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从紧急就诊到去世仅10分钟!医生:这种病千万别以为是上火

昌宇随心养护 2025-04-18 06:30:3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在紧急医疗记录中,有一种病的发作速度快得惊人,从出现症状到生命终结,可能只在数分钟之间。它不是“上火”,不是“小毛病”,而是一场不留余地、毫无预警的暴击。

本篇文章所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悲剧案例:一名中年男子突感不适前往急诊,10分钟后却宣告不治。医生的话让人后背发凉:“千万别以为这是上火。”

“这不就是上火吗?”——到医院说这话的患者太多了

这个患者姓王,四十岁出头,身体一向很好,平时烟酒不沾,偶尔熬夜打打牌。他那天中午吃了点牛肉火锅,下午就觉得喉咙干、胸口闷,还冒了点冷汗。他老婆劝他去医院看看,他却说“可能是上火了,喝点凉茶就好。”

可到了晚上7点,他突然晕倒在厕所里,脸色发青、呼吸困难。120赶到时,他还能说话,但脸色吓人。被送到急诊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胸痛和意识模糊。医生马上判断为主动脉夹层,紧急安排CT和抢救,但仅仅10分钟后,他心跳骤停,抢救无效死亡。

这不是电视剧,这是实打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主动脉夹层,这种听起来陌生的病,每年在中国导致超过4万人猝死。而它最常被误认为的症状之一,恰恰就是“上火”。

“上火”真的是病吗?还是我们理解错了?

在中国,几乎人人都说过“上火”这两个字。不舒服?上火了。嘴破?上火了。眼睛红?上火了。可问题是,“上火”从来都不是一个现代医学的诊断名词。

“上火”这个词来源于中医理论中的“火热内盛”,它是中医望闻问切下的一个“证”,而不是一个明确的“病”。现代医学里,并没有“上火”这个病名。

问题就来了:当你用“上火”去解释一切不舒服的时候,就容易把真正的疾病藏起来。

主动脉夹层就是这样一个“被误会最多”的病。它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有人是胸口疼,有人是背痛,有人是牙痛、嗓子不舒服,甚至有人以为是胃病、颈椎病,结果抢救不及时,错失黄金时间。

你可能从没听说过这个病,但它比你想的更常见

主动脉夹层是什么?简单讲,就是心脏出来的那根大动脉,像被撕裂了一样,血液冲进去,把血管壁分成两层。这个过程会导致血流中断、器官缺血、血管破裂,一旦破裂,死亡率每小时就增加1%!

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统计,中国每年发生主动脉夹层的患者达7万例,死亡率高达80%以上。

它不是老年人才有的病。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甚至三十多岁的人也被卷进这个“死亡名单”里。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变了。

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年轻化;

吃得多、动得少;

情绪波动大,压力山大;

熬夜成常态,作息混乱;

对身体的警觉性越来越低。

这些因素都在悄悄推动主动脉夹层的“发病门槛”下降。

再说回主动脉夹层,为什么它这么容易被误诊?

主动脉夹层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人是胸痛,有人是腹痛,有人是咽喉痛,还有人是腰背痛。它不像心梗那样“标准”,也不像脑中风那样“明显”。

最可怕的是,它的前期症状有时候并不剧烈,甚至可以忍耐。

有研究显示,超过30%的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发病初期没有被准确诊断,有些甚至连续看了三家医院,还被当成胃病、肺炎、颈椎病。

这就像是一个藏在皮影里的杀手,你以为它只是个“轻微不适”,它却在等一个“爆破的时机”。

那到底谁容易得这个病?普通人能防吗?

说实话,主动脉夹层不是一个“突发事件”,而是“积累结果”。

高血压是最大元凶,占了超过75%的病例。如果你有高血压还不控制,那就是在跟命赌气。

其次是家族遗传,比如马凡综合症、先天性主动脉瓣异常等。

再者就是生活方式:吸烟、酗酒、长期情绪波动大、剧烈运动(尤其是突然用力)、便秘时用力过猛、情绪激动等等。

特别提醒:很多人是在上厕所时发病的。因为用力排便时,血压升高,主动脉承受不了,瞬间撕裂。

你没看错,厕所也是“高危地带”。

预防主动脉夹层,真的不是“少吃辣”这么简单

很多人把“上火”等同于“吃辣”,于是吃了辣椒就觉得自己要得病了。其实辣椒并不会直接导致主动脉夹层,它的问题在于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引发血压波动,而高血压才是根源。

真正要预防这个病,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但不说“建议你注意饮食”“保持情绪稳定”这种空话,咱说点实在的。

量血压要像刷牙一样频繁。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血压多少,等到胸痛才发现高压180。每天早晚各量一次,买个电子血压计,比买手机还值。

别逞强,不舒服就去医院。别自己在家喝凉茶、刮痧、捂汗。你的命,不是“扛”出来的。

别在厕所看手机。坐久了容易血压升高,还容易形成血栓,尤其是便秘的人,更要注意。

情绪来了要疏,不是憋。忍气吞声只会让你的血管也“吞不下去”。学会表达、放松、转移注意力。

重要数据: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中,超过60%的人在发病前都经历过一次“情绪爆发”或“剧烈运动”。

下一次你说“上火了”的时候,请多想一步

你说自己上火了,是不是其实最近情绪波动很大?是不是吃得太咸、太腻了?是不是血压一直忽上忽下?是不是背后总是隐隐作痛?

别再用“上火”去搪塞身体的信号。你的血管不会骗人,你的身体不会说谎。每一个“我没事”的背后,可能都藏着一次“差点没命”。

主动脉夹层这个病,不挑人、不讲情面,也不会提前通知你。它不光盯上了你爸你妈,也悄悄地把魔爪伸向了年轻人。

如果你有高血压,一定要控制;如果你有胸口不适,不要硬扛;如果你的生活节奏很快,更要学会停下来听听自己的身体在说什么。我们不是吓唬你,而是希望你别成为下一个“10分钟的悲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主动脉夹层诊断与治疗指南(2022年版)[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2, 50(6): 484-496.[2]林宏. 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症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 2023, 43(3): 210-214.[3]张伟, 刘勇, 李强. 高血压与主动脉夹层的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2): 123-130.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