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宋涵
出品:全球财说
2024年,上市险企普遍依靠投资端推动盈利能力大幅增长,中国太保也不例外。但业绩飞升同时,中国太保分红低于市场预期,打破近年来不低于30%的分红惯例。叠加高管层普遍降薪,中国太保业绩大增背后,似乎深藏经营焦虑。
投资驱动净利大增 分红却显“小气”2024年,中国太保营收4040.89亿元,同比增长24.74%;净利464.41亿元,同比增长66.39%。
然业绩大增,投射到股东回报上却稍显不足。据中国太保2024年分红方案透露,按每股1.08元(含税)进行年度现金股利分配,拟派息103.90亿元。A股五大上市险企中,中国太保现金分红同比增长仅5.9%,增幅较小。现金分红总额占归母净利比例为23.1%,打破近年来不低于30%的分红惯例。
纵观A股五大上市险企均出现了业绩暴涨,多数险企分红方案不给力的情况。分红金额虽然同比有所增长,但部分险企分红比例下降,例如中国人寿分红比例为17.2%。
究其原因是会计准则调整,加剧了险企利润的波动性,使其长期盈利能力难以估量。更多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会直接影响当期利润。换句话说,险企净利表现与资本市场关联性增大,这就很考验险企长期投资能力。
回顾中国太保业绩飞跃与其他上市险企一样,主要源于资本市场回暖,投资收益推动。2024年,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1203.94亿元,同比增长130.5%。同期,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5.6%,综合投资收益率6.0%,分别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和3.3个百分点。
现下资本市场变幻莫测,人身险公司普遍面临“资产荒”情形。靠投资端驱动险企盈利,利润高增长情形能否延续,是险企经营的难点,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长端利率下行压力下,2024年中国太保净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为3.8%。
与投资端表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太保保险服务业绩微涨3.36%。且较2023年增速-1.71%,波动较大。2022-2024年期间,公司保险服务收入增速分别为6.58%和5%,有所下滑。
单从保险主业来看,中国太保似乎深谙“中庸”之道。按原保险保费收入计算,不管是太保寿险还是太保产险,均排在国内险企第三的位置。聚焦于其内部,产寿险业务结构效益还尚不均衡。
2024年,虽然太保产险保险服务收入占比68.48%达1913.97亿元,但归母净利占比仅16.4%为73.76亿元;太保寿险保险服务收入占比较小,仅29.88%达835.19亿元,但贡献归母净利近8成达358.21亿元。
寿险多元化渠道难题待解 代理人持续缩减2024年,太保寿险规模保费2610.80亿元,同比小幅增长3.3%。但保险服务收入同比减少2.3%。其险种结构调整还在持续,渠道保费分化明显,发展痛点不一,多元化渠道转型仍是一道待解难题。
从险种结构看,2024年传统型保险仍占据太保寿险的C位,规模保费占比65.90%,同比增长7.84%。值得一提的是,分红型保费增长势头愈发猛烈,太保寿险分红型新保期缴规模保费同比大幅增长1016.29%。尽管如此,太保寿险分红型整体规模保费却同比下滑了6.31%。
同期,太保寿险保费占比较小的万能型和短期型保险规模保费则背道而驰。万能型保费两位数爬升,同比增长13.67%。短期型保费则同比下滑20.24%。
从渠道表现看,太保寿险团政渠道规模保费持续收缩。继2023年同比下滑14.7%后,2024年仍为两位数下滑,降幅收窄至12.4%。公司规模保费由2022年212.07亿元,降至2024年158.50亿元。
太保寿险银保渠道规模保费虽持续增长,但增速由2023年12.5%,降至2024年的7.4%。同时,2024年该渠道公司新保业务同比减少51.87亿元,降幅达15.6%。这对于太保寿险打造价值银保,增强银保发展动能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
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支柱作用继续凸显,占比77.55%。该渠道规模保费同比微涨3.6%达2024.79亿元。不过作为“主力军”的代理人自2019年后持续缩减,至今收缩态势仍在持续。2024年,太保寿险月均保险营销员同比减少2.6万人,降为18.4万人。期末保险营销员较2023年末缩减1.1万人,降为18.8 万人。
衡量人身险企成长性的核心指标新业务价值,于2024年上市险企中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不过,或基于当前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长,利率下行压力等因素,2024年部分上市险企普遍下调投资收益率至4.0%,贴现率普遍对应下调至8.5%。此举也直接影响了各家新业务价值体现。
2024年,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0.9%达132.58亿元,新业务价值率16.8%,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而经济假设调整前,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57.7%,新业务价值率同比上升8.6个百分点。
太保产险非车险保费高速增长 综合成本率高财险业“马太效应”凸显,财险老三家三足鼎立局面未改。
数据显示,2024年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保产险三家净利分别为331.9亿元、150.21亿元、73.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6%、67.7%和12.2%。太保产险依然是老三家中净利规模最小,增速最慢的一家。
2024年,太保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6.8%达2012.43亿元。近年,公司非车险业务两位数增长,使得车险和非车险业务保费逐渐缩小差距。2024年两项业务保费占比分别为53.32%和46.68%。
综合成本率作为衡量财险公司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数值越低代表盈利能力越强,超过100%即意味着承保亏损。
综合来看,2024年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8.6%,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导致承保利润同比减少14.68亿元,降幅达35.5%。其中,承保综合赔付率70.8%,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承保综合费用率27.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同业对比来看,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两家综合成本率分别为98.5%和98.3%,分别录得承保利润70.85亿元和54.63亿元,太保产险与前两家相差较大,承保利润仅26.72亿元,始终落后一步。
具体来看,受大灾等因素影响,太保产险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8.2%,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主要受承保综合赔付率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达73.3%所致。同期,因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公司非车险承保综合成本率99.1%,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同样因赔付率上升所致。
值得注意的是,太保产险非车险业务四大险种中,责任险、健康险、企财险3大险种的承保综合成本率超过盈亏线,致使相应险种承保利润亏损。农业险虽未超红线,仍以98.7%的高综合成本率处以危险边缘。
人事调整加剧 高管大幅降薪因投资推动业绩大涨的中国太保,年报期刚过就宣布了一则人事变动。
4月8日,蔡强因工作变动卸任中国太保非执行董事以及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决策及ESG委员会委员职务。据悉蔡强下一站将赴任保诚任区域CEO,负责马来西亚、印尼、越南市场及代理人渠道事务。
对蔡强个人职业生涯来说中国太保仅是一个跳板,但其离职对中国太保而言或影响不小。
蔡强保险经验丰富,早期在法国安盛保险集团(香港公司)任个险总经理、首席执行官;在友邦工作十余年之久,曾任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友邦集团区域首席执行官;后转战微医集团任副董事长兼总裁。
蔡强与中国太保结缘始于2021年4月,其通过市场化选聘方式进入太保寿险任总经理一职。彼时正值“长航行动”正式启动,被委以重任。参与主导了太保寿险长航转型,推动了太保寿险营销队伍建设。直至2024年4月三年期满卸任。
对于蔡强离任,市场普遍顾虑是否会对中国太保既定投资计划、投资方向产生影响。
事实上,继2023年12月在中国太保集团工作6年有余的原董事长孔庆伟到龄退休,原集团总裁傅帆擢升董事长,老将赵永刚回归出任总裁后,太保人事变动颇多。旗下核心保险子公司核心管理层更是调整的重点。
2024年,太保寿险原董事长潘艳红到龄退休,由集团总裁赵永刚兼任太保寿险董事长一职。原总经理蔡强任期届满离任,由李劲松接棒担任太保寿险总经理。太保寿险“长航行动”改革还在途中,短短3年时间一把手变阵,是否会对转型节奏产生影响,备受关注。
同年,太保产险原总经理曾义卸任。3个月后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陈辉履新太保产险总经理一职。
2025年3月,太保产险董事长顾越因年龄原因递交辞呈,卸任太保产险董事长、董事以及董事会战略与资产负债管理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的职务。后选举太保集团副总裁俞斌担任太保产险董事长,任职资格尚待监管核准。
至此,太保寿险和太保产险核心管理层落定。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中国太保高管薪酬大幅缩水。2024年中国太保董监高人员(现任及离任)从公司获得的应付税前报酬总额为2280.7万元,较2023年同比下降39.56%。从各家上市公司内部来看,中国太保降薪幅度最大,新华保险逆势上涨。
中国太保高管年薪一改往年动辄三四百万,2024年半数高管年薪维持在200万元内,剩余高管年薪则低于40万元。年内薪酬最高管理人员为总精算师张远瀚257.5万元。其2022-2023年身兼财务负责人和总精算师两项职能薪酬分别为537.4万元、488.4万元。
中国太保业绩大涨,薪资下调,可能是企业降本增效的一环。如何在保证稳健经营基础上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留住人才还需经受时间考验。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