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发展普遍比较落后的非洲大陆曾有个国家人均GDP一度超过日本。这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也好到令人羡慕:国家为公民提供免费的电力和住房,政府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补贴,大学生毕业后由国家为其提供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的收入直到找着工作为止......这就是位于北非的利比亚。如今的利比亚变成啥样了呢?自2011年以来利比亚就实际处于内战分裂状态。时至今日利比亚国内局势依旧动荡不安:不同势力之间时不时交火导致国民生命财产安全无法保证。

利比亚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迦太基、罗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曾先后统治过利比亚,而利比亚本土始终没能形成统一的本土国家。191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把利比亚割让给意大利。直到1951年利比亚才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但部落割据的传统却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改变。1969年卡扎菲领导的九月革命推翻了当时统治利比亚的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冷战初期利比亚与美国关系密切,但卡扎菲的民族主义本质逐渐显现。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后阿拉伯国家以石油禁运反击美国导致油价暴涨。当西方世界陷入石油危机时中东产油国却得以趁机大发横财。卡扎菲趁机于1973年9月1日利比亚革命胜利四周年之际宣布将美国在利比亚的石油公司51%的股份收归国有。最绝的是他对此没提到一分钱的补偿。按说这般胆大妄为的举动本该招致美国的报复。可1973年的美国正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分身乏术。逃过一劫的卡扎菲见美国没报复自己开始野心勃勃幻想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成为世界一极。恰逢埃及因为宣布与以色列和解被阿拉伯国家视为叛徒。

觉得机会来了的卡拉菲决心成为阿拉伯国家新的带头大哥继续与美国、以色列对抗。得罪了美国的卡扎菲开始与苏联越走越近。1976年到1980年卡扎菲效仿苏联经验在利比亚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此期间巨额的石油收入使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成为了一个高福利国家。到了1980年利比亚已半只脚踏入了发达国家行列。这一年利比亚人均GDP高达1.1万美元。1980年的1.1万美元堪称天文数字。当时利比亚的人均GDP相当于我国的56倍,而且也超过了亚洲老牌发达国家日本。

当时韩国人均GDP仅为1715美元。香港地区当时人均GDP约为5700美元。即使是顶级发达国家美、法、德当时人均GDP也只比利比亚多2000美元左右。可比利亚此时却没能抓住机会发展工业完成产业升级。卡扎菲出于个人野心继续扛着阿拉伯世界的反美、反以大旗到处搞事情。1981年利比亚与美国正式断交,在此之后美国的禁运和石油价格的回落使利比亚经济出现了七连跌,到了1987年利比亚GDP比起1980年已近乎腰斩。经济上的颓势并没打消卡扎菲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影响力的雄心壮志。

1978年认为自己装备优良、武器先进的卡扎菲介入到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战争中被坦桑尼亚狠揍了一顿。在坦桑尼亚战场折戟沉沙的卡扎菲又介入到南方邻国乍得的内战中,但乍得政府军在法国和美国支持下又揍了利比亚一顿。武力输出受挫的卡扎菲转而试图通过文化输出提升利比亚在国际上的地位。卡扎菲一方面在阿拉伯世界推广自己的思想,一方面积极寻求整合非洲国家。当初欧洲殖民者在分割非洲时人为制造了许多矛盾。非洲各国相继独立后饱受边界争议、部族矛盾、地区冲突等问题的困扰。

这时卡扎菲开始以一个和平使者的形象出来为非洲各国调停各种矛盾冲突。2002年卡扎菲推动了非洲联盟组织的成立代替了之前的非洲统一组织。卡扎菲公开喊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这句口号,非洲兄弟们则在国际事务中投桃报李声援利比亚。2003年初非洲国家不顾美国的反对全力支持利比亚当选为联合国的人权委员会主席国。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导致萨达姆政权垮台。卡扎菲意识到下一个被收拾的可能就是自己了。伊拉克战争后卡扎菲开始有意识地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2004年美国放松了对利比亚的制裁。

在此之后利比亚石油部门的对外开放加速了利比亚融入全球、重返国际社会的进程。在第一轮石油勘探的公开招标中美国公司中标15块中的11块;在第二轮石油区块公开招标中西方国家获得了24块中的11块。2003年之后国际油价再次上涨一度飙升至147美元的天价。利比亚再度迎来经济腾飞:该国GDP从2002年的205亿美元一路飙升到2008年的871亿美元。这一时期利比亚为修复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不惜拿传统盟友俄罗斯做投名状。冷战时期苏联在军事上、经济上都为利比亚提供了大量的援助,然而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已无力再向利比亚提供援助。

从那时起卡扎菲就开始对俄罗斯心存不满。2003年以后卡扎菲为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不仅拒绝与俄罗斯做石油生意,而且还对俄罗斯境内的车臣独立武装表示支持。2008年全球次贷危机发生后石油价格一路下跌。这让靠卖石油生活的利比亚瞬间陷入困境。卡扎菲为缓解自己在国内的统治危机又开始念叨昔日和苏联的兄弟情义。2008年以后利比亚与俄罗斯的关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修复。可皱了的白纸即使抚平也会留下印痕,同样破损的国家关系即使修复也难回当初。表面上俄罗斯与比利亚的关系似乎修复了,可实际上双方内心深处的芥蒂可没那么好消除。

同样比利亚与美国的关系在2003年以后看起来似乎是在逐渐好转,可实际上美国同利比亚之间的芥蒂从未真正消除过。除了美、俄之外卡扎菲还把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其他三个国家也一个不剩全得罪了。当年卡扎菲打过的坦桑尼亚可是东方大国的小兄弟。卡扎菲自从当年被坦桑尼亚教训后就愣说是东方大国暗中介入帮坦桑尼亚打赢自己的。卡扎菲还非说东方大国在坦桑尼亚的援助项目是搞经济侵略。卡扎菲借此号召非洲国家反抗所谓东方大国的“经济侵略”,甚至还在两岸问题这种事关东方大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屡屡出言不逊。

卡扎菲也曾对英国境内的分离主义组织“爱尔兰共和军”提供过支持。至于法国长期以来都把非洲当成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卡扎菲在非洲扩张影响力的行动势必与法国发生冲突。2008年9月在地中海港口城市班加西200多位顶着王冠或手握黄金权杖的非洲国王、酋长们将“万王之王”的头衔授予了卡扎菲。这时卡扎菲有了新的目标:他要推动建立一个“非洲合众国”,还要为这个“国家”组建200万大军。这实际上就是要使非洲联盟在一体化程度上超过欧盟。卡扎菲计划为“非洲合众国”组建200万大军,还计划凭借自己的黄金储备搞一个泛非货币。

这严重威胁到了美、法等西方列强在非洲的利益。这时卡扎菲已凭一己之力把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得罪光了。此时利比亚内部又出问题了。利比亚是一个由部落组成的国家。各部落之间争权夺利且贫富差距很大。卡扎菲所在的部落作为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垄断着国家大部分财富。油价高的时候你吃肉至少大家还能跟着喝汤,但2008年以后随着油价下跌使利比亚国内各种矛盾逐渐激发。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卷包括利比亚在内的多个阿拉伯国家。这年2月利比亚爆发大规模游行。抗议活动迅速向全国蔓延开来并逐渐演变成武装冲突。

从2011年3月19日起介入利比亚内战的英、法、美等多国军队发动了对利比亚的空袭。2011年8月22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2011年10月逃回家乡的卡扎菲被反对派武装俘虏后虐杀。利比亚反对派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很快各部落又分成两派打内战。2015年10月初联合国发布的报告估计:约有300万利比亚人受到冲突影响占其总人口的1/2。截至2020年6月利比亚仍维持着两大势力割据对峙的局面:民族团结政府和支持它的武装控制的黎波里等西部地区;国民代表大会与“国民军”组成的联盟控制着东部和中部地区、南部主要城市及部分西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