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牙西南部的 Silves 市,每年十一月,原本宁静的氛围都会被机械的轰鸣声打破。来自全球各地的越野摩托车手齐聚于此,他们满心期待着裁判挥旗的那一刻。当引擎发出咆哮,摩托车如同钢铁巨兽,载着车手冲向近乎垂直的岩壁。这就是被称作 “不可能攀登” 的 Subida Impossível 赛事,仅仅 110 米的赛道,却浓缩了人类百年来挑战重力法则的执着。
在被烈日晒出龟裂纹的石灰岩斜坡上,平均 80% 的坡度只是参赛的基本门槛。车手拧动油门时,前轮带起的碎石在空中划出抛物线,时刻提醒着人们,这里的地形倾斜度已接近 42 度的物理极限。赛道最窄的地方,甚至比摩托车把的宽度还小,岩石表面风化形成的纹理就像天然的陷阱。2016 年,João Lourenço 的冠军梦就被一个突起的岩楔终结了。当时他的前轮率先到达终点线,但后轮偏离赛道边界五厘米,最终被取消了资格。
对于参赛的车手来说,真正的对手不是其他竞争者,而是始终存在的地表引力。赛事规则看似残酷却也公平:车手可以在赛道的任意位置跌落,只要双脚没有触碰到地面,就还有晋级的资格。去年的冠军 Luís Romão,在岩壁上留下了 72.5 米的纪录,这背后是后轮十一次打滑空转,还有三次差点坠崖的惊险救车。当他最终因为燃油耗尽而跌落时,摩托仪表显示油门已经持续全开 47 秒,这相当于让发动机在接近熔点的状态下持续运转。
赛事主办方 Albufeira 摩托车俱乐部的技术总监透露,他们每年都要提前三个月清理赛道上像积雪一样多的碎石,但会特意保留那些突起的岩层结构。“这里不是普通的运动场,更像是一个地质博物馆。” 赛道地质报告显示,这片岩层形成于侏罗纪晚期,经过千万年雨水的侵蚀,表面呈现出蜂窝状,这让轮胎的抓地力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车手们必须在 “油门太猛导致打滑” 和 “油门不足被重力拉下去” 之间找到极为精准的控制。
岩石带来的挑战还不止如此。2019 年的赛事中,夺冠热门车手 Pedro Silva 在 60 米高度时,遇到岩层断裂,一块桌面大小的石灰岩突然崩塌。车载记录仪显示,他在 0.8 秒内完成了三次重心转移,通过侧滑的方式横移了三米,找到了新的着力点。这种本能的救车反应,被机械师们称为 “悬崖芭蕾”,每一个动作都要承受相当于自身体重五倍的冲击力。
当观众为成功登顶的车手欢呼时,更多的车手正在接受失败。赛事医疗组的记录显示,平均每届比赛会有 15 例轻度脑震荡和 32 处骨裂伤,但奇怪的是,从未发生过严重的事故。就像三届参赛者 Marco Ferreira 说的:“在那么陡的斜坡上,一旦失误,重力会立刻把你带走,反而来不及造成太严重的伤害。” 他的战车陈列在赛事博物馆里,右侧车架上还留着与岩壁摩擦产生的螺旋形金属熔痕。
夜幕降临,完赛的车手们常常聚在营地,分享他们的特殊装备。用航空铝锻造的脚踏板上布满了鲨齿状的凸起,这样在鞋底打滑时还能勾住岩石;定制油箱的棱角被磨成了圆弧形,避免跌落时撞击胸腔;甚至有的车手在护颈装置内层植入了记忆海绵,为的是在连续颠簸中保持颈椎稳定。这些凝聚着伤痛经验的改装件,构成了现代攀爬摩托车的进化历程。
当最后一缕阳光消失在地平线,月光洒在赛道上,上面还散布着未干的机油和轮胎碎片。不知哪位车手留下的刹车油在岩壁上蜿蜒成银色的轨迹,就像人类向重力法则发出的挑战书。赛道上的每一个凹陷和划痕都在提醒我们:有些极限的存在,就是为了让我们不断去触碰,但永远不会被它征服。
照片由Pexels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