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灵芝栽培技术
杨豫龙等
灵芝又名神仙草、灵芝草,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真菌,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名贵中药。 灵芝形态奇特,色彩斑斓,被誉为吉祥、富贵、美好和长寿的象征。历史上由灵芝演化出的如意是我国特有的吉祥器物,象征着国泰民安。 在用途上,灵芝分为观赏灵芝和药用灵芝。灵芝还能够食用,是一种药食同源类中药材。 灵芝入药在我国已经有 2000 多年的历史,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等疗效。 灵芝在药用上的主要成分是三萜、甾醇和多糖,具有抗肿瘤、降血压、保肝解毒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 观赏类灵芝具有子实体独特的木质化结构和造型的随机性等特点,是制作盆景的最佳材料。
一、栽培技术
目前,灵芝代料栽培已成为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栽培技术,其应用面积也在逐步扩大。灵芝代料栽培可以就地取材,不但能降低生产成本,而且能提高农业副产物及食品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一)场所要求
灵芝栽培场所应按照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水源方便等条件选择。以大棚为例,搭建大棚时,应呈南北走向,以铁管为棚架,覆盖塑料薄膜,上覆黑色遮阳网;棚高 3 m,长一般在 30 m 以上,宽 6 m。有研究表明,大棚高度对灵芝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大棚高度在 3 m 时相对其他高度可以显著提高灵芝的产量和质量。
(二)基质原料选择
灵芝代料栽培基质以木屑、棉籽壳、秸秆和玉米芯等为主料,辅料包括麦麸、米糠、玉米粉等。确定主料后,将各种主料及辅料混匀装袋待用。在实际生产中,还有许多种物质可以作为主料使用。例如,莲子壳作为主料栽培灵芝,不仅可以显著提高灵芝子实体中的多糖、蛋白质含量及产量,还可以促进灵芝菌丝的生长,是一种很好的栽培原料 ;巨菌草则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巨菌草为主料的代料栽培灵芝,可以提高菌袋中的氨基酸含量,降低菌灰分和重金属含量,进而提高灵芝的产量与品质,是一种绿色生产技术。
(三)灭菌
菌袋灭菌是栽培技术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大规模生产时,一般采用锅炉蒸汽灭菌的方式 ;农户小规模栽培时,可采用地坑或高压蒸汽灭菌锅,具有安全、实用、简便、成本低等优点。常压灭菌需在灭菌室内温度达 100℃时保持 10 h,或培养料的温度达 100℃时保持6 h。
(四)接种
接种时以气温 25℃左右较为适宜。接种过早,温度低,菌丝生长速度缓慢 ;接种过晚,温度较高,影响菌丝的生长。接种前要对菌包进行检查,灭菌后进行接种,接种的菌种要求菌丝强壮,不能用老化的菌种。
(五)出芝管理
灵芝子实体发育主要分为原基期、菌柄生长期、菌盖分化期、成熟期四个阶段。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湿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及光照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尚丽红(2022)研究表明,当大棚内温度在25~28℃、空气相对湿度为 85%~90%、光照强度在4000~5000 lx、每天通风 60~90 min 时,大棚内栽培的灵芝在产量、质量及有效成分积累等方面均为最佳。
1. 原基期(接种后 20 天)。此时主要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温度应当保持在 20~22℃,空气相对湿度应当在 70%。该时期主要是保温,白天可以将黑色遮阳网打开,让棚内温度升高,但避免阳光直射 ;在中午温度较高时,开窗透风,喷水降温。
2. 菌柄生长期(接种后 40 天)。此时气温逐渐升高,温差较大,白天应注意降低棚内温度,控制温度在22~26℃,空气相对湿度在 80%~85% ;晚上将出风口关闭,减少温差。在此期间要定苗修头,每袋选留 1 株强势菌株,并对其上生长点进行修头,即修成马蹄形,有利于商品外形一致,提高灵芝菌盖的商品率。一般第一次修整完 10 天后再进行 1 次留株修头。灵芝从原基期到菌柄生长期,生长较快,需要每 2~3 天通风 1 次,降低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利于灵芝生长。过高的二氧化碳浓度会使灵芝子实体出现鹿角状,因此此期是获取盆景灵芝材料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控制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影响灵芝菌柄的生长。
3. 菌盖分化期(接种后 50~60 天)。此期应控制温度在 24~28℃,空气相对湿度在 90% 以上,视情况每天洒水 1~2 次,同时长时间打开通风口,可以有效提高灵芝菌盖的分化。
4. 成熟期。灵芝菌盖充分展开、增厚,菌盖、菌柄开始革质化,菌盖呈赤褐色或赤红色。在孢子开始弹射前采收。采收后,继续管理,控制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后可进行二次采收。盆景灵芝应根据嫁接的层数适时收获。
5. 造型灵芝的培养方法。造型灵芝的培养方法有通风控制法、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法、温度控制法等。若想获取双片或多片同株灵芝,可以将已经分化形成菌盖但是并未停止生长的灵芝,放在具有通风不良条件下的场所,此时菌盖下方会出现新的原基,菌盖加厚增大,在增大的菌盖上可以长出新的菌柄。继续培养,新出菌柄会持续增长变大,之后给予合适的条件,如通风,新生菌柄还可以形成菌盖,至此形成双层菌盖。若想获取鹿角形状的盆景灵芝,可以根据“二氧化碳浓度高(0.1%以上),菌盖不分化,只长菌柄”的特性,培养鹿角灵芝。利用温度控制法也可获得盆景灵芝。综上所述,一般正常灵芝菌盖分化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5℃左右,当培养场所内温度较低时,例如,在 20℃以下的环境里,灵芝可生长出长柄、粗柄或不规则的菌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根据需求筛选具有较高价值的造型作为盆景原材料。

二、盆景灵芝嫁接技术
盆景灵芝制作是指将生物学技术和传统的盆景艺术相结合,利用灵芝生物学特性,通过对灵芝生长环境的控制,并结合嫁接技术,培养出不同形态,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灵芝。灵芝嫁接技术可分为活体灵芝嫁接技术和干灵芝嫁接技术两种。
(一)活体灵芝嫁接技术
1. 灵芝的选择。适合做盆景灵芝的有两种,分别为圆形灵芝和鹿角灵芝。圆形灵芝适合做盆景的主体,菌盖可选择圆形或扇形等形状,最好选择形态多样、姿态多变的灵芝。鹿角灵芝一般在圆形灵芝上起装饰作用,选择时应挑选色彩对比鲜明、健壮无病的灵芝。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多样的盆景灵芝,如动物型、植物型及其他造型。
2. 嫁接技术。当灵芝子实体生长到七成熟时,可进行嫁接。此时灵芝的形状基本形成,颜色以靠近基部的红色、中部的黄色、边缘的白色为主。首先,需要确定嫁接的灵芝主体,通常选择造型奇特且美观的圆形灵芝为主体 ;其次,确定嫁接第 2 层所需的灵芝子实体,用剪刀或手术刀将菌柄下部进行修剪,使其呈现出“V”形。最后,将主体灵芝子实体中间部位用刀片割开,长度以嫁接第二次子实体“V”形长度为准,以 3~5 cm 为宜。将嫁接灵芝子实体插入灵芝主体上,为第二次嫁接,7天左右切口即可愈合。此时盆景灵芝为 2 层,可进行多次嫁接,一般最多不超过 5 层。
3. 装盆。嫁接后的盆景灵芝经过 30~60 天的时间,嫁接处基本完全愈合,颜色逐渐变深,外观上看不出明显差别。装盆时,应选择与灵芝颜色不同的花盆,颜色搭配应多样化。同时,盆内灵芝的填充物高度不能高出盆沿。
4. 保存。活体灵芝盆景可长时间保存,但需要一定的条件。活体灵芝盆景在室内温度为 20~30℃及湿度在 75% 左右的条件下保存时间最长,一般为 3 年左右。当菌丝将盆内营养消耗完后即成为干景艺术,这时通过处理后可以长期保存,同时注意防虫。
(二)干灵芝嫁接技术
1. 灵芝处理。灵芝采摘后,表面处理干净并在 3 天内晒干或烘干,避免灵芝背面菌孔出现黑褐色,降低品质,影响美观。晾晒时,应使灵芝菌盖正面朝上,平铺不互压。
2. 主体处理。应选择观赏价值高的树桩或其他人工制品,要求其具有造型独特、美观、耐高温、硬度较强等特性。无论选择树桩或人工制品,要求有直有斜,有高有低,有粗有细。选择树桩时,应将树皮去除干净,再用纱布或打磨纸进行抛光,便于后续操作。
3. 主体固定与上色。主体的固定分两种,多主体固定和主体花盆固定。多主体固定时,应将各个小主体拼接后,选择内嵌式钉子固定。主体花盆式应根据放置灵芝的高度与质量,合理添加固定板。上色时,一般以骨胶调成深褐色,使主体更加美观,要求上色均匀,也可根据灵芝颜色合理选择主体颜色。
4. 灵芝嫁接。根据主体分支的形状确定造型,也可选择人工制作的造型主体。选好固定点后,根据不同的黏合角度,采用工具刀将灵芝菌柄削平,在切面处涂抹乳胶后,粘在主体分支处。灵芝较大时,可采用胶水加内嵌式钉子的方式进行牢固。嫁接时,最少观察主体三面,注意整体的协调性,以保证制作出具有艺术美感的盆景灵芝。
5.防腐防潮处理。做好的盆景灵芝可以长时间保存,但贮存时菌盖上容易出现霉斑,需做好防腐防潮处理。对盆景灵芝做防腐防潮处理时,应当将灵芝表面清除干净,用清漆刷灵芝表层,一层即可,这样可以有效防止虫蛀,保持灵芝光泽。
6. 保存。干灵芝嫁接后的盆景应放在干燥通风处,避免虫蛀,如果发现有虫,应及时熏蒸、冷冻或干燥处理。
三、小结
盆景灵芝作为天然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应用价值。在当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且各种身心亚健康已成为常态化的情况下,盆景灵芝不仅能作为收藏品和美化环境,还能作为园艺疗法的一种,帮助广大群众调整心态和平复紧张情绪。盆景灵芝不仅使灵芝产品多样化,而且提高了产品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