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空工业领域近日传出重大利好消息。4月17日,西南某航空科研基地成功实施第六代隐身战斗机的关键性试飞任务。据目击者拍摄的影像资料显示,这架采用无垂尾设计的先进战机在万米高空以超音速状态下连续完成战术机动动作,展现出革命性的气动性能。

此次试飞验证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在持续两小时的空中测试中,新型战机先后完成燃油释放系统验证、高空极速巡航、小半径急转等高难度科目。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机在取消传统气动翼面的情况下,依然展现出超越现役五代机的敏捷性,其连续滚转速率和瞬时过载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航空专家分析指出,这种颠覆性设计主要依托三大技术突破:首先是全数字化飞控系统实现毫秒级响应,其次是新型矢量推进装置提供多维动力补偿,最后是智能蒙皮技术实现实时气动重构。这些创新技术集成应用,使得战机在保持隐身优势的同时,突破传统无尾布局的机动性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试飞中战机仍搭载过渡型号发动机。据知情人士透露,待配套研制的第五代涡扇发动机完成装机测试后,其超音速巡航能力和短距起降性能还将获得显著提升。与此同时,该机型正在同步开展新型作战系统的地面联调,预计年内将进入多机协同试飞阶段。
从项目进度来看,我国南北两大航空科研单位已形成良性竞争格局。北方团队上月刚完成某型验证机的结构强度测试,西南团队此次又取得气动控制系统的重大突破。这种并跑式研发模式有效加速了关键技术攻关,使得我国在六代机研发领域保持全球第一梯队。
军事观察家表示,参照当前进展速度,国产六代机有望较预定节点提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相比美方正在测试的B-21隐身轰炸机,我国新型战机在体系化作战、多任务适应性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随着配套空天信息系统和智能弹药的发展,未来空战模式或将迎来革命性变革。
(注:本文基于公开信息综合整理,具体技术参数以官方披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