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武松不愿娶妻,与潘金莲无关,你看他的死法与谁一样就懂了

耳东品文史 2025-04-26 00:02:55

《水浒传》原著最后一回中,最让人看不透的一段设定莫过于“铁扇子”宋清的结局。

论才能、武艺,那家伙在梁山都只能排末尾,若不是因为“宋江弟弟”的身份,他都未必能在梁山混得一席之地,可就是这么一个废柴一般的角色,施耐庵却不仅让他得了宋江的官职,甚至还提到后来的他生下了一个优秀的儿子,宋安平。

这不禁让人纳闷,施耐庵为何不给武松一个孩子?都说虎父无犬子,若是能看到武松之子的故事,自然是极好的。

(武松、玉兰剧照)

然而别说生孩子了,施耐庵甚至都没让武松娶妻,说来也怪,武松这人为何一生不近女色?莫不是与他前半生的经历有关?

一、武松与恶女

武松这人之所以被读者喜爱,不是因为他有多“神”,相反,其实他是个十分接地气的人,他初登场时,就是个在柴进府上借宿的落魄之人,生了病,脾气还有些暴躁,说白了,就是普通人一个,是个俗世之人。

也正因为如此,他难免有凡心,因此他回乡遇上嫂嫂潘金莲的时候,也一度感慨嫂嫂美极了。

(武松、潘金莲剧照)

至少书中是这么写的:“武松看那妇人时,但见:眉似初春柳叶,常含着雨恨云愁;脸如三月桃花,暗藏着风情月意。纤腰袅娜,拘束的燕懒莺慵;檀口轻盈,勾引得蜂狂蝶乱。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

然而潘金莲后来对他和武大郎做的一切,读过原著的人都应该清楚了,那女子简直是人面兽心,联合奸夫谋害亲夫,她着实该杀。

因此武松杀潘金莲的时候,手段虽然略显残忍,却也不禁让人拍手称快。

莫不是这一次经历让武松对女人寒了心?

事实上潘金莲可不是武松唯一遇上的一位恶女,后来他被押送去孟州的途中,经过了十字坡,在那黑店之中,他又遇上了孙二娘。

那孙二娘之恶比起潘金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潘金莲是风流,孙二娘则是纯粹的恶毒,且不知已经有多少过路客死在她手中,她也一度对武松起了杀心,若非武松机警,怕是早已着了她的道。

尽管在张青的求情之下,武松是放过了孙二娘,还与对方结拜,但他难免又对女人多了几分戒心。

(武松、孙二娘剧照)

所以武松是因为这些经历而对女人彻底失望了?

不,并非如此,后来他在孟州也一度动了凡心。

二、动情的武松

武松被押送去孟州之后,先是得到了“金眼彪”施恩的热情招待,接着他便帮施恩教训了夺走快活林的蒋门神。

也因为这次出手,他被张都监、张团练盯上了,对方打着“招他入伙”的旗号招待了他一番,张都监不仅许他美好的前程,还打算送他一个貌若天仙的妻子。

你且看武松见到玉兰时,是怎样的态度?

书中只道:“那玉兰生得如何?但见:脸如莲萼,唇似樱桃。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纤腰袅娜,绿罗裙掩映金莲;素体馨香,绛纱袖轻笼玉笋。凤钗斜插笼云髻,象板高擎立玳筵。”

而武松见了这女子不说两眼放光,至少也算是动了情:“武松起身再拜道:‘量小人何者之人,怎敢望恩相宅眷为妻?枉自折武松的草料!’……当时一连又饮了十数杯酒。约莫酒涌上来,恐怕失了礼节,便起身拜谢了相公、夫人,出到厅前廊下房门前。”

(玉兰、武松剧照)

他这都算不上是“半推半就”了,完全就是已经鬼迷心窍了,那玉兰确实是美到他的心趴上了。

只是后来张都监并非真心实意招揽他,反而还想加害他,他这才将张都监一家老小尽数杀死,连玉兰也没放过。

至于后来的故事,就是武松落草为寇了,但无论是对于二龙山的三当家,还是水泊梁山的天罡好汉而言,武松要找个老婆其实并非难事,毕竟梁山泊这帮人也没少干打家劫舍的事,无论是抢个女子,还是凭借他的个人魅力去俘获一位女子的芳心,都并非难事,可为何后来的武松却一直不近女色呢?

答案或许很简单,你看他的结局和谁一样,就明白了。

三、注定的结局

武松的结局是什么?

书中写得很明白:“武松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后至八十善终,这是后话。”

也就是说,武松最终是在六和寺做了和尚,最终在六和寺中圆寂。

这结局岂不是与那鲁智深一模一样?

这即是问题所在,其实熟悉原著的人就会知道,武松和鲁智深这两个角色是有诸多相似之处的,他们都有天生神力,也都有一颗惩奸除恶的心,还有,他们都与佛门有不解之缘。

那鲁智深是“花和尚”,说白了,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和尚,表面出家,其实也不守清规戒律。

而武松呢?他则是“假行者”,是的,他那“行者”的名号前面应该加一个“假”字,至少故事中期的他还谈不上是佛门中人,但那时候的武松已经和鲁智深一样,与佛门有了不解之缘。

(武松、鲁智深剧照)

当孙二娘把那套头陀装束交给武松之后,他就变成了所谓的“行者”,有时候一个人装什么,就会像什么,即便是假的,也难免让自己都信以为真了,这也是为何他后来会在六和寺出家的原因。

因为他确实已经看透了俗世之事,那被斩断的手臂就好似是在暗示他,他这一生杀人不少,罪孽深重,是该皈依佛门,与青灯古佛相伴,用余生去忏悔了。

所以有这种信念在,武松自然就逐渐摆脱了那些俗念,他不愿娶妻,不近女子,也就合情合理了。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