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份,洋洋妈就打算送7岁的洋洋去附近的小学就读了。
现在可以完美融入普通孩子中的洋洋,四年前曾被诊断为“低功能中、重度自闭”。
洋洋妈曾经以泪洗面,也曾不断的翻书、搜索网络,企图找到和孩子表现类似却不是自闭症的例子,还曾去求神拜佛,希望有一天孩子能自己好起来。
最后,洋洋妈决定带孩子去机构干预,同时自己学习相关知识。

图片和本文无关,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洋洋属于学习型的孩子,虽然因为没语言被诊断为低功能,但他学习能力很强,一对一干预了一个多月,看到电视里有人跳舞,开始主动模仿了。
两个月,洋洋可以用卡片的形式提示老师自己要去厕所了。
三个月,洋洋的语言出来了,虽然只有一两个字,但孩子很努力,洋洋的老师说,有时候他着急发音,口水都喷出来了。

图片和本文无关,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有了语言之后,洋洋妈妈又给洋洋报了语言及感统课。
每天下课,洋洋妈妈都会详细地询问老师洋洋今天的表现,并了解清楚洋洋今天做的项目,回家之后,洋洋妈再陪着孩子将各项内容简单的巩固一下。
每个周六、日洋洋爸妈都会带他出门,去公园,儿童乐园,博物馆等,饿了就在外面吃饭,让孩子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平时去超市买东西,去菜市场买菜,只要洋洋没课,妈妈都会让他跟着,有时候还会让他拿着手机帮忙结账。

图片和本文无关,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在机构干预了一年多,洋洋也四岁多了,和一年前比有了很大的进步,除了语言不够丰富之外,其他能力和普通四岁孩子差不多了。
洋洋妈妈听从老师的建议,决定送孩子去幼儿园试试,但担心孩子能力不稳定,所以下午还上回机构。

图片和本文无关,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洋洋性格温顺,长得可爱,安坐能力不错,常规很好,也没有行为问题,去了幼儿园就受了老师和小朋友的欢迎。
不过在幼儿园第一学期,洋洋不肯吃幼儿园的菜,只吃白饭,还指定了一位老师喂他,不是那位老师喂的他不肯吃。
对此,洋洋妈有点犯愁,但幼儿园老师能接受,表示很多普通孩子也会这样,让洋洋妈不用太过焦虑。

图片和本文无关,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就在洋洋妈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洋洋在幼儿园出现了在机构从没出现过的问题——他的刻板行为表现出来了。
比如,排队的时候如果其他的小朋友没牵手被他看到了,他就会走过去要求小朋友们牵手,人家不理他,他就会大哭。
看到有小朋友的衣服没穿好,他会过去帮人家整理,如果对方又弄乱了,他又会大哭。
平时去做早操的线路不能更改,一更改他就哭。
玩游戏的时候,如果中途有什么项目没做好,他一定要从头开始,而不是改正错误就好,而且整个游戏过程,他拒绝老师的帮助。
出现这些问题之后,洋洋妈和机构的老师积极商讨解决方案。
机构里老师会模拟幼儿园的情景进行练习,在家里,洋洋妈一次次地给洋洋输入“要接受每个人的不同”。

图片和本文无关,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转眼到了小班下学期,洋洋终于可以接受某一个人和大多数人的不一样了,遇到问题他也会跟老师寻求帮助了。
而到了中班和大班,洋洋妈给他增加了团体课,提升他对规则的理解和社交能力。渐渐的,洋洋可以融入小朋友中,还能发起简单的社交。
但即使是这样,洋洋妈也从不松懈,虽然洋洋上全天的幼儿园,但放学之后,洋洋妈还会带他上体能课以及每周一两节的语言课。

图片和本文无关,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在洋洋上大班之后,小区里新搬来了一个和洋洋能力差不多的自闭小朋友,洋洋妈做了一个很英明的决定——提议两家一起带孩子。
于是,两个小朋友每天一起上幼儿园,一起去机构,放学一起吃饭,周末一起游玩,有时候睡觉都会在一起。
两个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在他们的交流互动中一步步的提升,无论是机构的老师,还是幼儿园的老师,都认为两个孩子幼儿园毕业之后读普通小学完全没问题。

图片和本文无关,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但洋洋妈决定孩子幼儿园毕业之后,暑假期间再让洋洋上两个月的幼小衔接班,进一步巩固孩子的能力。
从表面上看,洋洋的进步似乎都是机构的功劳,但如果洋洋妈没有学习过专业的知识,就没法在课后给洋洋做提升,更不懂在孩子的能力达到哪个阶段的时候报哪种课程,由此可见,家长掌握的专业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即使被诊断为“低功能中、重度”自闭症也不要灰心,不一定低功能的孩子就进步慢,只要找准方向,进行有效的干预,低功能的孩子也能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