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上半月,环渤海动力煤市场呈现罕见的"十三连稳"行情,5500K/5000K/4500K规格煤价分别定格在676/597/526元/吨。这一稳态得益于大秦线检修造成的2.7%港口库存下降、进口煤同比6.4%的减量,以及榆林坑口价15元/吨的成本支撑。然而,这种平衡正在被打破——最新数据显示,CCI5500指数已下跌1元至671元/吨,贸易商报价出现5元/吨左右的下浮空间。
市场松动的三大推手库存高压难解尽管大秦线检修减少煤炭集港量,但北方港口库存仍处2940万吨高位。封航解除后日均调出量仅小幅回升,去库进度远不及预期。某朔州贸易商坦言:"现有库存足以覆盖淡季需求,挺价策略已失去意义。"需求端持续塌方沿海八省电厂日耗降至171万吨,火电机组集中检修叠加可再生能源挤压,煤炭消费进入"青黄不接"阶段。更严峻的是,非电行业采购意愿低迷,唐山港贸易商反馈:"准煤CV5000报价605元/吨竟无人问津。"成本支撑弱化产地煤价结束上涨态势,鄂尔多斯5500K坑口价出现松动。随着铁路运费优惠到期,集港成本边际下降,贸易商"高买高卖"的运营模式难以为继。破局关键:五月或现转机市场并非全无希望,两个潜在变量值得关注:
进口替代效应:印尼HBA新政推高进口成本,部分终端已转向内贸采购,5500K煤种询价量近期增加12%气候异常因素:华南提前出现35℃高温天气,若持续可能激发补库需求行业人士预判,当前降价潮本质是"以价换量"的库存出清策略。若5月中旬前完成去库,叠加夏季备货启动,价格或迎来U型反弹。但短期来看,在电厂存煤可用天数高达22天的背景下,市场仍需警惕"跌价-抛货"的负反馈循环。
本文基于公开数据客观分析,不构成交易建议。转载需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