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日子,对岸“台独”势力的叫嚣,可以说是越来越疯狂了。今天宣扬“两国论”,明天闹“独立外交”,一副不作不死的架势。
可与台湾当局无耻政客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真正驻扎在海峡防线的台军,近日正忧心忡忡。
就在本月下旬,解放军成功试爆了一颗大当量“亚核武器”。
这颗炮弹虽然只是常规武器,没有装载核动力,威力却不下于“蘑菇云”,因此在国际军事界有着“非核氢弹”的美誉。
该武器可谓是对岸台军的“克星”,让他们寝食难安。
看着对岸台军食不下咽、睡不安稳的纠结样子,港媒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
香港《南华早报》发表社论,公开表示:“台军完全无法抵挡解放军的步伐,继续负隅顽抗是死路没前途,不如拥抱统一!”
1.新武器的威力这颗让对岸台军如坐针毡的我军炮弹,正式名字应该叫做“镁基固态弹”。
它的主要构成材料是固态氢化镁,一种在原子弹、氢弹制作过程中被广泛应用的储氢化合物。
由于其本身没有储存任何放射性物质,故而属于常规武器范畴。
别看形成不了“蘑菇云”,这颗大当量的“非核氢弹”,威力可不比核武器小。
解放军试爆成功的,是一颗两公斤的炮弹,可它却释放了超过同等质量TNT炸弹十五倍的热能,升起的火球温度达到了一千摄氏度以上。叫它“亚核武器”,丝毫不为过。
这颗“非核氢弹”之所以能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其主要构成材料氢化镁,有一个十分类似于放射性物质的功能:自体“再分解”。
氢化镁的燃烧原理,是高热分解释出氢气,与氧接触发生爆炸反应。
在这一过程中,爆炸产生的高热又会再次产生氢化镁的分解效果,使之形成“热循环”。
这种“热循环”,和原子弹、氢弹的引爆原理,是十分相似的,因此产生的热能和冲击力、破坏性也是极大的。
虽然爆炸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核反应,但这种炮弹造成的军事打击,不亚于核武器。
解放军现已完全掌握这种“非核氢弹”的制作、使用原理了,用于实际战场上是迟早的事儿,对于对岸台军而言,真是晴天霹雳一般的不幸消息。
2.台军无力阻挡“非核氢弹”适用范围极广,其最适合执行的作战任务,非摧毁地下工事莫属。
这可正好戳中了对岸台军的“命门”,他们负隅顽抗妄图抵挡解放军“武统”的最大底气,便是多年以来辛苦修建的大批地下工事了。
宝岛台湾以地势、地貌复杂多变闻名于世,纵横交错的山脉沟壑的表面,是郁郁葱葱的深森茂林,对部队隐匿、潜藏极为有利。
对岸台军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岛上山区修建了数不胜数的坚固工事,其中大部分深入地下。
对岸台军打的如意算盘,无非是当“洞里耗子”,要是解放军真的进行“武统”,就窝起来和我军部队干耗着。
在“非核氢弹”成功研发之前,我军应对此“龟缩战略”的预案,使用大量的钻地弹进行“定点爆破”。
但是用钻地弹对付对岸台军修建的地下工事,有几点不利因素。
其一,钻地弹体量大,携带不方便;其二,其使用过程中,对平台要求比较大;其三,其对操作准确度要求很高,一旦稍有方向偏差,便会成为一枚打出的“废弹”。
而如今的“非核氢弹”,可以完美弥补钻地弹的缺陷。它是小体积、大当量的火力武器,可以极大减小运输压力;
它的装载适应性极好,不但陆上导弹、海面舰艇都能“搭快车”,甚至还能配合无人机作战一起使用;
它尤为适合在地下狭小空间引爆,打击区域十分广阔,一波儿“重火力覆盖”下去,即使方向调整精度有差,也无伤大雅。
这样的“六边形战士”型重火力武器,还“专克”地下堡垒等工事,可谓对岸台军的噩梦。
更要命的是,它还是不折不扣的常规武器,如果解放军“武统”部队真的使用了它,台湾当局甚至都无法“哭诉”我军使用核武器跟国际社会“卖惨”。
3.港媒指了明路正是因为这款“非核氢弹”的存在,台湾军方最近不但没有附和“台独”政客们的口出狂言,甚至不断试图为一团乱麻的政坛“降热度”。
毕竟政客们一张嘴叭叭很轻松,军方却是真的切实面临被解放军“暴揍”的危险啊!
可祖国统一的大势,哪里是对岸台军战战兢兢,就能当作不存在的呢?
无论是王毅外长维护“两岸一统”铿锵有力的发言,还是国防部回怼“台独”分子掷地有声的宣告,都明确传递着一个信号:台湾宝岛,祖国一定会收回!
如果祖国的领土统一,最后真的诉诸“武统”方式,对岸台军无疑是最遭罪的。
解放军“非核氢弹”这款“大杀器”一出,台湾军方也断绝了曾经的“可以一战”的幻想了。
他们现在清楚地明白了,解放军部队要是哪天打过来,自己压根儿无力抵抗。
眼瞅着前景“一片惨淡”,也难怪对岸台军最近这段日子以来,内部气氛特别丧。港媒旁观了这一切,给他们指了一条明路:拥抱统一!
经历过前几年“港乱”风波的香港人,更加明白“统一”两个字沉甸甸的份量,知晓“台独”是在往死路上走。
港媒给对岸台军的建议,可以说是肺腑之言,可台湾当局以赖某人为代表的民进党政客们,还在捂着耳朵向前跑。
港媒的真知灼见,台湾军方能够听进去多少,现在还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始终确凿无疑的:两岸必将实现统一,宝岛终将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