毒素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即使经过充分加热烹饪也无法完全降解,这也是其危险所在。
食用含毒的铜铸熟若蟹后,一般在3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症状,包括口唇发麻、头晕、恶心、肌肉无力、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导致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专家还曾将铜铸蟹的毒素与其他动物做过对比,毒性与珊瑚蛇可以相比拟,但是人被珊瑚蛇咬伤仍可急救,使用血清。
而铜铸蟹的体型很小,且毒性强烈,很难提取到血清,误食往往会致命。
铜铸蟹的体形中等偏小,体宽略大于体长,与招潮蟹的体长相似,还具有相对较宽的背甲,背甲坚硬且边缘具齿状突起,壳面多具有纹理或花斑,看起来仿佛为金属铸造。
它们通常生活在热带至亚热带的沿海地区,在中国南海沿岸,如海南、广西、广东等地,另外东南亚各国沿海以及太平洋中西部岛礁也有分布。
铜铸熟若蟹偏好隐蔽性强的生境,常在珊瑚礁、岩礁缝隙、礁石之间栖息,在潮间带低潮区至近岸浅海的10米深度以内区域最为常见。
它们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藏于岩石缝隙或珊瑚之中,避免天敌和阳光直射。
人们如果在海边捕捉到了类似的螃蟹,一定不要使用,品尝海鲜可以到正规市场购买。
——【·海鲜选购·】——
在海鲜选购中,人们也应该高度警惕,避免误食有毒物种。
首先不认识的不买、不吃,若遇到外形艳丽、颜色反常的蟹类,如橙红色、铜黄色等蟹,且非正规来源,不建议食用。
在每个地方一般都有集中作为常见的品种,人们可以掌握一些市场中常见的安全蟹类,如花蟹、三点蟹、青蟹等的基本特征,一旦遇到异于常态的个体,可以主动避开。
螃蟹虽然美味,但是它身上的部分也不都是可以食用,即便是常规食用蟹类,其蟹黄、内脏等部位也容易富集重金属或微生物毒素,建议谨慎食用。
如果在外就餐时发现餐桌上出现不熟悉的蟹类,务必向餐厅确认品种来源与食用安全性,必要时选择不食用。
铜铸熟若蟹虽外形艳丽、吸引眼球,但其潜在毒性极高,不适合作为食用对象。
随着人们海洋知识和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我们应更加谨慎对待每一种出现在餐桌上的海洋生物,避免因一时好奇或误信而招致健康风险,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体现。
参考:
极目新闻《网友称在海鲜市场买到毒螃蟹,三亚市监局回应:属实,系铜铸蟹,具有一定食用中毒风险》,2025-4-17
闽南网《这种螃蟹千万别碰!1毫克蟹肉毒死30只老鼠》,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