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场秋雨一场寒。
为什么雨后会降温,天气变凉?很简单,因为气往下降了,同样的道理,寒凉药能让气下降,所以吃的越多,身体越寒,但是也有很多人一上火就马上用就用降火的药物,比如黄连上清芄,牛黄解毒芄,等等,吃的时间长了,肾阳泄的越多,结果出现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一吃凉的就腹痛,拉肚子,吃了上顿没下顿,你不知道的是火拿什么来消化食物呢?

第二:都说上火,没有人说下火
在生病的时候,许多人都说上火,可是从来都没有人说下火,其实你要明白的是,火一定要在下面,身体才健康,就像烧开水一个道理,如果火在上面,水怎么可能会被烧开,所以那些平时爱熬夜,晚上不睡早上不起的人身体小毛病特别多,就是因为熬夜让火上来了,下面都没火了。

第三:阳气一处不到就是病。
中医理论《黄帝内经》中“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如同体内的太阳,负责温暖脏腑经络。如若某处阳气不足时,该区域就会失去温养,从而出现寒象就会出现手脚冰凉,麻木,如果气化失常就会导致上热下寒的症状,因为中焦瘀堵上焦虚火,下焦虚寒,出现反反复复口腔溃疡,腹泻的现象。所以阳气应该是滋养全身的,有一处不到就会出现各种小毛病。

第四: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那春夏为何养阳?因为阳气外散易耗,春夏人体阳气趋向体表,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容易导致导致体内阳气不足,夏季腹泻倦怠等等。为什么要养阴呢?阳气内敛需阴涵养,秋冬气潜藏于内,需阴液作为载体,否则易生虚火,比如口干,失眠等症状。

以上内容不做任何医疗推广,如出现不适请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