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顺风车“共享”沦为低价营运的修罗场

网约车焦点 2025-04-28 16:47:37

‌顺风车与营运车本质差异何在?‌

顺风车本应是“顺路合乘”的民事互助行为,车主与乘客共享出行路线并分摊基础成本(如油费、高速费),其核心在于非营利性与路线一致性。

与之相对,网约车是专职司机以营利为目的的营运服务,需持证上岗、按平台计价规则收费,且路线由乘客指定。二者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顺路捎带”,后者是“专职接送”。

‌现状:低价困局与角色错位的恶性循环‌如今,顺风车市场却陷入畸形生态。车主常接到每公里0.3元的超低价订单:300公里行程仅获100元收入,扣除燃油、保险等成本后净亏损超50元。

而乘客端,三公里短途订单仅支付4.5元——这笔费用不够覆盖空驶接客的油费,甚至比共享单车价格还便宜。

这种价格逻辑下,顺风车早已背离“分摊成本”的初衷,沦为乘客眼中的“廉价网约车”。

而职业车主正以“低价多拼”策略加速行业异化。他们用外挂软件0.3秒抢单,后备箱塞满折叠椅拼客,日均狂飙500公里通过多平台接满10单,将顺风车改造成系统性低价运输服务。

例如深圳至南宁720公里订单,车主实得仅0.3元/公里,被迫绕路接客填补亏损,甚至要求乘客私下加价50元。

数据显示,专职司机占比已高达95%,真正“顺路捎带”的车主被挤出市场。

‌矛盾激化:谁在承受“共享”代价?‌乘客的“薅羊毛”心态加剧了矛盾。跨城拼车价格比大巴低50%,短途甚至低于公交票价,但76%的订单暗藏“禁止拼车”条款,实际需加价才能成行。

当三公里订单价格跌破共享单车费,当司机注销潮来临,这场以“共享”为名的零和博弈已触及红线:超载投诉三年激增178%,车辆空驶率飙至58%。

‌回归本质,还是坠入深渊?‌顺风车的困局,实则是资本裹挟下的人性博弈。平台以“共享经济”之名模糊界限,既规避营运监管,又榨干司乘两端。

当车主在停车场熄火后仍闪烁的抢单屏幕前叹息,当乘客蜷缩在高速服务区临时拼座的折叠椅上,或许该重新审视那个最初的问题:我们需要的究竟是“真共享”,还是披着互助外衣的低价陷阱?

1 阅读:700
评论列表
  • 2025-04-28 23:31

    踏马的狗罗。别跑跨城,别接顺风车单。本人亲自测了,拼三个,搞了几个小时,亏本。

  • 2025-04-28 19:35

    价格被平台抽干,真正顺风司机理都不会理

  • 2025-04-28 21:54

    最近顺风车咋回事,接不到很顺的单子。还偷摸的改版了,以前95的顺风单那是真的顺风,现在95的顺风单跟以前80的差不多。还把以前可以提前设定顺风率,和地图上定点可以接的范围都取消了。[鼓掌]抽成高而价格低。以前6,7毛一公里。现在3,4毛公里。我400公里才130块。简直是牛马单。

  • 2025-04-28 23:06

    恭喜顺风车成功的把城际客车干掉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又多了一群失业的司机[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5-04-29 00:04

    应为卷有人接单

  • 2025-04-28 19:33

    每次回家,打开全是离我50公里以上接,距离我家成百公里也叫百分之五十五顺路。我上班的城市户籍人口二百多万。难道他们都不坐顺风车?

    蓝黑 回复:
    方向完全相反的单,顺路程度也能达到65%,真是滑天下之大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