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地理学科试题分析

尔芙聊课程 2025-01-11 19:28:42
一、试题概况 1、题型模式与结构: 本套模拟题采用“16+3”模式,即16个选择题加3个非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选择题均为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45分;非选择题采用图文材料呈现形式,17、18题设有3个问题,其中分值最大为8分,最小设问分值4分,均为偶数赋分题,3题共计55分。 与此前高考试题模式比较,本套模拟题有“四新”: “四新” 新高考卷 旧高考卷 时间 75分钟 文综合卷150分钟 题量 小题数16个 小题数19或20个 题型 “16+3”模式, 无选做题 “11+2+1”模式, 有选做题 情境素材 图文情境,阅读量适中 图文情境,大阅读量 2、知识点分布: (1)从涉及地理环境属性来分析: 环境属性 题 号 占 比 自然地理 第、14、15、16、18、19题 45% 人文地理 第1、2、3、4、5、6、7、8、9、10、17题 46% 综合型 第11、12、13题 9% (2)从地理空间尺度的角度分析: 题 号 小微区域 综合区域 第1、2、3题 郑州都市圈 第9、10、18、19题 第4、5、6题 墨西哥城 第7、8题 福州市福马铁路 第11、12、13题 河北永定河上游湿地公园 第14、15、16题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 第17题 三江平原 综合来看,本套模拟题自然、人文地理知识点分值较平均,地理空间情境的小尺度区域题占比达到58%,综合地域情境的题目占比约42%,说明命题人更偏好与小切口的素材和情境。 (3)从涉及的具体知识点分析: 分类 知识点 自然地理部分 气候:墨西哥城气候相关问题,如城市建设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垄气温日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地形地貌:广武山的断层、黄土堆积地貌的形成过程,涉及地质作用、地形地势等知识点。 水文:墨西哥城水资源来源、永定河八号桥段湿地建设与水文条件的关系。 人文地理部分 城市与区域发展:郑州都市圈产业结构变化、城市辐射作用、发展措施;墨西哥城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问题。 交通运输:福马铁路改造开行市域列车的优势及影响。 农业:三江平原水稻种植的农事安排、“插秧客”现象及农业发展趋势。 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八号桥湿地公园复合湿地系统的建设条件、作用及优势;冶炼厂周边土壤污染调查与环境保护。 (4)从学科核心素养考查角度分析: 核心素养 具体内容 人地协调观 通过对墨西哥城水资源问题、三江平原农业发展等案例的考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培养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题目注重考查学生对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例如在分析广武山黄土堆积的相关问题时,需要考生综合考虑断层、黄河切穿三门峡、气候、地形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区域认知 试卷中多道题目以特定区域为背景,如郑州都市圈、墨西哥城、三江平原等,要求考生分析区域内的地理现象、产业发展、环境问题等,体现对区域认知素养的重视。 地理实践力 以现实中的都市圈发展、城市水资源问题、铁路改造、工厂污染调查、湿地建设等为情境,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综合来看,本套模拟题在四大核心素养方面均有体现,特别注重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考查,可以说基本形成了一套以区域认知为基础,以综合思维为条件,以人地协调观为落脚点的多维度考查模式。 二、后期备考策略 1、关注时事热点和生活实际,将地理知识与身边地理现象相结合,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融合,避免孤立的看待两者的关系,要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分析区域发展方向、产业布局调整、生态环境治理等问题。 3、在“去答题模板化”和“归纳总结答题思路”之间找准平衡点,既不能全面推翻,也不能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老路,教会学生在各种情境下灵活提取信息、正确解读和加以分析,并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达出来。 4、注重答题规范,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加强对综合题的答题思路和要点总结能力的训练,提高综合题得分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