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别和亲人赌气,无论是父母、伴侣,还是子女

幕卷情感 2025-02-17 09:30:48

毕淑敏说:“不要和任何人赌气。

有的时候,你本无过错,只是不能如意。

此时,不妨把它放下,轻轻地,不再回头。”

赌气,常常是一时气愤与情绪冲动的产物。

人心复杂,难以揣测,赌气只会加深彼此的误解。

在家庭中,爱与理解犹如温暖的阳光,不可或缺;而猜忌与争执则是寒冷的冰霜,破坏和谐。

家,应当是讲爱的地方,并非争斗的角斗场。

欲家和万事兴,放下脾气至关重要,尤其在面对亲人时,更应如此。

莫让赌气之火,伤了最亲近之人的心。

和子女赌气:赢了感情,淡了亲情

有人说:“没有任何东西比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和赞扬,更能使他们感到快乐了。”

然而,现实生活中,不乏有父母在与子女相处时,会和子女置气。

在父母眼中,这或许是一种教育策略,但从孩子成长的角度来看,这往往可能成为一种难以愈合的伤害。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故事。

一位小男孩与父亲约定,下午要一同做木工活。

可是,吃完饭后,男孩被小伙伴相邀玩去了。

由于贪玩,他忘了和父亲的约定。

回家后,他满怀愧疚地跑前跑后,帮父亲打下手,拿工具。

可不管他如何卖力和讨好,父亲始终冷漠以对。

小男孩的心情,由内疚到沮丧,进而由愤怒到失望,由失望到赌气。

他在心中暗自决定:“既然你不理我,那我也不会再理你了。”

多年过去了,男孩早已长大成人,但那个下午父亲的冷漠,却成了他内心无法愈合的痛。

每当忆起,那份冰凉、无助与绝望的感觉便再次涌上心头。

许多父母误以为,通过与孩子置气,能让他们深刻记住自己的错误。

殊不知,这种所谓的“惩罚”,实则是一种情感的伤害,而非真正的教育。

它不仅让孩子陷入绝望的深渊,更会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投下了长长的阴影,让亲子间的感情渐行渐远。

一位资深家庭教育家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常常歌颂父母之爱的无私,却忽视了部分父母会与孩子斗气的事实。”

赌气,实则泄愤,而非教育之道。

与子女赌气,即使赢了感情,也会淡了亲情。

在孩子成长路上,小事上的赌气或惩罚尤为不可取。

这不仅会令孩子心生恐惧,更会让他们缺乏自信,成年后安全感缺失。

明智的父母都懂得退让,并能够正面引导孩子。

在给孩子台阶下的同时,也能给自己一个情绪的出口,让孩子在和谐氛围中健康成长。

和伴侣赌气:赢了争吵,输了温馨

一位博主曾将自己丈夫在雨中淋湿的照片发布于网络,瞬间引发热议。

女子与丈夫家在河北,因为琐事而争执。

丈夫一时冲动,坐在院中淋雨,坚持要妻子认错才肯进屋。

画面中,男子身着短袖短裤,坐在电动车上,任由瓢泼大雨将自己全身淋透,也不肯挪动半步。

据博主透露,丈夫平日里脾气温和,以往争吵总是主动求和。

家中大小事务皆由自己做主,丈夫虽有异议,也往往保持沉默,以免加剧矛盾。

结婚十多年来,两人争吵,丈夫总是以认输平息事态。

然而这次却一反常态,坚持要妻子认错。

雨势渐大,他全身湿透,仍固执地坐在雨中,以此作为对妻子的惩罚。

妻子未曾料到丈夫此次如此倔强,很是无奈,只好将这一幕拍下,发布到网上。

网友纷纷留言,不少人劝解。

有人认为,虽然这种自罚式的赌气行为不可取,但比起家暴男,这样的丈夫已算难得,劝博主还是服软认错,将丈夫劝进屋。

虽然博主未透露最终结果,但这场赌气之争,无疑让两人的温馨氛围大打折扣。

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中有句话:“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与人赌气,无异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和伴侣赌气,或许赢得一时的胜利,却输了长久的温馨与和谐。

面对争执,不必争一时之气。

亲密关系中没有真正的赢家,学会体谅,多一分包容与理解,方能让婚姻之树常青,让幸福绵长。

与其赌一时之气,不如学会与自我和解,让爱与理解成为关系中的主旋律。

和父母赌气:亲情不在,空留遗憾

知乎上有人问:“我要不要和父母赌气?”

有网友回答说:“如果和父母赌气,是为幸福而赌,那就去赌吧;

若是拿自己叛逆来赌气的,最好不要做。”

每一位“父母”,或许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但千万别和他们赌气。

逞一时之快的赌气,可能会留下终生的遗憾。

就像麦家的故事。

麦家,浙江富阳蒋家村人,童年因家庭出身屡遭同学欺凌,连老师也对他心存偏见。

小学时,他参加运动项目夺冠,却遭取消资格,只因冠军是他。

12岁时,他为维护父亲的尊严与同学冲突,反被父亲当众打了两个重重的耳光。

鼻血长流的他,从此与父亲渐行渐远。

此后,他上了大学,远离家乡,一走就是二十多年。

即使写信,他也只写给母亲,对父亲则缄口不言。

人到中年,他回归故乡。

可80岁的父亲已痴呆,白发苍苍的老人竟无法认出他来。

他跪在父亲面前呼唤“爸,我回来了”,却只换来父亲的沉默。

那一刻,他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遗憾的是,父亲已无法回应。

他想留在父亲身边,渴望求得父亲原谅,但父亲最后还是因病去世。

多年后,他以《人生海海》一书,将父亲写入其中,终于达成了与父亲、与自我内心的和解。

正如林清玄在 《台北闹饥荒》中写道:“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是此生最疼我们的人,有父母的家,是我们最好的避风港。

人生无法重来,莫因一时赌气,给亲情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趁父母健在,让爱及时传递。及时尽孝,及时陪伴,不要让对父母的爱,成为此生最大的遗憾。

弘一法师说:“无论是父母,还是伴侣,或是你的孩子,都不要和他们较劲。赢了伤的是你们的感情,输了伤的是自己的心情。”

家,是我们此生最温暖的港湾,也是困境中的坚实依靠。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家人更为重要,孩子、伴侣和父母,都是我们此生最应当善待的至亲。

别让一时的较劲,成为日后难以承受之重;

更别让今日的意气之争,化作未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让我们以智慧为盾,守护自己的家人;

用温情为桥,维系家庭的和谐。

让爱如泉水般自然流淌,让家庭洋溢着幸福与温馨。

作者 | 幕卷·Kelly,职业经理人,多平台签约作者。

0 阅读:0

幕卷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