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进入1944年,此时的苏联和德国在悄然间已经转变了位置,此时处于进攻方的是苏联,而处于防御方的则成了德国。在1944年1月到4月初,苏军发动的右岸乌克兰战役将德军完全赶出了乌克兰地区,此时的东线形成了一个别扭的情况,在南线德军已经被赶到了波兰和罗马尼亚,而在中央集团集群与北方集团集群则还停留在白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此时对于德军来说最关键的问题是敌人的下一拳会打到哪里?这是德军情报部最想知道的,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下一场战役德军的胜负。

作为当时德国在东线战场的情报总部门,东线外军处老大莱因哈特·盖伦上校在1944年3月到6月份向陆军最高指挥部(简称OKH)报告,认为综合苏军目前的部署情况,苏军下一步的进攻地点将在斯坦尼斯拉夫到普热梅西尔一线。或者向北一直打到但泽,这样可以切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和北方集团军群的退路。
或者是向南进攻匈牙利进入巴尔干地区,苏联在那里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再加上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指望他们顽强抵抗实在是不现实。之后盖伦上校又补充道,考虑到苏军以往偏向低风险行动的风格,以及向北进攻到但泽会遇到更顽强的抵抗,综合考虑后,苏军的进攻重点会集中在南线。

到了5月12日,东线情报局形成了一份更完整的文件上报OKH,表示最好做好两份计划。即应对苏军向南向北通过北乌克兰集团军群进攻的方案。但是不论怎么说,北乌克兰集团军群一定在苏军的进攻轴线上。正是因为德军情报处的错误情报,让OKH高层做出了错误决断,参谋长蔡茨勒表示要在北乌集群后方组建预备队,大力加强北乌集群的实力。
但是说是大大加强,其实加强的也相当有限。当时整个东线指挥部中的机动预备队就只有四个装甲师,配备坦克不到500辆。其中党卫军第九和第十装甲师因为西线战事吃紧被送了过去,而第20装甲师则是在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布施的强烈要求下保留了下来(这也是中央集团军群唯一一个装甲师),因此留给北乌集群的装甲师就剩下了一个第16装甲师。这足以说明当时东线的兵力紧张到了什么程度。

事实上在5月12日OKH做出北乌克兰集群才是苏军接下来的进攻重点之后,截止到6月22日德军陆陆续续又获得了更多的情报,这些情报无一不在证明中央集团军群才是苏军接下来的进攻重点。到6月3号,德军情报部分析中部才是苏军的进攻重点。到了6月12号,东线信号情报处克里肯特上尉截获了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发给一个代号“格里申”游击团的情报,要求他们破坏铁路。
这一切都太熟悉了,在一年前的奥廖尔突出部时苏军就打过类似这样的电报。因此苏军进攻中央集团军群的可能性立刻被上报,但是却被OKH忽略了。到6月14日,这可能是最后一次修正错误的机会了,德军OKH参谋部会议召开,会议上蔡茨勒罗列了一大堆证据表明中央才是苏军的进攻重点。在19日下午,东线航空兵团又上传了一个重要的情报,他们俘虏了一个苏军少尉飞行员,名叫库斯门科。
根据这个飞行员透露,中部地区的总攻将会在三天后开始,而且进攻重点将会是包围维捷布斯克(这哥们真是实诚人,真是上边告诉了他什么,他就交代什么)。甚至党卫队都来送情报了,在20–21日,党卫军特别行动队打掉了一个明斯克东面的游击队通讯组,迫于压力之下德军OKH终于承认了敌军在中央集团军群方向进攻的危险,但一切都为时已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