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十三个集团军的前世今生——第72集团军(续一)》中,介绍了72集团军的3个合成旅。本文继续介绍其余的几个旅。
合成第3X旅,源自第12集团军34师。
34师是12军的核心部队,而12军的前身中野6纵又是整个中原野战军中毫无争议的头等主力,虽然6纵的资历相比3纵和4纵略有差距,但是可以说是后来居上,一点都不落下风。整个中野的部队按照战功排名的话,6纵恐怕还要力压3纵和4纵一头。
34师是一支战功卓著、积淀深厚的老部队,成军于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参加过百团大战、平型关、上党、平汉、陇海、定陶、巨野、鲁西南、襄樊、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抗美援朝、一江山岛、援越抗美、对越自卫反击等上千次的战役战斗,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多年征战中,34师曾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英模单位和个人,如襄阳特功团、钢铁第九连、渡江第一船、“爱兵模范”王克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伍先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杨春增、“优秀教练员”郭兴福、“模范团政委”杨崇元等。
34师的前身是1945年11月成立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第16旅,再往前可以追溯到1945年8月成立的太行军区韦杰支队。

1945年8月,红25军一部改编的八路军688团、129师新编第10旅29团和太行军区48团组建为太行军区韦杰支队。同时组建了第2支队,又称石(志本)支队;第5支队,又称秦(基伟)向(守志)支队;以及第6支队。
1945年9月,太行军区主力改编为太行纵队,司令员陈锡联。

1945年10月,太行纵队被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3纵也就是后来的第11军,3纵司令员陈锡联;
1945年11月,太行军区韦杰支队,石志本支队、秦基伟向守志支队,分别被改编为第16旅、第17旅、第18旅,连同太行军区第6军分区机关及直属队,共同组建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第6纵队。6纵也就是后来的第12军,6纵司令员王宏坤,后由王近山接任。
到1947年7月,太行军区新发展的部队,又被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下辖第25旅,26旅,27旅。9纵也就是后来的第15军,9纵司令员秦基伟。

可以看出来,太行军区出来的部队后来组成了3纵,6纵和9纵三个纵队,这三个纵队在中野序列当中都是战力靠前的,建国之后这三个军中,12军,15军发展一直非常好,11军虽说是老大哥,经历要坎坷不少,1951撤编后很快重建,1985年再次撤编。
1948年5月,16旅的番号改为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第16旅。下辖第46团,47团,48团。
其中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段君毅,副军长韦杰,参谋长张廷发,政治部主任鲍先志;

第16旅,旅长韦杰,政委张国传,副旅长宗凤洲,参谋长邢荣杰,政治部主任冷裕光;
第46团,团长吴凤高,政委郝培苗;
这个团是个红军团,是16旅中的主力部队。其历史沿革情况是:1932年11月于湖北黄安组建的红25军第74师第221团——》1933年10月改编为第75师第224团——》1934年12月编入第225团——》1936年2月扩编为红25军第75师——》1937年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第344旅第688团——》194年2月,第688团与晋豫边支队合编为新1旅,原688团番号为新1旅第1团,隶属第129师建制——》1943年3月,新1旅第1团改编为太行军区第5军分区基干第1团——》1943年9月改为第7军分区基干第1团——》1945年8月改编为秦基伟向守志支队第1团。
第47团,团长安仲琨,政委张振兴;这个团的前身是1939年11月成立的平汉抗日游击纵队,后来改编为韦杰支队第41团;
第48团,团长刘朝望,政委张志;这个团的前身是1945年3月由河北磁县、武安基干团合编组成的磁武独立团,后来改编为韦杰支队第48团。
1949年2月,16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4师,师长尤太忠。原第16旅下辖的第46团、第47团、第48团番号依次改为第100团、第101团、第102团。
解放战争时期,第34师打得极为英勇,二野所打过的重要战役,如上党、平汉、陇海、定陶、巨野、鲁西南、襄樊、淮海、渡江、进军大西南等,34师基本都没有错过,屡次在重要战役中被野司首长当作拳头部队使用,34师也得到一个“二野劲旅”的美誉。
1951年2月,34师番号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12军34师,随军入朝参战。34师的102团留在西南,没有随34师入朝,36师的106团调入34师,1952年12月改称102团。
36师的这个106团可是大有来头,享誉全军的英模单位“王克勤排”就是出自这个团。
王克勤是个解放战士,1945年10月,在邯郸战役中被我军俘虏后,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8旅52团1营1连担任机枪手。王克勤加入解放军后,完全释放出自己的潜能,他作战勇敢,积极主动,先后9次立功,并获得“爱兵模范”、“爱民模范”、“模范共产党员”、“一级杀敌英雄”等荣誉称号。很快就升任排长。他结合自己的经验,创造性地在基层部队开展了思想互助、生活互助、战斗互助的“三大互助”活动,非常有效地激发和提高了基层指战员的战斗力。延安《解放日报》特别就此发表社论,称赞王克勤“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号召全军开展向王克勤学习的运动。王克勤的“三大互助”带兵经验也得以迅速在全军推广。半年后的鲁西南战役中,王克勤率领全排奋勇登城,中枪负伤后英勇牺牲。

1952年10月,12军会同15军打了在朝鲜战场上最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12军的34师和31师都参加了这次战役,不过31师基本是全员参与,是上甘岭3个主力师之一,另外两个是15军45师和15军29师。31师在上甘岭战役中表现非常突出,给12军狠狠争了一把光。
第34师主要参加的是上甘岭战役的下半场,同样打得极为艰苦。

1954年4月,第34师随军回国,驻防浙江金华。
1954年7月,第34师增设炮兵团和战车团,炮兵团的番号是炮兵第315团,战车团的番号是坦克自行火炮第239团。
1961年12月,34师移防江苏涟水。
1961年--1964年,34师100团2连副连长郭兴福研究摸索出一套方法先进的练兵教学的方法,被时任12军军长的李德生发掘出来,在南京军区推广。后又被主管全军训练工作的叶帅和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力推荐,并得到了毛主席的批示,郭兴福教学法遂在全军范围内被大力推广。
郭兴福教学法简单总结一下,就是主张练兵要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强调训练的目的是提升战斗力,所以要用启发式、诱导式、研讨式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把战士训练搞活,搞精。。。

1967年4月,34师坦克团,也就是坦克自行火炮第239团,被编入坦克第9师。
1976年4月,34师移防安徽滁州。
1985年10月,全军进行集团军改编,34师被编为第12集团军34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移防江苏滨海。
34师下辖的101团撤编,35师103团调入34师,这个103团来头更大,是当年获得过团级荣誉称号的襄阳特功团。此时34师的编制为:第100团,第102团,第103团,炮兵团。其中只有100团是34师的老部队,102团是从36师调拨过来,103团是从35师调拨过来。
1988年10月,第34师移防安徽皖东。
1998年,第34师改编为摩步第34旅,团级编制撤销。第100团团部与36师坦克团合编为36师装甲团;第102团团部改编为合肥陆军预备役高炮团;第103团团部改编为常州陆军预备役通信团;炮兵团团部撤销。
2003年,36师也改编为摩步36旅,36师装甲团撤编,原来并入36师的100团这个红军团的荣誉改由34旅炮兵团传承。
2011年12月,摩步第34旅改编为机步第34旅。
2016年2月,南京军区撤编,机步第34旅随第12集团军转隶东部战区陆军。
2017年4月,最新一轮军改,12集团军撤编,摩步第34旅改编为合成第3X旅,转隶东部战区第72集团军。

合成第8X旅,源自第31集团军86师。
86师这个番号,可以说是经历了一番波折。按照1949年全军统一番号的规律,86师是隶属于29军的。
而本文所说的86军,是原26军的老部队,最早的番号是第26军76师。后来番号几经更迭,还曾使用过88师的番号,最后才改为86师,隶属第31集团军。
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命令,华野的第11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
解放军历史上一共有过三支86师。
第一个86师,就是华东野战军第11纵队32旅,全军统一番号时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9军86师。
这个师于1950年10月撤编,所部调至空军,1951年2月原86师师部改为空11师师部,原86师的256团和258团分别改为空11师31团和33团。
第二个86师,是1951年8月在江苏苏州成立的,隶属苏南军区建制。1952年5月,苏南军区86师与福建军区96师合并,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工程第7师。
第三个86师,就是本文的主角,1976年2月由福州军区陆军第29军第88师改称。这个师之前是济南军区陆军第26军76师;1969年12月,改称第88师,隶属江西军区;1975年4月,88师划归陆军第29军建制;1976年2月番号改为第29军第86师;1985年9月,第86师整编为南京军区陆军第31集团军步兵第86师。
下面就来简单看一下这支部队的历史沿革情况。
86师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的鲁中军区第4师。
鲁中军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山东军区所属的二级军区,鲁中军区的前身是山东第一军区一部。1942年8月,鲁中军区正式成立,归山东军区建制。罗舜初任司令员兼政委,后由王建安接任,石潇江任参谋长,周赤萍任政治部主任。下辖3个军分区,其中第1 军分区,也称泰山军分区,兼第4旅,廖容标任司令员,汪洋任政治委员;第2军分区,也称沂蒙军分区,吴瑞林任司令员,王一平任政委;第3军分区,也称泰南军分区,赵杰任司令员,董琰任政委。

1943年3月,第115师教导第1旅与鲁中军区合并,仍称鲁中军区,教导第1旅番号撤销。鲁中军区此时下辖3个军分区加上4个团。其中第1军分区,廖容标任司令员,林乎加任政委;第2军分区,吴瑞林任司令员,王一平任政委;第3军分区,赵杰任司令员,董琰任政委;第1团,李福泽任团长,王文轩任政委;第2团, 陈奇任团长,李伯秋任政委;第4团,周长胜任团长,丁秋生任政委。
1945年8月,山东军区部队整编为8个师和10个警备旅。
鲁中军区第1团、第2团和军区特务营、边联独立营合编,组建了山东解放军第3师;
第4团和第1军分区第10团、特务营、泰北独立营合编,组建了山东解放军第4师;师长廖容标,政委王一平,下辖第10团、11团、12团。
第1军分区基干武装合编,组建了山东解放军警备第1旅;
第2军分区第11团与基干武装合编,组建了山东解放军警备第2旅;
第3军分区第9团与基干武装合编,组建了山东解放军警备第3旅;
第4军分区第12团与基干武装合编,组建了山东解放军警备第4旅。
以上这两师四旅都由鲁中的部队编成,在整个山东军区部队中所占比例较高。实际上山东军区最强的两个军分区就是胶东和鲁中,这两个军区给山东军区供应了大量的优质部队,后来都成为了四野和三野的主力纵队。从这一点来说,王建安和许世友山东双雄的称号当之无愧。

鲁中的3师后来调去东北发展成为东野3纵,胶东的5师和6师发展成为东野4纵,这两个纵队都是东野的主力纵队,都在东野五虎之列。
留在山东的鲁中4师后来成长为华野8纵,胶东新建的部队则成长为华野9纵,也全都是华野中的头等主力,在华野序列中,无论怎么排,这两个纵队都能排进前几位。
1947年1月,山东军区第4师改编为华野8纵22师,师长孙继先,政委王文轩,所辖各团番号依次调整为第64团、65团、66团。

1948年11月,华野8纵第24师的第70团被调到了第22师,这也使得24师成为华野序列中不多见的“四团制”的建制师。
1949年2月,全军部队统一番号,华野8纵24师番号改为第26军第76师。师长高文然,政委曹普南,原下辖的各团番号依次改为第226团、第227团、第228团。之前从24师调过来的第70团又被调离至第77师,番号则改成第231团。
解放战争时期,第76师纵横华东战场,消灭的敌人数量超过6万,所有三野的重大战役,如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这些战役,76师几乎全部参与,并承担重要角色,多次被华野首长当作一锤定音的拳头部队使用。
1950年11月,第76师随志愿军9兵团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第二、第四和第五次战役,多次立下殊勋。
1952年6月,第76师随军回国,驻防胶东半岛。
1952年10月,第76师增设了战车团,番号为坦克自行火炮281团。
1961年1月,第76师被中央军委认定是全军首批10个战备值班师之一。
1964 年,第76师参加解放军全军大比武,毛主席亲自到场参观。第76师227团的参谋宋世哲,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打出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引起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注意。主席特别拿起宋世哲的56半自动做了个瞄准动作,这也成为毛主席极难得的持枪照片。

1968年,坦克自行火炮281团转隶坦克第8师。
1969年10月,第76师离开济南军区,调至福州军区,隶属江西省军区建制。
1969年12月,第76师番号改为第88师。
1975年4月,为加强第29军的力量,第88师划归第29军建制,番号改为第86师。番号还是86,不过此86师并非29军原来的老86师。
1985年,第29军撤编,第86师转隶第31集团军,执行南方甲种师编制。
1998年,第86师编制调整,下辖第256团,第257团,炮兵团、高炮团、装甲团。其中装甲团以86师第258团和第27集团军79师坦克团合编而成。
2003年9月,全军进行大规模“师改旅”,全国七大军区所辖野战师或撤编,或改建为摩步旅,或改建为机步旅。保留师一级建制的部队为数很少,在整个南京军区一共只有三个,而其中两个来自第31集团军,包括摩步第86师。

2016年2月,摩步第86师随第31集团军转隶东部战区陆军。
2017年4月,最新一轮军改,摩步第86师被一分为二,分成了两个合成旅,一个以86师第257团与炮兵团合编成为合成第8X旅,隶属第72集团军;另一个沿用老番号,成为合成第8X旅,隶属第73集团军。

合成第9X旅,源自第31集团军91师。
91师是31军的老部队,也是核心主力。在三野序列中的主力师里,31军91师,也就是华野13纵37师,是组建时间最晚的一个,同时也是成长进步最快的一个。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经过数次大战的洗礼,91师百炼成钢,成为华野各军的后起之秀。
91师和东野4纵,华野9纵系出同门,都是源自胶东的队伍。东野4纵算是胶东优秀子弟的第一茬,1945年去了东北,成为了东野五虎之一;华野9纵是第二茬,9纵在华野序列中,无论怎么排,都能排进前3位;13纵这个最小的小老弟,同样不负胶东强兵的名声,短短时间就打出了自己的名头,成为了华野各军中的后起之秀。
这也是为什么历经多次军改,31军这个华野的小老弟,反而始终成建制保留,而当年那些老大哥们,如1纵20军,4纵23军,6纵24军,8纵26军,9纵27军等,则陆陆续续从解放军序列中消失。。。
91师的军史并不算长,前身可以追溯到1947年成立的胶东军区第6师。

1947年2月,以胶东军区特务团、滨北军分区和东海军分区各1个独立团为基础组建成立了胶东军区第6师,师长周志坚、政委廖海光,下辖第16团、17团、18团。
周志坚将军不仅91师的首任师长,还是31军的首任军长。他出身红四方面军,打起仗来秉承红四的一贯风格,善打硬仗,能打恶仗,周志坚因此有了“铁匠”的威名,在91师及31军中威望极高。

1947年3月,6师改称胶东军区第5师,军政首长不变,所辖各团番号依次改为第13团、14团、15团。
无论是6师,还是5师,都是复用胶东地区部队之前的番号,老5师和6师已经在1945年就赶赴东北了,后来新建的5师又编入了华野 9纵,所以这个5师已经是胶东的第3个5师了。
1947年8月,为加强华东野战军内线兵团作战力量,第5、第6、第7师合并,组成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13纵共2.3万人,周志坚担任司令员,廖海光担任政委,滕海清担任副司令员,陈华堂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黎有章担任参谋长。第5师、第6师、第7师番号分别改为第37师、第38师、第39师。

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为第37师,也就是原来的5师,代师长高锐,所辖各团番号依次改为第109团、110团、111团。
1947年12月,华野东线兵团发起莱阳战役,主攻部队7纵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战斗,攻破城池,但是守敌残部龟缩在东北角的城隍庙,7纵数次进攻未果。许世友司令员调来13纵37师,经过艰苦作战,三打城隍庙,终于将近千名守敌全歼。城隍庙战役可以说是37师成军之后的第一次大战。

1948年3月,37师开展了新式整军运动,政委徐海珊到任。
1948年4月,37师随军转战胶济路中段,参加了潍县战役,在潍县外围与兄弟部队一起负责阻击来自济南和青岛的国民党军的增援,确保了潍县攻城战斗的胜利。
1948年5月,37师随13纵西进,参加了津浦路中段战役。
1948年7月,13纵与7纵联手,攻克了充州,歼灭国民党守军1.6万余人。
1948年9月,13纵参加济南战役,表现极其出色,37师109团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二团”的荣誉称号。
济南第二团这个荣誉称号含金量非常高,这么说吧,全军之中可以与之媲美的只有临汾旅和济南第一团。因为只有这三个荣誉称号是由中央军委授予的。


1948年11月,13纵参加淮海战役,攻克曹八集;与兄弟部队围歼黄百韬兵团;与江淮军区部队协同作战,解放了灵壁。
1948年12月,13纵参加围歼黄维兵团,为此战大获全胜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2月,全军统一番号,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全军共3.2万人,归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领导。31军军长周志坚,政委陈华堂,副军长姚运良,参谋长黎有章,政治部主任方中铎。所辖第37师、第38师、第39师番号分别改为第91师、第92师、第93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91师,也就是原37师师长高锐,政委张英勃,所辖第109团,110团,111团番号依次改为第271团、272团、273团。

1949年4月,第31军参加了渡江战役,占领了江阴,武进,攻占了宜兴,切断了南京、镇江守军的东逃退路,在郎溪、广德地区围歼了南逃的敌军,歼敌1万7千余人。
1949年5月,第31军随9兵团参加了上海战役,歼敌将近2万人。
1949年7月,第31军随10兵团向福建进军,先后参加了福州、漳厦等战役,歼敌3.7万余人。
解放战争的最后2年,是31军最高光的时期,第31军转战千里,跨越了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等多个省份,参加了超过200次的中型以上规模的战役,涌现了如黄相和、刘坤、蔡萼等一大批战斗英雄,以及“济南第二团”这样的英模集体。
1949年11月,第91师师长高锐调任31军参谋长。
1950年5月,第91师和第94师合作,进行了解放东山岛的战役。

1950年7月,第91师组建师炮兵团,番号是炮兵第371团。
1952年5月,91师随第31军驻守闽南沿海地区,担任海防守备,归华东军区领导。
1953年7月,31军军长周志坚亲率91师272团参加了东山岛保卫战,歼敌近3500人。
1955年2月,华东军区拆分为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第31军隶属南京军区。
1956年7月,以南京军区所辖福建省军区,江西省军区及驻军等为基础成立福州军区,第91师随31军改隶福州军区。
1961年,第91师被中央军委确定为全军首批十个战备值班师之一。
1964年,271团一连的“青年战斗模范班”,也就是“济南第二团”下面的一个英模单位,在河南信阳参加全军大比武,夺取了全军第一名。
1985年,福州军区撤编,第31军改编为第31集团军,改隶南京军区。第91师执行南方甲种摩步师编制,下辖第271团、第272团、第273团及师炮兵团、师高炮团。
1994年7月,摩步第91师被中央军委列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
如同首批战备值班师一样,能入选应急机动作战部队的野战师,无一不是战功卓著、训练扎实的强兵劲旅。比如第54集团军摩步162师,第第13集团军摩步第149师等。91师能两次入选,和这些最精锐的部队同列,也充分说明了91师的能力之强。
1998年,由91师的王牌团第271团和第27集团军80师坦克团为基础,共同组建了摩步第91师装甲团。第271团的番号也从此成为了历史,“济南第二团”的荣誉改由摩步第91师装甲团进行传承。
1999年10月,摩步91师装甲团高举“济南第二团”的旗帜,参加了国庆50周年大阅兵。

2016年1月,南京军区撤编,摩步第91师随军转隶东部战区陆军。
2017年,最新一轮军改,第31集团军撤编,摩步第91师一分为二,一个是以第272团为主体组建了第9X轻型合成旅,隶属东部战区陆军第72集团军;另一个是以装甲团会同其他部队组建为某两栖重型合成旅,隶属东部战区陆军第73集团军序列。
91师这支英雄部队自成立到撤编,一共存续了六十多年。这60多年中,这支部队涌现出一大批的英模单位和个人,比较突出的单位有“济南第二团”、“济南战役二等功臣营”、“钢甲列车连”等,比较突出的个人有“制空猎手”及“一英八模”黄相和、“一级战斗英雄”刘坤等。

特战第72旅,源自上海警备区特务团。
仔细盘点的话,这个旅应该是由多支队伍合编而成的,有上海警备区的特警团,还有上海警备区的海防2旅等。

先看一下海防2旅,这个部队的前身是华野11纵和12纵的叶挺部队。再往前追溯的话可以追到1943年1月在南通组建的新四军1师3旅特务营。
为何是来自两个纵队?这和1947年的盐城战役有关,华野组织了11纵和12纵的部队对苏北的盐城和东台等地区发起攻势。华野前线指挥部号召一线部队踊跃争先,承诺最先入城的部队将被授予“叶挺部队”“叶挺营”“叶挺连”和“叶挺勇士”等荣誉称号。
为何要集中授予和叶挺将军有关的荣誉称号呢?这是因为48飞机失事之后,为纪念牺牲的叶挺将军,盐城被改名为叶挺县,也称叶挺城。
盐城战役后,指挥部最后认定11纵31旅92团和12纵35旅13团被授予“叶挺部队”的荣誉称号。陈和进被授予“叶挺英雄”荣誉称号,江红发、陆和顺等9名指战员被授予“叶挺勇士”荣誉称号。
也有资料说只有11纵的92团获得了叶挺部队的荣誉,不过考虑到一向的习惯,2个纵队参战,各有一个团队获得荣誉更合乎常理。不过本文仅探讨92团的沿革。

1949年2月,11纵31旅92团被改编为第三野战军第29军第85师第254团。
1950年10月,第29军撤编,第254团随85师调至福建军区建制。
1952年5月,85师被改编为水兵1师。
1954年12月,水兵1师被改编为解放军序列中第一个海军陆战师,第254团番号改为2团。
1955年1月,2团番号改为海军陆战师第1团,后调往上海,番号改为守备第11师68团。
1970年,68团番号改为守备第2师9团。
1985年,守备师改为上海警备区直属。
1991年2月,守备2师9团被扩编为守备2旅。
1993年1月,守备2旅被改编为海防2旅。
再来看一下上海警备区的特警团,这个部队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特务团。
之前华野的编制,在各纵队下面设有特务团,如孟良崮战役中最先冲进张灵甫司令部的,就是华野6纵的特务团。当时在野战军总部是没有特务团这个编制的,后来在过江前夕,特别组建了教导旅和特务团。
特务团的具体沿革情况没有什么特别,其麾下的’南京路上好八连‘可以特别看一下。
好八连的前身是1947 年 8 月在山东莱阳成立的华东军区特务团四大队辎重连;
1947年12月,刚组建不久的辎重连奉命参加了莱阳战役。战后辎重连补充了兵员,增加了编制,改编为华东军区警卫旅旅直重炮连。
1948年4月,重炮连被警卫旅授予“巩固部队优胜连”的荣誉称号。
1949年春,重炮连离开山东南下,在渡江战役前被更名为华东军区警卫旅特务团1营1连。
1949年6月,1连改编为上海公安总队内卫1团2营8连。
1949 年7月,8连改编为华东军区警卫旅特务团3营8连,担任南京路的巡逻及执勤任务。
1955 年 4 月,8连番号改为南京军区上海警备区特务团3营8连。
1959年2月,8连改编为上海警备区警备团3营8连。
1963 年 4 月 25 日,国防部批准授予守上海某部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的荣誉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14年以来,首次在和平时期给一个连队授予荣誉称号。

1963年 8 月 1 日,毛主席写下了《八连颂》,高度赞扬这个英雄连队,号召全国军民向好八连学习。

1982年,“南京路上好八连”驻守南京路的任务被转交给武警上海市总队第四支队十中队后,8连从南京路上撤出。
2010年,8连从愚园路搬到了僻静的宝山大场镇。
2017年,8连从上海警备区转隶到第72集团军特战旅。


我军的13个集团军中,全部配置了一个特战旅,特战旅一般都会有一个绰号,体现其与众不同的战术特点。
东部战区的三个集团军,第71集团军,第72集团军,第73集团军,其特战旅的名号分别是:海鲨特战旅;霹雳特战旅;东海飞龙特战旅。
南部战区的二个集团军,第74集团军,第75集团军,其特战旅的名号分别为:南国利剑特战旅;丛林猛虎特战旅。
西部战区的两个集团军,第76集团军,第77集团军,其特战旅的名号分别是:雪枫特战旅;西南猎豹特战旅。
北部战区的三个集团军,第78集团军,第79集团军,第80集团军,其特战旅的名号分别为:血狼特战旅;雄狮特战旅;雄鹰特战旅。
中部战区的三个集团军,第81集团军,第82集团军,第 83集团军,其特战旅的名号分别为:猎豹特战旅;响箭特战旅;猛虎特战旅。

特战旅的任务比一般野战部队要复杂很多,因此从兵员选择到士兵训练都要比一般野战旅更加严苛,武器装备也更加复杂多样。
按照公开信息,解放军陆军的特战旅,一般下辖四个特战营,另配有无人机大队、直升机分队、通讯分队、电子对抗分队等。特战旅被要求具备全域机动、立体攻防的作战特点,能够执行敌后渗透、侦察、斩首、夺控机场等多样化特种作战任务。
特战旅的指战员,需要经过各种科目的训练,比如各种伞型的空降、机降、蛙人渗透、武装泅渡、全地形狙击、捕俘、攀岩、野战生存等,对于单兵的综合作战能力要求非常高。
在武器装备方面,普通的特战步兵单兵武器包括新型9毫米冲锋枪、191自动步枪、192短步枪、191精准步枪、QBS09霰弹枪、7.62毫米高精度狙击步枪、201班用机枪、QLU131榴弹发射器、QLU11半自动榴弹发射器等。无论从种类和质量,都要远远高于一般野战步兵部队。

载具方面,特战旅通常采用猛士野战突击车或者山猫系列突击车,直升机一般以直8、直20或者米171系列多用途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为主,另外各个特战旅都装备了旋翼机和各种类型的无人机。
所以解放军现在的特战旅,从训练水平和任务类型来说,和以前的特战大队类似,不过编制规模要大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