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3年7月份的堡垒行动中,北线的莫德尔与南线的曼施坦因表现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南线曼施坦因一开始就是all in 的状态,一上来就六个装甲师齐出,一路狂飙突进,誓要打到库尔斯克城去。但是北线的莫德尔却表现的非常谨小慎微,不敢投入全部力量,好像背后总有人盯着他一样。实际情况也差不多了,莫德尔带领的第九集团军实际上也处于一个突出部,奥廖尔突出部。莫德尔的情况可要比南线的曼施坦因凶险的多,他自己脚底下就坐着一个巨大的火药桶,一不小心就会爆炸。

莫德尔在堡垒行动开始后不想让自己的师过于靠前,而是注重保持侧翼和保持防守的能力。莫德尔下令让手下的师长们把握好节奏,不要把重炮布置的过于靠前,莫德尔多次发电报强调要稳扎稳打,不能盲目突进。在7月5日到8日的作战中,德军第47装甲军伤亡较大,需要短暂休整来恢复实力,因此在7月8日莫德尔和他的手下们开了一场大会。
莫德尔在大会上强调,苏军的火力配置和阵地厚度都超出了想象,这样的防御阵地阻碍了我军装甲进攻,我方不得不进行更详细具体的进攻准备。莫德尔不赞成装甲营搞穿插,而是把若干装甲营和其他重武器放在一起使用,以此为基础,莫德尔开发出了一种新战术。从7月10日开始,莫德尔选择了以步兵、炮兵撕开苏军防线,再使用装甲单位突破的战术。
虽然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存北线德军装甲实力,但是莫德尔的这种行为直接使得堡垒行动没有任何胜算。北线莫德尔消极避战,南线的霍特和曼施坦因再怎么把瓦图京和科涅夫反复鞭打也难以单独吃掉突出部。但是也要考虑南北方向不同的情况,如果莫德尔选择进攻,情况会变得更糟糕。

再强调一遍,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身处的位置本身就是一个突出部,奥廖尔突出部也是被苏军视为眼中钉的。早在5月份苏军就有了吃掉奥廖尔突出部的想法。为此制定了库图佐夫行动。如果历史上莫德尔和曼施坦因一样不管不顾一味进攻,那么后果将会是什么呢?莫德尔带着装甲部队继续突击,但是面对罗科索夫斯基的顽强防御只能勉强龟速前进。
但是当时南线的霍特前进的也很困难,在普罗霍夫卡坦克大会战之后南线的德军实际上已经丧失了锐气。这个时候南北两个钳子都废了,苏军的大反攻也要来了。北线有罗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军和部署在更北线的布良斯克方面军。而南线则是科涅夫的预备队草原方面军与瓦图京的沃罗涅日方面军,总兵力200万人。

不说其他的,如果莫德尔投入了太多的精锐力量投入到和罗科索夫斯基的战斗中,北边的布良斯克方面军偷袭怎么办?巴格拉米扬的两个坦克军对北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撕开了数十公里的大口子,这能不管吗?再晚进入防御一两天,北线的第九集团军就有可能被歼灭。
当时的北线形式基本是“三明治模型”,布良斯克方面军加上中央方面军,中间夹着莫德尔的第九集团军,就这情况还要莫德尔进攻,实在强人所难。奥廖尔的情况一个处理不好就是大火药桶。而等到12号苏军发动库图佐夫行动的时候已经有预料的莫德尔快速完成部署,在北边集中了五个装甲师对付布良斯克方面军,而南边则准备了一个装甲师防御罗科索夫斯基的进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