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3年版)》
《皮肤科学基础与临床》(人民卫生出版社)
《老年健康护理指南》(中华医学会老年病学分会)
你有没有听过这种说法:“人老了,不能随便洗头,洗太勤不好”?这句话听起来像是老一辈人的“土方子”,但不少医生却点头认可。你或许会觉得奇怪,年轻时天天洗头都没问题,怎么年纪大了反而要“悠着点”?

洗头不仅仅是清洁头发的事,它关乎头皮健康、血液循环,甚至可能影响到睡眠质量、头晕甚至心脑血管问题。如果你还一直按照年轻时的习惯天天洗头,可能真的要重新审视一下了。
到底多大年龄开始要注意洗头的频率?洗头洗少了不卫生,洗多了又会怎样?医生建议的“最佳洗头次数”是多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把这件事好好聊聊。
为什么年纪越大,洗头要更谨慎?年轻时,你可能洗完头就随便擦擦就出门,甚至冬天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但随着年岁增长,你有没有发现:洗完头后更容易头晕?头皮越来越干燥?甚至有时候洗完头,耳朵、脖子都觉得冷飕飕?

这并不是你的错觉,而是身体机能的变化造成的。年龄越大,头皮的皮脂腺分泌减少,头发和头皮的保护力下降,洗头过频会让头皮更加干燥,甚至引发瘙痒、头屑、头皮炎症。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关键原因,让老年人不能随便洗头:
血管弹性下降,洗头容易诱发头晕头部的血管相对较细,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的弹性会下降,冷热水的刺激可能会导致血管收缩或扩张过快,引发短暂的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甚至增加中风的风险。

神经敏感度变化,洗头后更易出现头痛头皮上的神经末梢丰富,年轻时不觉得,年纪大了神经敏感度增加,洗头时水温过冷、过热,或是用力搓洗,可能都会引发头皮不适,甚至导致头痛。
免疫力下降,湿发易受风寒你是否发现,年纪大后,洗完头稍微吹点风就容易感冒?这是因为头发湿润时,头皮的温度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受凉,引发头痛、肌肉僵硬,甚至感冒。
年纪大了,洗头的方式、频率真的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随心所欲”了。

医生普遍建议,55岁以上的人,每周洗头的次数不宜超过3次,最好控制在2~3次之间。
为什么是这个频率?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如果你是油性头皮,可以3天洗一次,这样既能保持头皮清爽,又不会过度清洁导致皮脂腺受损。
如果你是干性或敏感性头皮,最好4~5天洗一次,避免头皮过度干燥,加重瘙痒、脱发。
如果你本身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建议更谨慎,尽量保持在每周2次左右,并注意水温和洗头方式。

季节也会影响洗头频率。夏天出汗多,可以稍微增加洗头次数,但冬天建议减少,尤其是北方气候干冷的地区。
洗头的“隐形雷区”,你踩过几个?很多人洗了一辈子头,但其实方法不一定对。尤其是上了年纪后,一些习惯可能会对健康造成隐患。
1. 洗头前不梳头,容易掉发正确做法:用宽齿梳或气垫梳先梳理头发,有助于减少洗头时的拉扯,降低掉发率。
2. 用指甲抓头皮,容易伤害毛囊
很多人洗头时喜欢“用力搓”,觉得这样才洗得干净。但其实指甲容易划破头皮,导致头皮屏障受损,甚至引发炎症。
正确做法:用指腹轻柔按摩,避免用力抓挠。
3. 洗头水太热,可能伤害头皮40℃以上的水温会破坏头皮的油脂平衡,导致头皮干燥、瘙痒,甚至影响头发质量。
正确做法:水温控制在37℃左右,接近体温,既能清洁,又不会刺激头皮。
4. 洗完头不及时吹干,容易头晕有些人喜欢让头发自然晾干,尤其是夏天。但年纪大了,湿发过久会导致头部血液循环变慢,引发头晕、头痛,甚至增加感冒风险。

正确做法:洗完头后,用毛巾按压吸水,然后用温风吹至八成干,再自然晾干。
写在最后:洗头这件事,真的不能马虎!年纪大了,身体的每一个小变化都可能影响健康。洗头看似简单,但其实涉及血液循环、神经敏感度、免疫力等多个因素。如果你年纪已经50岁以上,不妨调整一下洗头的频率和方式,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洗头的最佳频率也不完全一样。关键是要根据自己的头皮状况、身体状况来调整,而不是盲目跟随年轻时的习惯。

你自己平时是怎么洗头的?你有没有发现年纪大了后洗头有什么不同?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验,一起聊聊这个看似简单却大有讲究的话题!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