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方必须接受美国的领导!中国只能在美国划的范围内发展!

蕙言史说 2025-04-26 10:50:29

现在看新闻,我都会下意识的看一眼时间,因为有很多的新闻真的让我有穿越的感觉。

美国媒体最近竟然宣称,中国必须要接受美国的领导,只能在美国的规划下进行发展。

这真的是2025年的新闻,难道不是2005年的?这种言论的本质还是对冷战思维的复刻。

这也难怪,毕竟“冷战”是美国建国以来唯一打的一场硬战,两次世界大战虽然美国都是战胜国,但美国可是两头下注。

两边阵营都卖军火,只是最后看哪边要赢了,下场帮哪边。

只有和苏联,算是“单挑”,所以这一次的胜利让美国产生了路径依赖,想在和中国的对抗中复刻当年对苏联的成功经验。

但“美国赢了冷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冷战确实是以苏联解体而终结的,苏联解体的本质是内部系统性危机长期积累的结果,而非美国通过外部施压直接“击败”苏联。

当时苏联内部存在着许多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一是经济体制的致命僵化:结构性矛盾无法自愈。

苏联重工业优先战略导致经济严重失衡,到1980年轻工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25%,居民生活物资长期短缺。

计划经济无法通过价格信号优化资源配置,1980年代苏联能源消耗强度是美国的2.5倍,却只能产出同等GDP的40%。

虽然苏联在航天、核能等领域取得突破,但缺乏市场激励机制导致技术转化率低下。

1985年苏联每万名科研人员专利数仅为美国的1/8,计算机技术差距在1980年代后期被拉开20年。

军工复合体虹吸85%的科研资源,民用技术迭代停滞。

1970年代石油美元掩盖了体制缺陷,但1986年国际油价暴跌导致苏联外汇收入锐减60%,外债规模在1991年突破700亿美元,经济造血功能彻底崩溃。

二是政治生态的癌变,特权阶层的自我腐蚀。

勃列日涅夫时期形成的特权阶层(约300万人)垄断权力与资源,通过“影子经济”攫取国家财富。

1980年代黑市交易额占GDP的20%,权贵阶层人均消费水平是普通民众的40倍。

既得利益集团阻挠市场化改革,1987年《国有企业法》试图引入自主经营,但87%的厂长通过贿赂保留计划指标配额,市场化改革沦为权力寻租新渠道。

官方宣传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与民众实际生活脱节。

1990年民调显示,仅12%的苏联民众相信共产党能带领国家走出危机,信仰真空加速体制崩塌。

三是社会结构的断裂:离心力超越凝聚力。

强制俄化政策激化民族矛盾:波罗的海三国1989年组建“人民阵线”,乌克兰西部独立支持率从1985年的17%飙升至1991年的76%。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占中亚加盟国预算的60%,但资源分配不均加剧分离倾向。

1989年苏联人均肉类消费量比1980年下降28%,住房短缺导致40%的城市家庭三代同堂。当基本生存需求无法保障,联盟认同自然瓦解。

青年群体对西方文化的向往与日俱增:

1990年莫斯科黑市交易中,75%的牛仔裤和摇滚唱片买家为25岁以下人群,体制的可持续性在代际更替中丧失根基。

四是改革路径的致命失误:激进与保守的双重陷阱。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浪漫主义,“公开性”改革释放出不可控的政治能量,1989年首次差额选举中,30%的苏共地方领导人落选。

1990年非正式政治组织突破6万个,改革主导权从克里姆林宫流失。

经济转型的休克疗法,1991年“500天计划”试图强行切换市场经济,但价格管制取消后通胀率飙升至2000%,卢布兑美元汇率从0.6:1暴跌至100:1,民众储蓄瞬间蒸发。

军队国家化的失控,1990年《驻军地位法》赋予加盟国对境内驻军的管辖权,导致苏联军队陷入“效忠困惑”。

八一九政变中空降兵部队拒绝执行镇压命令成为压垮联盟的最后一击。

这就好比两个武林高手比武,打着打着,其中一个突发心脏病暴毙了,但赢的那个却误以为是自己武功高强。

你武功再高强,还能给人打出心脏病了?

如果说美国真的做对了什么,就是冷战时期,美国的经济和民生做得要比苏联好,所以国内更稳定。

可是现在我们来看美国和中国,即便要延续冷战思维,拿到苏联的剧本的其实是美国而不是中国!

苏联犯的那些毛病,现在也都出现在了美国的身上。

这并不是偶然,帝国到了晚期都会有类似的情况,这就是历史规律。

美国试图将自身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强加于中国,并通过舆论施压、技术封锁(如对华为、中芯国际的制裁)和贸易战(如2018年以来的高额关税)遏制中国崛起。

这种逻辑源于美国对全球权力结构变化的焦虑——中国GDP已达美国的70%,在5G、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美国自二战后建立的全球霸权体系,长期依赖军事威慑(如全球八百多个军事基地)、美元霸权(国际贸易50%以美元结算)和价值观输出维系。

但随着中国崛起(GDP达美国70%)、技术突破(如中芯国际14纳米芯片量产、华为5G专利全球第一)和“一带一路”合作覆盖149个国家,美国对国际秩序的主导权逐步弱化。

这种权力转移触发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恐慌”,试图通过舆论施压延缓中国发展步伐。

中美经济互补性逐渐被竞争性取代: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稀土加工占全球80%,新能源车出口量超美国3倍。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技术封锁政策反而加速中国自主创新,2023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达35%,较2018年提升15个百分点。

美媒的论调本质是试图将中国锁定在产业链中低端,维持“中心—边缘”的全球经济分工体系。

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美国试图强化与盟友的利益绑定。

在“四方安全对话”框架下,以“自由航行”为名联合日、澳、印在南海制造事端,同时将中国维护主权的行为污名化为“咄咄逼人”。

这种叙事旨在为军事围堵和技术封锁提供道德合理性。

而中国呢,中国的对手从来不是美国或者任何一个国家,我们的对手只有历史,只有历史的规律。

美国拖死了苏联,美国现在自己又垂垂老矣,想要打破这种历史的循环,就必须要跳出霸权主义的思维才可以。

所以现在我们提倡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我们要赢的决不是某一个国家,而是要战胜历史的规律,不要让历史继续无意义的轮回。

只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美国,是无法理解中国的格局和情怀的。

1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