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时很震惊,问他:“你是完全没投?还是都石沉大海了?”
他说:“不是,我简历写完了,但……还差点‘感觉’。”
我说:“差啥?”
他说:“头像不够职业。太僵的笑显得我不自然,太随意的自拍又显得我不认真。”于是他花了3小时翻相册,把衣服、表情、背景都逐一比对。最后还没选出来。
我问:“那简历文件呢?”他说:“也没命名好。我一开始叫‘个人简历’,后来改成‘XXX简历’,然后‘XXX求职简历最终版’,最后变成‘求职简历最终版本3月更新_final_v9’。”我说:“听起来像在发游戏补丁。”
他尴尬地笑了:“老师你别笑,我当时改了一个小时,就是觉得发出去会被看不起。”
你看懂了吗?他不是在拖延,他是陷在一种精致又危险的“假性努力”里。
做头像、改文档、调整格式、加粗关键词……每一步都像在认真准备,但他最重要的那一步——点“发送”,始终没迈出去。
我陪他聊了整整一下午,我们把这个问题定了个名字:叫【把细节当遮羞布的完美主义】。
我告诉他:“你不是不行,你是太怕看到别人对你的判断,所以你宁可不让别人看到。”
那天我逼他发出第一封简历,头像用的不是最满意的那张,文件名也只写了“简历”。
但他说那一刻,他真的松了一口气。
第4天,他收到了第一个HR电话。第11天,他拿到初面通过;第19天,他签下了一家咨询公司运营岗的实习Offer。
他说:“老师,我现在用的头像,是当初那个我最犹豫的。”
—
📌 朋友,如果你也在“修图3小时、改名1小时、啥都不投”的循环里,我特别想告诉你:文件名再完美,没发出去,它就不是简历。
📌 评论区打【我也卡在名字】,我来陪你跳过这一格,直接推你一下——把它发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