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导学案”编制与自主学习策略

尔芙聊课程 2025-01-01 17:46:31

【摘 要】在当今的教育中,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而在高中学化学新一轮的新课改中,全面推行“学案导学,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文章着重介绍了如何编制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努力提升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 高中化学;自主学习;导学案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高中化学课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考强度,提高学生的整体强度,从而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人才。导学案,表面上看是一种矛盾,但却给学生的课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从本质上讲,导学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主学习平台,还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导学案”编写应当遵循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

教师首先要确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自己的目标地位,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保证学生在知识猎取、探究学习、延进步展进程中起到带头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另外,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要认识到学生是导学案所面向的对象,因此,要将学生目前的认识层次和发展规律都纳入进来,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设置,这样才能使导学案的价值得到更好地发挥。

2.指导性原则

导学案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师的教育活动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换句话说,与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不如将知识的来源和狩猎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们自己通过探究、辩论等方式获得知识,这种方式的学习方式,会更好地展现出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应该设置一些具有引导作用的重难点提示,以及示范解题思路的示范。这样,才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3.探究性原则

这一崭新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积极参与和积极思考的先决条件是要有问题可以探索,有问题可以思考。所以,教师在编制“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重创设探索性问题,这不但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活跃和发展,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索意识。同时,探究的过程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毅力,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

“导学案”下的自主学习课堂教学策略

导学案导学最大的特征就是学生自学、教师在旁引导,师生之间形成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既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的掌握,也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教师要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加强了解,创造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创设有趣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第三,要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的高品质得以体现。导学案的基本内容是:目标明确,自我梳理,自我训练,学生有所得。

1.先备课后设计学案

教师要在对教材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备课,确定自己的教学目的和预期的教学结果,并对每一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在备课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设计教学活动。在此基础上,设计导学案,把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填空题、探索性题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另外,在编写时,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教学需求,考虑哪些知识点可以直接在导学案上提供,哪些知识点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填写。另外,导学案的内容也可以采用分级的方式,更加契

合学生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

在导学案中部分知识点以填空形式出现

2.在学案中设计问题

创设特定的情境,是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同时也可以将学生原本的知识经验与水平与学生本身的知识经验与水平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所以,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要把课本上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化学现象等基本知识,用探索性的问题来表现出来,通过设计开放的主题,激发同学们的思考、争论和发言,给同学们更多的发言的机会,而不仅仅是教师的讲解,而是要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大胆地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导学案中设计问题

3.在导学案中设计试验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在中学化学实验课上,比较常见。在科学研究中,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感觉,带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觉,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知识点的含义、化学现象的性质,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它们的印象。所以,在导学案中尽量多地设计实验题,让学生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乐趣,体验自己的探索和实践,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导学案中设计相应实验

4.在导学案中体现生活化内容

化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许多的化学原理和现象都可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化学,化学就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缩影。所以,教师要将化学回到生活中来,在导学案的设计中,要让学生们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他们对化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如:在学习“铁”的时候,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铁器如铁锅、菜刀等,根据自己在厨房里的经验,想一想铁在什么情况下会生锈;通过对“氢气”的研究,引出了气球漂浮在半空中的原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

实施“导学案”中的问题

在实施导学案时,老师们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一般老师要花四五个小时来设计引导。虽然在设计的时候很累,但在使用之后,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导学案都是我自己编写的,都是学生们所需要的,所以老师不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上,也不需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那些可以自己解决的询问问题上,也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没有意思的黑板上,这确实可以提高课堂的效率。同时也使学生摆脱了大量的参考书,真正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发展了他们的自学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不过,在实施导学案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学生们的基础参差不齐,一堂课的内容常常无法完成。二是学生从预习阶段过渡到合作学习,所花的时间尤其多,时间上不允许。三是在课堂演示环节中,学生的表现能力不足,需要改进。

总之,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探究和思考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其特长,发掘其潜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心理。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