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空军副司令员王伟,在被记者追问中国六代机进展时,他满脸笑容地回应:“你们都看到啦?哈哈哈!”
3月4日,据香港商报报道:听说六代机让香港同胞很振奋,空军副司令王伟喜悦难以言表。

而王副司令这一表态,不仅被网友调侃“藏不住喜悦”,更被视为官方首次间接承认六代机项目的实质性突破。可以说,结合多方信息,中国六代机的轮廓已逐渐清晰,而六代机的出场,可以肯定的说,会对全球军事格局产生影响,或许也因此迎来新的变数。

其实在此之前,我国六代机试飞成功的消息就不绝于耳,但官方对此却没有辟谣或直接官宣,因而,空军副司令员王伟的表态,也是给我们吃了定心丸。
我搜集了网络上的一些资料,就稍微讲一下,我国六代机技术突破与设计亮点。
首先,根据外媒推测,中国六代机可能采用“无垂尾、无鸭翼、无水平尾翼”的飞控设计(歼-36和歼-50),是通过复杂的飞控算法,来实现360°全频谱隐身能力。这种设计,能大幅降低雷达反射面积,同时依赖先进电力系统管理姿态,被外媒称为“空中巡洋舰”。
而六代机的核心优势在于,电力管理和电子设备集成。
例如,歼-36总师王海峰曾公开强调,六代机将具备“压倒性的战场感知能力”,可能搭载量子雷达、AI辅助决策系统,甚至能与无人机群协同作战,形成“有人机+忠诚僚机”的作战体系。
这样的作战体系可以说是双保险了。

而中国近期测试的斜爆轰发动机技术(速度可达16马赫)虽可能更多用于七代机,但六代机已确认采用国产涡扇-15改进型发动机,推重比超过10.8,优于美国F-22的F119发动机(推重比7-9)。此外,六代机可能具备超长航程,而超长航程,就具备覆盖西太平洋战略区域的能力了。
可以说,这是伟大的进步,那外媒对此是如何反应的?尤其是一直处于领先位置的美国,又是如何反应的?
当中国六代机首飞成功的消息传到大洋彼岸后,美国《国家利益》主编布兰登·韦彻特就撰文称,中国此举是“诱使美国陷入军备竞赛的阴谋”,并呼吁美国放弃六代机项目,转而升级F-22。
哈哈,说实话,我喜欢维彻特主编,希望他能多多发表这样的文章劝白宫。
当然,我只是开玩笑,毕竟他这番言论如果站在白宫的角度去看,就太阿Q精神了。因而,他这种观点在其国内被讽刺为“精神胜利法”。对了,还可能是因为美国NGAD项目,因预算超支和技术路线摇摆,已多次推迟。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技术上还是做不到
那么,欧洲对此又是如何反应的?
其实欧洲也有自己的六代机项目(如英国“暴风雨”),但仍停留在“五代半”水平,和美国是相同的原因,“臣妾做不到啊!”
对了,欧洲“暴风雨”计划,重点则是提升信息化而非颠覆性设计,所以,哈哈。
那么,俄罗斯呢?俄罗斯的发动机不用我多介绍,那是很强的,因而其六代机有研发吗?
关于这一点,据我了解,则因经济和技术限制,尚未公开六代机计划。因而外媒普遍认为,中美已形成“双雄争霸”局面。
我做了一个表,是关于中美六代机对比——优势与短板!
通过这个表做对比,大家应该能看得更清楚,双方的差距。
↓

还有,六代机的隐身能力是很强大的,据说能让传统雷达“致盲”(当然,这些资料不可能外传,因而对此说法,我们仅供参考),而4-5马赫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对比F-22的2.25马赫)可快速突防,使敌方防空系统形同虚设。
前面说了,“六代机+无人机群”协同作战的理念。据悉,六代机或可指挥数十架无人机执行侦察、干扰甚至自杀式攻击,形成“母舰+蜂群”的降维打击模式。对此,美军报告曾担忧,这种模式将彻底颠覆传统空战规则。
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中国六代机,若能搭配轰-20战略轰炸机(王伟曾透露其气动布局已定型),是不是就可构建“穿透性制空”体系?直接威胁对手后方核心目标?
因此,王伟副司令的“藏不住喜悦”,则折射出中国军工从“追赶”到“领跑”的自信。未来,六代机不仅是武器,更是大国博弈的筹码——谁先形成规模化战斗力,谁就能在智能空天时代掌握主动权。
正如网友调侃:“以前摸着美军过河,现在美军得摸着我们过河了。”
骄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