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冲突也有这么些年了,按理来说,印度应该对渗透中国这事儿死心了吧,但其实不是这样。
印度三番五次搞事情,最近又来了个重启赴华朝圣活动的说法。
所谓赴华朝圣,实际上就是他们要借着宗教文化的这个由头,光明正大打开我们中国的国门。
问题是,就这么个活动,印度如此高调,中国却没给出过他们回应。
重启赴华朝圣活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印度现在又想干嘛?
现在的印度政府相当让人难以捉摸,按理来说,莫迪应该是个睿智的总理,在美国拼命想拉拢印度的时候,他还能保持相对中立,不和美国卷在一起,算他聪明。
不过你要说他是真聪明吧,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儿,他们印度政府连自己的野心都藏不好,怎么在国际社会上混啊?
近段时间,印度媒体可能是受到了政府的授意,放出了一个消息,说是印度有意向重启赴华朝圣活动,许多宗教信徒都会来到中国,参加冈仁波齐纪念活动。
从印度媒体的嘴里说出来,这场所谓的朝圣活动非常神圣,好像他们真的没有一丁点儿私心,就只是为了来中国敬奉他们心中的神。
可实际上,大伙儿都心知肚明,无利不起早,印度想要借着宗教文化这个借口做什么,我们应该都能猜到。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印度对别人家的东西就很有占有欲,尤其是对咱们中国的东西很有占有欲。
他们想掠夺中国的土地,几次三番付诸行动,只是因为他们没什么本事,这才没能得逞。
可是这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印度打消自己的野心。正相反,印度反而还学聪明了,现在不搞直来直往那一套,而是搞出了一些迂回战术。
现在这个重启活动,就是他们的迂回战术。从印度人的话术当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一些端倪。
比如他们说,要加强冈仁波齐朝圣路线的文化共享性。
这话乍一听好像没毛病,可事实上,政治敏锐度高一点儿的朋友应该能够看出来,文化共享性这话,说的就有大问题。
什么叫共享,大家都有权利使用的东西,才能叫共享。
打个比方,一个村子里修了公路,要么政府出钱,要么村民们家家户户凑钱。
大伙儿都出了力,大伙儿也都有权利来享受道路带来的便利,这种情况下,公路才能被叫做是村民们的共享公路。
又或者是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谁都能用,没有使用权的明确具体的归属,这个才叫共享。
你说说,咱们的冈仁波齐纪念活动相关线路,这是一回事儿吗?
领土这个事情,没有什么共享的说法,国境线就在那里,在谁的地盘上,领土就是谁的,不存在什么共享,这是底线和红线。
而这条线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咱们中国境内的地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家里的东西,没法儿共享,也不可能共享。
这个道理就像是你自己家的客厅或者卧室,外人想要进,来必须经过你的允许。谁要是敢擅自闯入,那是得被法律判个擅闯民宅的罪名的。
所以印度所谓的共享性这套说辞,在中国这根本行不通。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产生疑问,印度媒体口中所谓的共享性不是指的是文化共享性吗?
难道文化共享性也是不被允许的吗?文化共享性这个词本身是个中性词,放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一个互通有无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悠久的过程。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科技进步的产物,文明发展的成果,其实都具有一定的共享性,这也和我们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一致的底层逻辑。
但是文化的共享性属于上层建筑方面的东西,而经济基础往往会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如果没有把控好文化共享性这个度,很有可能会造成物质方面的问题出现共享性上的边界模糊。
我们根本无法去辨认,印度政府仅仅是想利用这条线路来发挥所谓的文化共享性,还是想借着共享性这个幌子,逐渐把属于中国的旅游线路和朝圣线路据为己有。
这是其一,其二,在没有得到中国允许,没有看到中国政府点头的情况下,印度方面擅自重启朝圣活动,这本身就是对中国的极度不尊重。
这个道理就像签合同一样,甲乙双方要想坐在一起,真正签署一份合同,首先就得达成一致,在合同的意思表示方面形成真实的表态。
如果有任何一方不尊重另一方的意见,或者强迫另一方做出不符合对方意愿的行为,这本身都代表了合作过程的不平等。
现在印度方面的做法,完全就是在忽视中国作为国家的主体性。
印度要重启朝圣线路,如果理由正当,他们也能把握合适的边界,那中国也许可能点头同意。
但是印度现在这么做,连中国的态度都没有征求,这就是在严重伤害中国的尊严。
所以现在印度完全就是在自说自话,剃头挑子一头热,中国不同意,他们就是在搭台子唱独角戏。
当然也很明显,中国不可能正面回应印度的重启活动。他们如此不尊重中国,中国当然也没有必要给他们面子。
当这件事情的舆论逐渐发酵的时候,不同观点的网友们也各自发表了一些看法。
有人认为,印度媒体放出的口风,其实就是在试探,试探中国的底线,也试探中国的态度。
如果中国会答应重启朝圣活动,那么印度一定会顺坡下驴,在朝圣活动中,强行共享整个宗教文化活动带来的红利,甚至是直接染指中国的领土。
底线思维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很脆弱的,中国一个没守住,印度马上就能全方位渗透。
他们的狼子野心,不用多说,经过之前那么多的事情,经过那么多边防战士的牺牲,相信大家也能明白。
一开始,也许印度人还能说一句,冈仁波齐朝圣,这是两个国家共同的大事。
但是到后来,不知不觉间,印度官方的说法可能就变成,他们是在自己家的地盘上朝圣。
要是真的发生了这种厚颜无耻的强占掠夺行为,中国找谁说理去。
而如果中国非常愤怒,直接拒绝,印度政府的目的其实也达到了。
他们可以试探出中国的底线在哪里,然后再在和中国的接触中一点点拔高底线,想办法从中国身上捞到更多的好处。
举个例子,中国如果明确拒绝重启朝圣活动,那么印度可能就会退让一步,要求在中国举办一些允许宗教信徒参加的活动,任由他们自由前来。
这就是砍价的策略,先提出一个对方不可能答应的条件,摸清楚对方的底线,然后一点点退让,这样一来,对方就很容易在你轻微的退让当中松口。
印度的这个打算,中国不是没有人看懂。
所以面对印度的无理要求,中国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就像我们现在这样。
只要印度政府沉得住气,中国就不会正面回应,任凭印度媒体散播舆论,炒热度,我们静观其变。反正最先忍不住的那个国家,一定不会是我们。
重启活动不是不行,至于条件,咱们还得谈。能让中国吃亏的国家,不好意思,现在还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