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为何要将叶帅军权移交给陈锡联?多年后才懂主席的深谋远虑

一点点看历史 2025-04-20 02:28:26

引言:1976年,此时毛主席因病逐渐无法主持日常事务,周恩来总理刚刚去世,叶剑英元帅身体也逐渐不支,邓小平又受到政治冲击边缘化,中央高层的权力真空日益严重。

而毛主席又做出了一个让外界惊讶的决定——将中央军委工作交给了陈锡联。虽然陈锡联在军中有一定声誉,但外界普遍认为他并非当时合适的人选。

陈锡联

毛主席为何将兵权托付给他?这一决定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考量?

陈锡联接手中央军委的决策

1976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支撑他继续直接指挥。此时的中央政治局,已经处于一个相当微妙的状态:周总理刚刚逝世,叶剑英元帅的身体也越来越差,邓小平则被政治局的一部分人边缘化,整个国家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

面对这一局面,毛主席做出了一个决定——将中央军委的工作交给陈锡联。

陈锡联,当时61岁,虽然在军中有一定的声望,但他并非传统意义上拥有丰富政务经验的政治人物。

在当时的军事和政治圈里,陈锡联并没有像叶剑英、邓小平那样深厚的政治资本。

陈锡联

然而,毛主席的选择并非一时的冲动,四人帮在不断加紧他们的政治操作,想要控制中央政权,一场全面的政治斗争势在必行。

此时,中央军委的稳定至关重要,陈锡联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最合适的人选。而事实证明,毛主席选人眼光总是独到且准确的。

1976年2月2日,毛主席通过一号文件宣布了这一决定。这份文件内容简短、直白,文件只有两条内容,一条是由华国锋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一条是在叶剑英生病期间,暂由陈锡联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

毛主席的这一选择,也向四人帮发出了强烈的信号——尽管毛主席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但他依然掌控着党和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且毫不妥协。

在毛主席宣布这一决定几个月后,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这场灾难使得整个北方地区的许多城市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而唐山的伤亡更是惨重。震后的紧急调度与救援工作成为当时国家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作为新的中央军委领导人,陈锡联没有进行过多的政治表态,而是迅速指挥军队投入救援。

他不仅协调了军事力量,也联合了地方力量,迅速组织起救灾工作。在陈锡联的指挥下,部队有效地开展了抢救、医疗、物资运输等任务,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民的痛苦。

陈锡联

然而,陈锡联的低调并未减少四人帮对他接管权力的敌意。四人帮依然通过控制部分媒体和党内力量,继续在背后操控局势,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削弱陈锡联的权威。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后,四人帮开始了他们的“最后一搏”。但是,陈锡联坚决的态度和对军队的掌控,使得四人帮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局势得到了有效的平稳。

从少年到红军指挥官的成长之路

陈锡联,或许在许多人眼中并不如其他一些将领那样耳熟能详,但他却是中国革命历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陈锡联出生在湖北黄安县的一个贫苦家庭,年幼的陈锡联过早地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年仅七八岁的陈锡联就开始在地主家放牛。

12岁那年,陈锡联开始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变革思想。随着1927年黄安等地的起义爆发,陈锡联逐渐对革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1929年,年仅14岁的陈锡联加入了中国红军。在入伍后的短短几年里,陈锡联便展现出超凡的军事才能。

陈锡联

1931年3月,那时年仅16岁的陈锡联,便以极其勇敢的行为赢得了战友们的赞誉。

在那场战斗中,陈锡联所处的部队在进攻过程中遭遇了敌人的猛烈炮火。当敌军的炮弹将红军的旗帜炸倒时,陈锡联毫不犹豫地冲了过去,重新举起倒下的红旗,并带领队伍继续向前冲锋。

他的表现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最终红军攻破了双桥镇,活捉了敌军重要人物岳维峻。

陈锡联

在战后的表彰大会上,陈锡联的营长夸赞道:“别看这小子年龄小,打起仗来命都不要了,举起旗就往前冲,就和那小钢炮一样”。由此陈锡联小钢炮的名声也逐渐在部队传开。

在抗日战争时期,陈锡联所在的部队被编入八路军,成为129师刘伯承部下一员猛将。在战场上,陈锡联表现依旧勇猛。

刘伯承

1937年,陈锡联率部下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突袭阳明堡机场,成功摧毁了日军的24架战机,给敌人造成了重大的打击。

解放战争爆发后,陈锡联继续在前线指挥作战。他先后担任了纵队司令员、兵团司令员,带领部队参加了多个重要战役,包括跃进大别山、豫北、淮海战役等。

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陈锡联的指挥能力和果敢决策使得他所率领的部队屡屡取胜。

陈锡联

新中国成立之后,部队要进行现代化建设,但由谁来接管建设炮兵,成为了难题。有“小钢炮”之称的陈锡联则成为了主席心中的最佳人选。

接受建设炮兵的任务之后,陈锡联勤勤恳恳,多年来努力提升部队炮兵实力,并培养了大量相关人才,为祖国部队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深受重托,不负使命

当年在接到主席中央军委任命之后,陈锡联本人十分低调,尽管如此,当局还是有不少人议论纷纷,背后揣测他“夺了”叶帅的军权。

叶剑英

此前中央军委的工作都是交由叶帅处理,又正值四人帮动乱,大家都将叶帅看作保障国家的最后一道防线,军权易主难免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加之叶帅当时因为生病主动请缨到南方养老,不少人就认为这是陈锡联在背后搞鬼。

流言四起,最后还是主席亲自为陈锡联澄清,而主席的一番用心就连当时的叶帅也未曾看透。

叶帅在之前曾多次向主席推荐由邓小平接任自己的工作,但当时邓公受到政治波及,如果加上军委的头衔,自然会成为四人帮攻击的主要对象,在那种情况下,军权容易生变。

邓小平

所以综合考量主席选择了陈锡联,而叶帅不在主持军委工作之后,曾向陈锡联提出自己想要南方养老的想法,但被陈锡联婉拒,二人之间也就此生了嫌隙。

但陈锡联拒绝叶帅实在事出有因,四人帮动乱使得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叶帅虽说不在任上,但其影响力和震慑力依旧深远。

叶剑英

不仅如此,刚刚上任的陈锡联也将叶帅当作自己的底牌和主心骨。在稳定政局和处理四人帮的事情上,陈锡联总是主动向叶帅询问,二人共商计策,长久下来,二人之间的“误会”也早已消失。

当时陈锡联在处理四人帮问题上忧心忡忡,后和叶帅、华国锋等共同商讨决定了暂停开大会,直接将四人帮进行隔离审查的行动方案。

华国锋

1976年10月4日当晚,四人帮小组被隔离审查,在随后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通过了将其四人隔离审查的决定。

之后四人帮动乱彻底被平息,而完成使命的陈锡联主动提出由叶帅继续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他进行协助处理。

就此,陈锡联支持军委工作只有两个月,不少人对他还存在质疑,而身为他老首领的邓小平自然清楚他的为人,面对人们对陈锡联的质疑,他总是说:“陈锡联,他没有野心的。”

陈锡联

1980年,陈锡联向中央提出辞去一切职务。

结语

从当时的放牛郎到后来的红军首领,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真正的“小钢炮”,再到最后完成毛主席重托的功成身退,陈锡联将军自始至终是一个很纯粹的人,他忠于他的信仰,热爱他的祖国,未曾改变。

陈锡联

1999年,这位为祖国鞠躬尽瘁的老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

忆将军一生鞠躬尽瘁,终不负少时满筹壮志。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