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朝鲜“抛弃”中国卫星,投入俄罗斯怀抱,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选择,更是东北亚地缘政治格局的一次重大转变。
这一举动背后,是朝俄关系的升温,也是中俄朝三国之间微妙的互动。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一些专家认为,朝鲜此举反而减轻了中国的负担,甚至对中国有利!
信源:朝鲜改用俄罗斯卫星是加强对俄合作的例证? 外交部回应 2024-07-05 中国新闻网

去年,朝鲜中央电视台曾悄悄把用了多年的中国“中星12号”卫星信号,切换到了俄罗斯的“Express-103”上,这事儿本身不大,但发生的时机和背景,让它迅速成了圈内热议的话题。
这动作发生在普京访问朝鲜之后,在那次访问中,普京和金正恩不仅见面握手,还签署了一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内容涵盖军事互助、经济合作乃至太空技术等敏感领域。

这白纸黑字的条约,等于官宣了俄朝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所以,这次卫星信号的切换,很多人看作是条约内容开始落地的具体体现。
表面上看,这选择似乎有技术上的合理性,“中星12号”毕竟是2012年的老卫星了,设计寿命15年,用到2024年也确实接近服役晚期。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Express-103”是2020年才上天的,技术更新、状态更佳,覆盖范围也完全满足朝鲜的需求,从纯技术的角度考虑,换个更新、更好的卫星服务上,似乎无可厚非。
但国际关系从来不是简单的技术题,政治的考量往往才是水面下的真正冰山,朝鲜偏偏在普京高调访朝、两国关系急速升温的这个节骨眼上换卫星,这操作的政治信号就太明显了。

这几乎是在向世界喊话,我和俄罗斯现在关系好得很,我们的合作实实在在,与其说是技术升级,不如说更像是一次精心选择的政治表态。
俄朝的抱团其实要理解朝鲜的选择,得先看看俄罗斯这边,自从2022年乌克兰冲突爆发,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彻底跌入冰点,在国际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孤立。
为了打破这种局面,俄罗斯不得不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东方,寻找新的战略支点和伙伴,而长期受制裁、同样与西方对立的朝鲜,自然进入了莫斯科的视野。

对朝鲜而言,这无疑是个难得的机遇,长期在国际制裁下苦苦支撑,经济发展受限,朝鲜急需外部的输血和支持。
俄罗斯的主动靠近,意味着可能获得急需的技术援助、经济合作乃至更重要的军事安全保障,有了俄罗斯这个“背靠背”的伙伴,不仅能缓解自身压力,还能在未来与美国等对手的博弈中增加一些筹码。
而俄罗斯拉拢朝鲜,也不是单方面付出,在东北亚地区拥有一个坚定盟友,可以有效牵制美国及其盟友(日本、韩国)的精力,为俄罗斯在欧洲方向减轻压力。

同时,通过向朝鲜提供技术、援助甚至更敏感领域的合作,俄罗斯也能借此扩大自身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提升其全球博弈中的地位。
所以,俄朝这次走近,更像是一场各取所需、心照不宣的战略合作,是双方在当前困难环境下的一种现实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朝鲜弃用中国的卫星,对中国意味着什么?有人可能会解读为中朝关系出现裂痕,但事情恐怕没那么简单,甚至有观点认为,这种局面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可能对中国在东北亚的战略布局带来一些微妙的利好。

长期以来,朝鲜半岛问题一直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难点,中国既要维护半岛的和平稳定,避免生战生乱;又要应对来自美日韩的压力和战略围堵;同时还要处理与朝鲜的特殊关系。
这使得中国在半岛问题上常常需要小心翼翼地走钢丝,平衡各方利益,耗费了大量的战略资源和外交精力。

现在俄罗斯更深地介入朝鲜事务,直接与朝鲜强化包括军事安全在内的合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将一部分原本可能落在中国的“担子”接了过去。
比如,“中星12号”的服务到期,中国无需再投入资源去维持或更新针对朝鲜的服务,自然省事。
更重要的是,以往西方国家常常借口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甚至援助,向中国施压,指责中国“纵容”朝鲜,如今俄罗斯站到前台,中国反而能从这种直接的指责中稍微抽身,少了一个被攻击的靶子。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朝关系就此疏远。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格局下,中朝之间基于历史、地理和共同利益的联系依然存在,双方仍会保持必要的沟通与协调。
而且,中俄朝三国在反对美国霸权、维护地区战略平衡方面,存在着共同的战略诉求。俄罗斯在前面与美日韩直接周旋,中国则可以获得更大的战略回旋空间,更灵活地处理半岛事务,避免直接卷入对抗前沿,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

同时,通过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中国也能间接对朝鲜施加影响,确保地区局势不至于完全失控。
所以,朝鲜换卫星这件事,与其看作是对中国的疏远,不如理解为东北亚地缘政治力量格局的一次微调,它反映了俄朝关系的显著升温,也可能让中国在处理棘手的半岛问题时,获得一些新的操作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