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肠息肉切除了,就万事大吉了吗?
很多人手术后松了一口气,觉得“病灶已经清除”,便继续抽烟、暴饮暴食、作息紊乱——仿佛一场恶梦终于醒来。然而,真正的危险,往往潜伏在“看似平静”的日常生活中。
肠息肉,本身不是癌。但它就是癌的“温床”。研究显示,高达30%的肠癌与腺瘤性息肉脱不了干系。息肉切除后,如果生活方式不改,息肉复发率高达50%以上,甚至部分人5年内出现癌变。

这不是危言耸听。
在一项发表于《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的研究中,追踪了千余名息肉切除术后患者,结果发现——复发者中有90%以上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其中三类最常见。
这三种习惯,很多人都在做,却浑然不觉它们正悄然“唤醒”癌细胞。
第一种习惯:戒不掉的“夜宵自由”,正在加速肠道退化午夜时分,灯光昏黄。烧烤摊前,香气四溢。冷饮、啤酒、炸串,几乎成了都市夜生活的标配。
但你不知道的是,每一顿夜宵,都在逼迫你的肠道过度运转——原本应该休息的肠道,在深夜却被迫工作,肠道黏膜得不到修复,炎症逐渐积累,最终形成新生息肉。
更严重的是,肠道的“生物钟”被打乱。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具有昼夜节律。一旦作息紊乱,菌群生态失衡,促炎细菌增加,抑制免疫的功能下降,癌变风险陡升。
中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夜食扰胃,气机逆乱,肠腑失养,久之则有“积聚之患”。
而现实中,很多人不仅吃夜宵,还边吃边刷手机,精神兴奋,食物难以消化,肠道负担倍增。这种看似“放松”的习惯,其实是给癌变打开了一道缝。
肠息肉术后患者,必须戒除夜宵。哪怕再晚加班,也应选择容易消化的小米粥、山药羹等温和食物,七点之后原则上不再进食。
第二种习惯:对“便意”的忽视,是肠息肉复发的幕后推手
你有多久没有认真地“上过一次厕所”了?
很多上班族,早晨起床匆忙,错过排便时间;白天工作忙碌,即使有便意也强忍;晚上回家疲惫,便秘成常态。
排便延迟,看似小事,却是肠道疾病的温床。粪便长时间滞留,毒素反复刺激肠壁,息肉极易复发。医学研究显示,慢性便秘与肠道腺瘤性息肉的形成密切相关。
西医认为,排便不畅会增加大肠内致癌物质的停留时间,如胆酸、次胆酸等。这些物质长时间接触肠黏膜,会诱导细胞突变,增加肠癌风险。
而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若肺气不宣、肠道传导失常,便会积滞成毒。《景岳全书》中曾提到:“大便不通,百病由生。”可见“便意”的重要性,在古代医学中早已有深刻认知。

术后患者若不调理肠道通畅,即便切除了病灶,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
建议术后人群每日定时如厕,养成清晨排便的习惯。可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魔芋、燕麦、秋葵等,配合轻柔的腹部按摩,辅助肠道蠕动。必要时可使用益生菌调理菌群生态。
第三种习惯:把“体检”当摆设,是对身体最大的轻视“医生,我切完息肉了,以后是不是不用再查了?”
这是医生最常听到的一个问题。
很多人以为,息肉切除就等于“清零”,其实不然。息肉复发率在术后1年内最高,3年内仍是高风险期。若不定期复查,极易错过早期病变。

一项发表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的数据指出,超过35%的复发患者,在术后2年内再次发现新息肉。其中一部分人,因为错过早期筛查,最终发展为早期肠癌。
西医强调“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控制风险因素,二级是早筛早诊,三级则是防止恶化。而很多人连“二级预防”都忽视了。
中医讲究“未病先防”,切除息肉,只是去除“表症”,真正的调理,应从日常养护入手。
肠镜复查不是“可选项”,而是“续命符”。一般建议术后1年复查,若无异常可延至3年一查。但若术前为多发性息肉、家族肠癌史、腺瘤性病理者,应每年一次,甚至更短周期。
此外,血清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也应定期测定,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体重正常,我就不怕肠癌”?错。瘦人不代表肠道干净。很多瘦子脂肪摄入比例高,缺乏膳食纤维,肠道菌群紊乱更严重。
“吃素就能护肠”?片面素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尤其缺乏维生素B12与铁,影响肠粘膜修复。素食者也需科学搭配,杂粮、豆腐、坚果需合理摄入。
“我没有症状,就不检查”?超过60%的早期息肉无任何症状。等到出血、腹痛、排便变化,往往已不是“良性”。

西医主张“切除病灶”,中医讲究“调理体质”。术后恢复,不应仅依赖西药或手术本身,而应从整体上调节脾胃功能、疏通气血。
中医推荐调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山药、茯苓)——扶正祛湿,养护脾胃;适合术后体虚、纳差、便溏者。
日常饮食建议:少食辛辣、油炸、腌制类食品,增加富含抗氧化成分的蔬果,如紫甘蓝、胡萝卜、冬瓜、苹果等。

生活节律调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医认为“肠属阳明”,阳明经气最旺在上午9点至11点,因此早餐必须吃好,保证肠道动力。

切除肠息肉,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警告。
它提醒你:过去的生活方式已经在悄悄惩罚你。若不改过,不仅息肉会回来,甚至可能“变本加厉”。
改变,从今天开始。戒夜宵、顺便意、重体检。这三步,简单,却是守护肠道健康的关键。
别等到下一次肠镜,才发现自己又走回了原点。
参考文献
[1]王俊, 张强, 高翔, 等. 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2, 25(3): 315-319.[2]李艳, 刘昌, 陈立, 等. 慢性便秘与结直肠腺瘤相关性的临床研究[J]. 中华消化杂志, 2021, 41(7): 441-445.[3]周明, 朱丽萍, 王璐. 肠道菌群节律紊乱对肠癌发生的影响机制[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3, 40(12): 85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