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减肥时,你的脂肪实际上去了哪里?

拉拉康康 2025-04-14 04:14:48

令人惊讶的是,当你减肥时,你实际上是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呼出脂肪。这个过程占了减肥的绝大部分,这打破了甚至健康专家对脂肪转化的普遍误解。

大多数健康专家对于身体脂肪如何减少缺乏清晰的认识,常常持有脂肪转化为能量或肌肉等错误观念。

事实是,脂肪实际上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大部分减掉的脂肪会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被排出体外。这一见解对于理解减肥背后的真正机制以及破除常见的误区至关重要。

揭开减肥误区

全世界都痴迷于减肥和时尚饮食,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减肥时脂肪去了哪里。

即使在我们调查的150名医生、营养师和私人教练中,这种知识差距也普遍存在,令人震惊。最广为流传的误区是脂肪会转化为能量。然而,这种观点违背了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的物质守恒定律。

一些受访者认为脂肪会转化成肌肉,但这是不可能的;另一些人则认为脂肪会通过消化系统排出体外。实际上,在我们的调查中,只有三人答对了。这意味着98%的健康专家无法准确解释减肥的原理。

那么,如果脂肪没有转化为能量、肌肉或废物,它实际上去了哪里?

令人惊讶的减肥科学

正确答案是,脂肪会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你呼出二氧化碳,而水会进入血液循环,直到以尿液或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如果你减掉10磅脂肪,其中8.4磅会通过肺部排出,剩下的1.6磅会变成水。换句话说,我们减掉的体重几乎全部通过呼气排出。

这几乎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讶,但实际上,我们吃进去的几乎所有东西都会通过肺部排出。你消化的每一种碳水化合物和几乎所有的脂肪都会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酒精也是如此。

蛋白质的命运相同,除了一小部分会变成尿素和其他固体,通过尿液排出。

食物中唯一能未经消化、完整无损地到达结肠的物质是膳食纤维(比如玉米)。你吞咽的其他物质都会被吸收到血液和器官中,之后就无法排出体外,直到被你蒸发掉。

了解能量和重量动态

我们在高中都学过“能量摄入等于能量消耗”。但能量是一个出了名的令人困惑的概念,即使是在健康专家和研究肥胖的科学家眼中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记录所有的公斤数,而不仅仅是那些神秘的千焦或卡路里,我们体重增加或减少的原因就不会那么神秘了。

根据最新的政府数据,澳大利亚人每天消耗3.5公斤食物和饮料。其中,415克为固体常量营养素,23克为膳食纤维,剩余3公斤为水。

没有报道的是,我们也吸入了超过 600 克的氧气,这个数字对你的腰围同样重要。

步行可以使我们的静息代谢率提高300%。

如果你摄入3.5公斤食物和水分,并吸入600克氧气,那么你就需要排出4.1公斤的物质,否则你的体重就会增加。如果你想减肥,那么你需要排出的体重就不止4.1公斤了。那么,该如何实现呢?

大多数澳大利亚人每天摄入的 415 克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酒精,会产生 740 克二氧化碳加上 280 克水(约一杯)以及约 35 克尿素和其他固体以尿液形式排出。

一个体重75公斤的人,其静息代谢率(即身体静止不动时消耗能量的速率)平均每天会产生约590克二氧化碳。尽管你可能听说过一些大胆的说法,但任何药丸或药水都无法增加这个数字。

好消息是,您每晚熟睡时都会呼出 200 克二氧化碳,因此,在您起床之前,您就已经呼出了每日目标量的四分之一。

澳大利亚人平均每日摄入的食物、水和氧气的代谢情况。营养摄入数据:澳大利亚统计局,澳大利亚健康调查:营养优先结果——食物与营养素

减肥的积极解决方案

那么,如果脂肪转化为二氧化碳,仅仅多呼吸就能减肥吗?很遗憾,不行。过度喘息被称为过度换气,只会让你头晕,甚至可能晕倒。唯一能有意识地增加身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法就是活动肌肉。

但还有更多好消息。仅仅是站起来穿衣服就能让你的新陈代谢率增加一倍以上。换句话说,如果你在24小时内试穿所有衣服,你就会呼出超过1200克的二氧化碳。

更现实的是,散步可以使你的代谢率提高三倍,做饭、吸尘和扫地也可以。

代谢100克脂肪会消耗290克氧气,产生280克二氧化碳和110克水。你吃的食物无法改变这些数字。

因此,要减掉 100 克脂肪,除了蒸发所有食物(无论食物是什么)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之外,您还必须呼出 280 克二氧化碳。

任何提供的“燃料”少于消耗的“燃料”的饮食都可以达到减肥的效果,但是由于对减肥原理存在很多误解,很少有人知道原因。

作者简介:Ruben Meerman,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助理科学家;Andrew Brown,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生物技术与生物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兼院长。

文章来源:Ruben Meerman 和 Andrew Brown,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分校

免责声明:康加号致力于健康常识分享,内容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线留言删除。文章旨在介绍健康科学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诊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