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棋砸死堂兄、吮痈之怨、冤杀恩师,3件事表明汉景帝什么性格?

陈玲说历史 2025-04-12 15:17:10

提起汉朝时期的盛世,总也绕不开文景两帝共同缔造的“文景之治”,其中汉文帝刘恒更是被誉为“三代以后第一贤君”。

而汉景帝刘启虽然也有明君之誉,但拍马也比不上汉文帝,加上又有着汉武帝刘彻这样堪称为千古一帝的儿子,刘启在历史上似乎有些小透明。

或许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既然文景之治是由刘恒、刘启共同打造出来的盛世,那么他们的性格也应该差不多,比如温和、恭俭以及仁慈。

那么,刘启真正的性格如何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3件事中窥知一二。

一、弈棋,用棋盘砸死堂兄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与窦皇后之子,汉文帝登基前,原配代王妃病逝,他和原配所生四个孩子全部暴毙,刘启的命运也因此发生巨大改变。

汉文帝在长安登基后,大臣们为进一步稳固局势,纷纷上书劝谏汉文帝尽快立太子,由于文帝诸子中,刘启年龄最大,于是被立为太子。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通过观察一个人年幼时期的一些行为表现,就能看出这个人的本性,刘启在当太子的时候,就曾暴露过自己的本性。

当年,吴国太子刘贤来到长安入宫朝见,得以与太子刘启喝酒下棋,吴王刘濞比汉文帝大十多岁,由此可以推断,刘贤年龄应比刘启大,算是刘启的堂兄。

刘贤是吴国太子,从小受宠,师傅又都是楚人,养成了轻佻、剽悍的个性,平时骄傲地很。

在与刘启下棋时,为争夺棋路,刘贤的态度有些不恭敬,本来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产生争执在所难免,只要一方稍微忍让,事情就能完美平息。

但刘启是大汉朝的太子,哪能忍受有人对自己不敬,他采用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方式解决争端:他竟然拿起棋盘,当场就将刘贤砸死了。

史料中没有详细记载当时情况,但不管怎么说,刘贤也算是刘启自家兄弟,下如此黑手也太过了些。

无论刘启的本意是不是打死刘贤,至少表明刘启性格暴烈冲动,不是好惹的善茬。

汉文帝也护犊子,在事情发生后只字不提处罚刘启的事,只是将吴国太子刘贤的尸首送回吴国,气得吴王刘濞大骂:都是刘家人,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何必送到吴国来。

二、吮痈,报复文帝宠臣邓通

刘启还曾逼迫汉文帝的宠臣邓通落魄而死。

邓通因汉文帝一场梦,成为其宠臣,得赐钱财无数,但相士在给邓通看完相后却说,邓通可能贫困饥饿而死。

汉文帝对此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是皇帝,一言可定富贵,他不让邓通穷,谁敢让邓通穷?

转头,汉文帝就赏赐给邓通一座铜山,准许邓通自己铸钱。

汉文帝此举背后蕴含的政治意图尚且不谈,选择邓通作为代言人,本身就可以看出,汉文帝对邓通多么宠信,投桃报李之下,邓通肯为汉文帝吸脓血也就在情理当中了。

关键是,邓通拍马屁拍过了头,有一次,汉文帝因背上痈毒发作心情不好,便问邓通:这世界上谁对我最好。

邓通想卖太子刘启一个好,便回答说:没人能比得过太子。

汉文帝听后不置可否,当刘启前来探病时,便让刘启吮痈,这玩意实在有些恶心,刘启自然下不去嘴,但汉朝向来讲究孝道,刘启也不好拒绝。

于是,刘启只能面露难色帮汉文帝吮痈,后来刘启听说邓通经常帮助汉文帝吮痈,内心惭愧的同时,也更加怨恨邓通。

等刘启继位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想找邓通报仇了,先是免官,随后又以跑到境外,私自铸钱的罪名,将邓通下狱,经此一遭,邓通不仅家财尽数被罚没,还欠下几亿万钱。

馆陶公主怜悯邓通,赏赐一些财物,随即也被官吏没收,整个大汉朝谁敢不给馆陶公主面子?也就只有汉景帝刘启了。

最终,曾经富可敌国的邓通,身上没有一个钱,穷困潦倒死在寄居的人家。

刘启要是想图个眼前清净,完全可以处死邓通,或者将他发配到某个荒僻之地,但他偏偏使用具有侮辱性质的手段去报复,可见刘启睚眦必报、小心眼的性格。

三、恩师,就是用来背锅的

对于恩师,刘启也是说抛弃就抛弃。

晁错少年时期学习法家思想,后来又接受太常派遣学习儒家思想,学习归来后被任命为太子舍人,在东宫任职时期,晁错一直是刘启的老师与智囊。

刘启登基第二年,晁错便进言建议削藩,并且还声称:早削藩祸小,晚削藩祸大。

晁错的进言深得刘启之意,于是便令公卿大臣商议将削藩策落实,削藩本应钝刀子割肉,但晁错与刘启商议施行的削藩令,却是直接给各路诸侯放血。

诸侯们自然不答应,在刘启下达削藩令十多天后,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他们起兵的理由是诛杀晁错,清君侧。

汉景帝有担当吗?显然是有的,但也要分时候,眼见削藩事闹得太大,局势快要失控,刘启果断听取大臣袁盎的建议,准备诛杀晁错。

拉晁错出来背锅也就罢了,刘启还耍了个心眼,派中尉到晁错家下诏,骗晁错上朝议事,经过长安东市时,中尉停车宣读腰斩晁错的诏书。

当时,晁错还穿着朝服,也就是说,晁错是在毫无知情的情况下被“徒弟”给卖了。

更具戏剧性的是,在晁错死后,校尉邓公从前线归来回报军情时说:诸侯叛乱,清君侧只是借口,诛杀晁错并不能平息叛乱。

之后刘启下诏书平叛,结果不到三个月就取得了胜利,这样看来,晁错死得好像有些冤。

在平定叛乱后,刘启有没有对待晁错本人或者其家人做出哀悼补偿呢?很可惜,答案是没有,怪不得苏辙会在作品中批判刘启“忌克少恩,无人君之量”了。

尽管汉景帝性格中有很多不好的一面,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为大汉王朝的继续强盛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才使得汉武帝的武功能够彪炳史册。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