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一项新数据,令成都的“有车一族”十分头大。
截至2021年3月,成都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紧随北京之后,把上海甩在了后面。
车一多,“ 在哪停车 ” 便会成为一个空前严峻的问题。
纵观整个成都,最令人紧张和担忧的,当属被称为 “ 三环内、市中心、老城区 ” 的区域,由于开发早,土地资源紧张、大多住宅小区车位严重不足。
随着三环内的私家车辆数量飞速上升,车位成交量却依然处在低谷,原因是供应不足,供需矛盾严重,缺口极大。
一场场“抢位大战”“奇葩停车秀”就此在老小区里日日上演。
“ 哎,回来太晚了,只有停在路边了。”
“ 川Axxxx是哪个的车,出来挪一下。”
“ 倒倒倒,好好,回盘子,打死,打死,还可以走,来来,朝我这边。”
“ 哎呀,先来后到哦,是我先看到这个车位的。”
本该和谐的邻里关系,就因为一个车位游走在破裂的边缘。
没有把停车玩得炉火纯青的技术和媲美新说唱的battle技能,建议不要轻易“参战”。
图片来源:钟鸿飞
抢出经验的居民们则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动手能力强的,没有车位,靠自己造:在公共绿地上铺水泥、划线、安装阻车器、标注车牌号,宣誓停车主权;把小区游泳池改造成停车位;
合作共赢派,拿出了“单双号尾数限停”“错峰停车”等招数;
不想参与车位的纷纷扰扰,干脆换辆更小的车来适应车位。
这些都是历史遗留问题。翻看成都三环内的地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老旧的六层单位房与早一批建的商品房多如牛毛,在盖房初期,这些小区并没有预想到后面若干年私家车数量会爆炸式增长,所以车位配比很低,甚至很多小区连地下车位都没有。而老小区多位于核心地段,公共停车场往往“车满为患”,想找到稳定停车位几乎不可能。
每逢停车高峰,我们总能听见老城区人“ 后悔没买车位 ” 的痛呼。
小区停不了,停外面行不行?
答案是残酷的。在三环内大多核心路段,比如春熙路、红星路、猛追湾等、建设路等,全面实行最高停车收费标准;而且这些地方道路狭窄,车流量大,停在路边容易发生剐蹭事故,甚至还找不到“罪魁祸首”;更不要说爱车在露天场地里经受的风吹日晒和随时袭来的罚单,都足以让爱车人士遭受暴击。
费用高、风险高,停路边非长久之计。
在成都私家车存量极高,爆发式增多的大背景下,城区常住居民,只能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停车挑战。
一天的劳累之后,一路疾驰回家,看着近在咫尺的家,兜兜转转找不到可以停下的地方,与归家的幸福的距离,只是一个车位。
提升停车效率,就是提升通勤效率,是美好生活的“刚需”。
一直致力于提升城市幸福感的成都,不会任由这个问题继续困扰老城区人民的上班和回家路。
今年以来,成都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就是其中之一。
4月19日,成都市住建局牵头制定了《成都市中心城区2021年公共停车场建设方案》,将着力加大居住区公共停车泊位供给,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公共停车拥挤问题。
仔细研究这项方案,我们可以发现,其出手之“快准狠”,方案根据成都老小区的实际情况,引入前沿技术,让停车更加舒适便利。
停车泊位不低于14328个
根据《方案》提出的年度建设目标任务,2021年成都中心城区将建设公共停车场33个,其中新建智慧停车场17个,续建、改(扩)建16个,提供使用停车泊位不低于14328个;主城区5+2区域建设17个公共停车场,提供使用停车泊位不低于6804个,铺设停车泊位充电桩率不低于20%,预埋充电设施接口率100%。
据悉,锦江区的攀成钢片区西片区(地下空间)就将新建9000平米的停车场,将提供400个泊车位。青羊区光华西一路将新建14863平米的停车场,预计将提供600个泊车位。成华区新华公园将扩建地下停车场,建成后将提供468个泊车位。
激活存量,“智慧”改造升级已有停车场
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区,建新的停车场更为困难。盘活已有存量则是一条可行之路。
●在这一方面,成都将引导建设和运营单位投入停车新科技应用,将数据接入成都智慧停车管理信息系统,促进停车资源整合利用,推进普通停车场向智慧停车场转变,实现既有停车场项目“提档升级”。
▲位于提督街120号的智慧立体停车场 资料图
●同时,成都市住建局还将配合相关单位逐步推进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停车场注入“智慧”元素,从而盘活各类闲空停车泊位资源,缓解重点区域停车矛盾,实现共享场景,为市民对停车需求提供增量空间。
具体而言,将结合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以片区(社区)为单位,重点培育建成锦江东光片区、攀成钢片区为代表的不少于14个片区中具备“互联网+停车+充电”一体化服务智慧停车场项目。
▲位于提督街120号的智慧立体停车场 资料图
早在2019年7月,成都共享停车APP正式投入运营,成都很多停车泊位已经实现了电子发票全覆盖,打破时间、地点限制,车主通过手机可一键在线开具停车费电子发票。
这些举措无疑为停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整合应用提供了数据基础。
随着 5G、北斗导航等技术日趋成熟,停车行业也定会迎来巨大的变革。今后,当车主停车时,只需点击一键泊车,就可以导航去空置的停车位,停车难的问题会得到缓解。
有效利用公园绿地
成都还将充分利用城市剩余空间,如公园绿地、小游园微绿地,可用于停车泊位建设的城市土地“边角余料”,拓展地下空间利用,推动中心城区林荫停车场建设,改建“裸露”停车场。
停车涉及多主体,需要收集多方的信息数据,企业无法做到跨主体进行信息搜集以及信息多方共享,提高改革的效率,也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对此,方案提出,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BOT等多种形式引进有技术、有实力、有经验的企业参与停车场建设运营。
看完这份方案,相信还在为停车苦恼的老小区人民已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未来的成都,又多了一个幸福的理由。
满满报废汽车停放场的即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