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美国国防部爆发的 “群聊泄密” 事件引发连锁震荡,三名核心官员被集体解职,防长赫格塞思的领导能力遭到空前质疑。
一名匿名高官直言:“五角大楼已完全崩溃,这暴露了防长的领导问题”。
一、关税政策的 “回旋镖效应”:从供应链断裂到民生承压
特朗普政府自 2025 年 4 月 2 日起实施的 “对等关税” 政策,对贸易伙伴设立 10% 的 “最低基准关税”,并对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加征最高达 145% 的惩罚性关税。这一政策直接冲击了美国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的产业体系。
汽车产业首当其冲,针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的 25% 关税生效后,美国汽车研究中心 (CAR) 报告显示,全行业年度成本负担预计增加 1080 亿美元,每辆本土生产汽车的进口零部件关税成本平均达 4911 美元。
农业陷入结构性危机,中国对美大豆、玉米、棉花加征 10%-15% 关税的精准打击,使 2024 年美对华大豆出口额跌至 28 亿美元,较贸易战前缩水 78%。
民生成本激增,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3 月食品价格环比上涨 0.4%,禽流感导致鸡蛋价格单月环比上涨 10%,已逐渐传导至整体食品通胀。
二、国际贸易体系的撕裂与美国经济的孤立化困境
美国的单边关税政策引发全球连锁反应,其盟友和贸易伙伴采取的反制措施正在重塑国际贸易格局。
中国自 4 月 10 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至 125%,并将 16 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这直接导致美国大豆种植户警告 “可能永远失去中国市场”,巴西有望进一步巩固中国最大大豆进口来源国的地位。
欧盟于 4 月 15 日对美国钢铝产品征收 25% 报复性关税,加拿大宣布对美国汽车加征 25% 关税。这种 “多线作战” 的局面使美国出口商协会报告显示,40 万吨皮棉积压在加尔维斯顿港,足够全球纺织业使用两周。
企业加速 “中国 + 1” 战略,苹果将部分产能迁至印度、越南,特斯拉柏林工厂对美出口的 Model Y 车型因关税成本增加 9200 美元,被迫考虑在美国本土重建电池模组生产线
三、政策悖论:保护主义如何反噬美国经济根基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保护本土产业,但政策设计的缺陷导致多重矛盾。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 年 1 月国际贸易逆差达 1314 亿美元,高于 2024 年 12 月的 981 亿美元。
3 月美国 CPI 同比上涨 2.4%,核心 CPI 上涨 2.8%,尽管整体回落,但关税推高的进口成本可能形成新的通胀压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研究发现,受关税冲击最严重的 “铁锈地带” 家庭季度消费平均下降 1.11%~1.23%,中产阶层(年收入 5 万至 10 万美元)消费降幅达 1.9%,而低收入群体因支出结构以必需品为主受影响较小。这种分化导致特朗普的经济支持率创下总统生涯新低,仅为 43%,反对率达 55%。
四、治理危机与战略失焦:五角大楼崩溃的隐喻
五角大楼的管理危机与关税政策的失败形成深刻互文。
特朗普政府频繁的人事震荡(2025 年已有 9 名高级将领被撤换)打破了美军 “跨党派稳定” 传统,指挥链条濒临断裂。
这种混乱映射到经济领域,表现为关税政策的朝令夕改 ——4 月 9 日宣布对 75 国暂停加税,次日又将对华关税提升至 145%,导致全球市场剧烈波动。
防长赫格塞思作为前福克斯新闻主播,其团队充斥媒体公关出身者,与军事战略专家格格不入,内耗不断。
五角大楼泄密事件暴露的 “信息黑箱” 文化,与关税政策导致的供应链安全风险形成共振。
当 “美国优先” 的政治正确超越经济理性,单边主义政策不仅未能实现保护主义目标,反而加速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与美国经济的孤立化。
在这场由政治冲动引发的危机中,真正的输家或许不是某个国家,而是以规则为基石的全球治理体系 —— 当关税大棒与军事霸权成为政策工具,美国正在亲手拆解其长期受益的全球化红利。
不破不立!打倒美联储华尔街饿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