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年间,京城突现一只40斤的鸡,高人一看仰天大哭:大明要亡

齐省的伯拉 2025-04-21 11:56:14

【前言】

基本上,每个国家要垮掉前都会有些苗头。大明王朝快不行的时候,京城也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儿。在那个封建时代,碰到这种古怪或者不正常的景象,大家伙儿都会觉得这是不好的兆头。

说实话,就连地震这种老天爷发威的事儿,老百姓们都能当成是上天的提醒。但说来也怪,这事儿后来竟然跟大明的发展轨迹神奇地对上了。

【一、亡国预警】

到了崇祯那会儿,大明王朝差不多快走到头了。战火已经烧遍了整个大明地盘上的中国,不光是有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在闹腾,还有好多地方也在打来打去的。

好在现在的京城还没被战火波及,挺平静的,老百姓的日子还过得去。除了照常种地,大家也有别的法子养活自己,不少人都会养点小鸡小鸭啥的。

说起来,一只鸡要是养得壮实,差不多就是七八斤的样子。要是哪家能养出这么一只七八斤的大鸡,那肯定得乐呵上好几天,因为这能卖出个好价钱。大家伙儿心里头都是这么想的。

可就在崇祯那会儿,京城有户人家里竟然养出了一只重达四十斤的大公鸡。这事儿可真够稀奇的,以前压根儿没听说过。而且啊,这只鸡长得跟别的鸡也不太一样,看上去就比别的鸡要雄壮得多,估计跟它那大块头也有关系。

在阳光的照耀下,一般鸡的羽毛会显得五颜六色,但这只鸡却与众不同。它的羽毛是金灿灿的,不仅普通老百姓没见过,就连那些王公贵族也都没瞧见过这样的鸡。而且,它的嘴巴不是常见的颜色,而是赤红色的,头顶上的鸡冠也不是红色,竟是纯白色的。

这只鸡出名后,附近村里的乡亲们都急着来看它长啥样。看过的人,没有一个不夸它长得奇特的。那时候的人思想都挺传统,见了这只鸡的模样,都说它是大吉大利的好兆头。

这鸡的主人心里头那个高兴劲儿,可真别提了。但说到底,他也就是个平头百姓,手里这只鸡,他也想不出啥高招来让它更值钱,干脆就打算把它卖了,换来的钱还能补贴家里头。你瞧瞧这只鸡的长相,就能大概估摸出它的价码了。

头几天,大伙儿基本上都只是瞅瞅,问了价钱后扭头就走人。过了几天,有个有钱的大佬出现了,他对那只鸡特别上心,最后拍板决定,花上一百两银子把鸡给带走了。

这时候,一个道士冒了出来,他瞅了瞅商人手里那只鸡,直接说:“这只鸡可不简单,它是《山海经》里提到的鷔,它出现往往意味着国家要遭殃。大明,怕是到头了……”

道士讲完话后,理都没理商人和鸡的主人,扭头就走了。这东西在正史上压根没提过,不过野史里头和老百姓的传说里,好多人都说他们在国家快不行的时候碰见过它。

当然,“命运难违”这个说法在封建王朝里,深得老百姓和统治者们的心。他们给大明王朝的灭亡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但也有不少人觉得,这只是统治者们在找借口,把明朝的崩溃都归咎于老天的旨意,好让自己心里不那么愧疚。

肯定地说,无论何时,那些被称作“亡国之君”的家伙,没一个能逃过后人的指责。但讲真,崇祯帝这家伙确实挺惨的。不过话说回来,惨的人也有让人不爽的地方。

【二、无力回天】

得聊聊秦二世胡亥这家伙,他可真是把秦国给整垮了,主要就是因为他太残暴。说完他,咱再提隋朝那个杨广,他俩都是把国家搞没了的君王,而且在历史上名声都不好。但这里得说清楚,崇祯帝跟他们不一样,他既不残暴,也不像杨广那样奢侈。

崇祯皇帝啊,那绝对是这些皇上里最省吃俭用的一个。他当皇帝那会儿,也就十几年光景,可过得那叫一个穷酸。说实话,从古到今,哪儿见过皇上还穿着打了补丁的龙袍?穿衣上省点儿也就罢了,就连平时的生活,那也是单调得不行。

只要是皇上,哪个不喜欢没事听听曲子,看看跳舞的呢?但崇祯皇帝在位那十几年,可没见他有这闲工夫。就连他那件打了补丁的龙袍,都是皇后亲手缝的。不过就算是这样,也没能救得了快要垮掉的大明王朝。

崇祯皇帝在生活上挺节俭,但这并没帮上他太多忙,跟他其他做法比起来,节俭那点事儿都不值一提。身为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任皇上,崇祯还是没学会怎么信任手下的人。他的多疑,那可是出了名的。就拿他最后那几年来说吧,好多大明能征善战的官员都死在他手里了。

由于魏忠贤的事儿,崇祯对大臣们信任不多,这也挺正常的,哪个皇帝不多心呢。可在崇祯那会儿,因为他太多疑,被收拾掉的大官有三十多号人,有的被贬了,有的被杀头,像袁崇焕受牵连,孙元化直接被砍头示众……

或许有人会讲,这里头不少人,并非清白无辜,别的不扯,袁崇焕确实是犯过错,但他的过错还没到非死不可的地步。杀了他之后,崇祯皇帝才发现,根本找不到其他将领来带兵打仗。

另外,大明内部其实并不团结,可以说是各怀心思。在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刻,大家还只想着自己的那点利益,这给国家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

那会儿,皇太极和大明眼看就要坐到谈判桌前了,可没想到,最后却让大明那些读书人的激愤话语给搅黄了,这最后的机会就这么没了。

【三、自身原因】

一开始,是崇祯皇帝下令去跟后金交涉的。但因为有宋朝跟少数民族和谈那档子事儿摆着,大家心里头都挺别扭。结果,崇祯顶不住大臣们的压力,最后把兵部尚书陈新甲给处决了,事情就这么结了。

说白了,崇祯就是光有想法没胆量。他甚至都不敢承认,要不是他点头,陈新甲哪敢偷偷跟后金谈判。可面对朝廷里那些大臣的逼问,崇祯没法说是自己想议和,只能把锅全甩给大臣们。

杀了陈新甲来平息大家的怒火,但如果说崇祯是因为胆怯,那倒也不对,他是不愿意当亡国之君。李自成打进大明皇宫时,他选择上吊自杀。大明最后的灭亡不能全怪崇祯一个人,但他的一些举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让大明更快走向了终结。

崇祯这人吧,没啥决断力,还特别容易被别人的话带跑。就像咱们都知道的那样,朝廷里啥时候都不缺那些想趁火打劫、排挤别人的人。崇祯呢,一听风就是雨,搞得他手下的人都对他挺失望的,生怕哪天自己就成了那个被整的对象。

【结语】

崇祯皇帝刚登基那会儿,心里头满是壮志豪情,一心想把大明王朝的颓势给扭转过来。但慢慢地,好多事儿凑一块儿,崇祯的心思也变了。说到底,就凭他一个人,哪挡得住整个王朝衰败的大潮啊。

0 阅读:8

齐省的伯拉

简介: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