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中国邻国对特朗普妥协后,中国官方罕见发声,该出手时不会软

珠玑说 2025-04-24 11:04:56

文/珠玑说

相反,中国最近对美国施压他国限制对华经贸的行为放了个大招——商务部直接撂下狠话:“绝不接受,坚决对等反制”。这一系列接二连三的“出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从背景说起,印尼的江湖地位,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扼守马六甲海峡要道,家里有全球最丰富的镍矿,正是电动车电池的关键材料。

而美国的算盘,是这两年疯狂拉拢东南亚国家,目的就是想削弱中国影响力,特别是要卡住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原材料供应。

从中国和印尼的关系上来讲,中国是印尼最大贸易伙伴,雅万高铁等大项目都是中国建的,但印尼也忌惮过度依赖。

那谈判桌还下藏着什么,虽然具体条款没公开,但业内人士推测核心可能是:关键矿产管控,美国想锁定印尼镍、钴等矿产的优先采购权,甚至要求限制对中国出口。

同时是数字霸权的延伸,TikTok在印尼刚吃了封杀令,现在传美国要推自己的社交媒体替代品。除此之外,加上军事的准入,美方可能谋求更多港口停靠权,特别是在靠近南海的纳土纳群岛。

连锁反应引发的预警就是,电动车行业地震,如果镍供应链被美国截流,中国电池厂商可能被迫转战非洲,成本至少涨20%。

但是,别看印尼现在表面妥协,他们实则留了后手——悄悄和澳大利亚签了锂矿合作,这是给新能源产业链上的双保险。

咱们只要盯紧两件事:下次国际电动车电池报价,还有美军在南海的动向,这两根指针一动,全球格局就要变天。

说完印尼,我们再来看看韩国,面对“关税大棒之下,美国挖坑、韩国跳坑”是怎么一回事儿。特朗普政府突然对所有国家部分产品加征关税,就像突然对所有过路车辆收“天价过路费”这刀砍下来,可谓是直接见血。

咱们这就不得不分析下美国这套连环杀招:先用心理震慑开局,突然无差别攻击,让所有贸易伙伴都懵圈,这招就像街头打架先抡板砖,先把场面搞乱。

然后分化瓦解战,给加拿大墨西哥先豁免,因为北美自贸区是自己人,欧盟日本后来也拿到豁免,最后可不就剩韩国等几个“软柿子”。

接着进行安全牌的绑架,美国掐准了韩国最大的软肋——驻韩美军和朝核问题,就像房东突然涨房租,但租客因为孩子还在房东家寄宿不敢翻脸。

韩国为何明知是坑还要跳?

有三个致命弱点,是经济结构的畸形,财阀经济绑在出口战车上,三星现代等巨头70%命脉系于海外市场,也是安全焦虑症的体现,朝核危机+历史阴影,把美国当救命稻草抓得死紧。

最后是谈判水平掉线,对比欧盟当时拿汽车关税反制,日本拉拢CPTPP另起炉灶,韩国反应明显慢了半拍

那后果,自然不言而喻,就像吞了含笑半步癫,钢铁行业直接少赚上亿美元, 美国牛肉涌入冲击本土牧场,五年涨价的韩牛突然滞销,更糟的是开了个坏头,后来美国要求续签自贸协定时,又把汽车安全标准、药品专利期等霸王条款塞进来。

连锁反应冲击波

当韩国将进口美国车的关税下降,现代汽车股票也应声下跌,更深远的影响在供应链蔓延:汽车零部件出口商开始裁员,轮胎工厂产能缩减。

印尼的妥协则体现在镍矿出口配额上,本该用于本土电动车电池生产的战略资源,如今不得不分杯羹给美国企业。

国际经贸规则在颤抖,WTO总干事黯然离职时曾感叹,单边主义正在杀死多边体系,更危险的信号是,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开始效仿美国,纷纷举起关税武器。

全球贸易体系退化为“强权即公理”的丛林,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咖啡出口商发现,他们的产品突然要面对泰国的报复性关税。

中国市场的磁力却在增强,韩国对华半导体出口在妥协后激增,印尼的镍加工厂迎来大批中资,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恰似经济版的“牛顿第三定律”——美国的每一次施压,都在加速区域经济格局的重组。

当德国总理公开质疑“美国还能否作为可靠伙伴”,当东盟峰会联合声明强调“抵制经济胁迫”,霸主的光环正在褪色。这种信誉损耗如同信用卡透支,短期能买到妥协,长期却动摇体系根基。

如此恶性循环,未来的贸易战场可能会更残酷,数字税、碳关税、供应链审查...新型非关税壁垒层出不穷。

但历史经验表明,任何建立在胁迫基础上的经贸关系,终将如沙滩城堡般脆弱,当印尼开始建设“新首都数字经济特区”,当韩国宣布投入经济发展氢能汽车,新一轮的突围已在酝酿。

正如首尔大学教授金相郁所言,用19世纪的手段解决21世纪的问题,就像用竹篮打水,终究徒劳无功。

这事儿给全世界的启示录就是,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韩国对美出口占总额看着不高,但关键产业,比如半导体设备被卡脖子。

另外,安全牌不能当饭吃,现在尹锡悦政府亲美政策引发民众抗议,支持率暴跌说明问题。同时要有备胎计划,看看越南,同样被美国关税威胁,转头就和欧盟签自贸协定对冲风险。

最讽刺的是,美国这波操作根本没救活自家产业,利润不增反降,说明贸易保护从来都是七伤拳,而韩国虽然跪得干脆,但暗地里加速产业升级,现在电动车电池全球市占率冲到65%。

当印尼的棕榈树依然向着太阳生长,当韩国的5G信号塔继续向世界发送数据流,真正的经济生命力,永远在合作与创新的土壤中萌发。

中国的反击策略

最近美国像开连锁店似的,在荷兰、日本、韩国到处“拉群”,比如要求ASML别卖高端光刻机给中国,逼着三星、台积电断供芯片,还游说欧洲国家别在5G建设用华,。最绝的是美国自己刚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明摆着要卡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脖子。

我们对此进行精准打击,比如限制镓、锗、稀土等“工业维生素”出口,这招直接打中半导体产业链七寸,要知道全球95%的镓都是中国产的,就跟打牌时突然甩出个王炸。

同时拿出法律武器,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和《不可靠实体清单》就是悬在外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有美企高管被约谈的传闻。

并且另起炉灶,拉着东盟、中东土豪搞人民币结算,在巴西阿根廷推动本币贸易,这相当于在美元体系外开分店。

深层博弈逻辑是科技铁王座之争,5G、AI、量子计算这些未来科技就像新时代的“核武器”,谁掌握谁就有话语权,美国智库报告显示,中国在37个关键科技领域有33个领先,这急得美国直接掀桌子。

开展产业链的攻防战,中国制造业正在从“世界工厂”升级到“智造中心”,而美国想通过“友岸外包”把高端制造业迁回自家后院,就像两拨人抢着组装乐高,现在抢的是最关键的几块积木。

同时进经济新冷战,美国拉着G7搞“去风险化”,本质上是要把全球经济切成“中美两个购物车”,逼着各国二选一,但老板们最近集体访华说明——生意人心里有本明白账。

这场经济版“权力的游戏”估计要打持久战,就像两个武林高手,一边互相拆招,一边还得偷偷运功疗伤,说到底,这种大国博弈就像高手下围棋,我们普通人看到的只是落子,背后是整个国力的比拼。

不过有个规律不会变——谁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谁就能赢得最终的话语权,所以说国际博弈就像下围棋,局部让步可能是为了全局活棋,但关键是不能被带节奏。得像中国应对贸易战那样,你搞技术封锁我搞国产替代,始终保持战略定力。

站在历史的长河回望,这场关税博弈不过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朵浪花,但它留下的深刻启示,是在相互依存的现代经济体系中,霸凌手段或许能赢得战术性胜利,却必然付出战略性代价,毕竟,跪着生还是站着死,从来都不是单选题!

参考来源:

观察者网——印尼对美国妥协,计划60天内完成谈判 2025-04-18

观察者网——韩媒着急: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是否会重现广场协议?2025-04-17

商务部新闻办公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美国以关税手段胁迫其他国家限制对华经贸合作事答记者问 2025-04-21

0 阅读:100

珠玑说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