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脈”就“无言”?再为《语文》课本纠错!

大林品诗词 2025-04-10 21:10:51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选有此诗,但其中的注释存在问题,比如“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有误,“脉脉”之意应为“相视的样子”或“凝视的样子”。相视之时,可以“无言”,也可以“有言”。

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辑编的《文选》收有此诗。唐高宗时,李善对《文选》作了注释;唐玄宗时,吕延济、刘良、张铣、李周翰、吕向等“五臣”又对《文选》作了注释。后人把李善和“五臣”的注本合为一编,称为《六臣注文选》,并有宋刊本存世。这可能是现存最早的《文选》注本及版本。《六臣注文选》在“脉脉”之下有夹注:“五臣作眽眽”,意思是“五臣”注本中“脉脉”作“眽眽”。“眽”的目字旁,说明此字与眼睛有关。(“眽”也作“脈”,应为形近之讹。)《六臣注文选》在“不得语”下又有夹注:“善曰:《尔雅》曰:脉,相视也。郭璞曰:脉脉,谓相视貎也。良曰:河汉清且浅,喻近也,能相去几何也?盈盈,端丽貎,眽眽,自矜持貎,喻端丽之女在一水之间而自矜持不得交语,亦犹才明之臣与君阻隔不得启沃也。”此注中,李善采信并引用了《尔雅》和郭璞对“脉脉”的解释,即“相视貎”,也就是“相视的样子”。而刘良则将“眽眽”解释为“自矜持貎”,并引申到君臣之间的沟通不畅,这种解释未免牵强附会。相比之下,“相视貎”之训明显更为主流,这一解释为后人广为采信。

《中华大字典》(上海中华书局1915年版)将“脉脉”释为“视貎”,《中文大辞典》(台北中国文化研究所1960年版)将“脉脉”释为“相视貎”。《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眽眽,凝视的样子,相视的样子。”《王力古汉语字典》(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眽眽,视的样子。”并以“盈盈一水间,眽眽不得语”为例。这些解释,都没有说“脉脉”或“眽眽”是无言的。——深情的凝望中,也是可以说话的。

“脉脉不得语”当然是无言的,这恰恰说明“脉脉”没有无言的意思。如果“脉脉”含有无言的意思,后面再说“不得语”,反而重复累赘了。

另外,《语文》释“盈盈”为“清澈的样子”,虽然《古代汉语词典》和《王力古汉语字典》都这样解释,但此解仍然值得商榷。

关于“盈盈一水间”中的“盈盈”有两种解释:一是形容织女之貎,一是形容河水的样子。

《六臣注文选》中,刘良释“盈盈一水间”曰“盈盈,端丽貎……喻端丽之女在一水之间”。

清初《御定佩文韵府》:“盈盈:古诗‘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崔颢诗‘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画堂’,元稹诗‘送客步盈盈,对谈依赳赳’,戴良诗‘簇簇楼台悬日月,盈盈花草烂云烟’,唐庚诗‘邀得大堤诸女伴,踏歌何处和盈盈’。”这里列举了“盈盈”的五个用例,都是形容人或物的姿态美好。《康熙字典》:“古诗:盈盈楼上女。注:盈同嬴,容也。”“盈盈楼上女”也出自《古诗十九首》,此句中的“盈盈”显然也是形容女子的容貌或仪态。

《中华大字典》:“盈盈:水貎。古诗:盈盈一水间。又:女好貎。崔颢诗:盈盈入画堂。”《古诗十九首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56年版)亦称“盈盈,水貎。”笔者怀疑,把“盈盈”解释为“水貎”可能是出于望文生义,因为单看“盈盈一水间”,很容易让人以为“盈盈”是形容河水的。“水貎”也有多种样态,可以形容水清,也可以形容水浅,还可以形容水波不兴,等等。如果“盈盈一水间”中的“盈盈”形容水的样子,那也应该是“清且浅”,而不只是“清澈的样子”,因为前文有“河汉清且浅”之句。《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的解释即为“盈盈:水清浅貎。”

《中华大字典》《古代汉语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都没有举出“盈盈”形容水貎的其他用例,笔者也没有在古籍文献中发现“盈盈”形容水貎的用例。综合来看,“盈盈一水间”中的“盈盈”宜从《六臣注文选》,即理解为形容织女,亦即释是“端丽貎”。如果非要理解为形容河汉之水,那也应该释为“清且浅的样子”,而非“清澈的样子”。

0 阅读:7

大林品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