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背30年房贷,35岁被裁员!这届90后:我们还没长大,就被生活压得直不起腰

一、凌晨两点的银行短信:20岁小伙盯着房贷账单掉眼泪
2025年3月的一个深夜,深圳24岁的小陈直勾勾地盯着手机屏幕。刚还完3月份的房贷,他银行卡里只剩下87块钱。这条每个月10号准时来的扣款短信,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在他年轻的生活里划开一道口子——30年的房贷,每个月要还7800元,一直要交到他54岁。

“我刚毕业不到两年,首付60万,爸妈把养老的钱都拿出来了,我自己还借了20万的消费贷。”小陈说话时带着哭腔,“现在每天一睁开眼,就想着欠银行的债。不敢生病,不敢请假,连谈恋爱都不敢,怕花钱。”

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街头采访里,20多岁的年轻人几乎每个人都背着房贷:北京的姑娘小李每个月还1.2万房贷,工资到手后三分之二都没了;上海的小伙小张为了凑首付,把老家的房子抵押给了银行……他们脸上全是和年龄不相符的疲惫,眼神里没有年轻人该有的活力。

二、35岁危机比房贷更吓人:上班十年,突然成了“没人要的人”
当20多岁的年轻人还在房贷里挣扎,30多岁的90后已经提前尝到了“中年危机”的滋味。

32岁的王姐在互联网公司干了8年,突然接到HR的电话:“公司要优化人员结构,你这个年纪……要不考虑主动离职?”她盯着手机屏幕,手不停地发抖。每个月1.5万的房贷、孩子的幼儿园学费、老家父母的医药费,像三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我才32岁啊,怎么就没人愿意用我了?”

数据更让人难受:2025年高校毕业生有1222万人,可互联网公司里35岁以上的员工占比还不到5%。以前觉得“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现在才发现,35岁就像被职场判了“死刑”。深圳的张先生失业后去送外卖,“以前坐办公室月薪2万,现在风吹日晒一个月才5000,连房贷都不够还。”

三、养个孩子能花多少钱?90后父母:我们不是在养孩子,是在“烧钱”
“孩子刚出生,奶粉钱、尿布钱、早教班费用,每个月至少要花5000块。”28岁的宝妈小林掰着手指头算,“等上了小学,兴趣班更贵,钢琴课一节课500,英语外教一对一800,一年下来好几万。”

更让她绝望的是教育上的攀比:别的孩子都在补课,自己的孩子不补就担心跟不上。北京的李姐给女儿报了5个兴趣班、3个补习班,一年花了15万,“这还是省着花的,有的家长一年花30万,把房子都抵押了。”

“双减”政策出来后,学科类补习班少了,但是隐形的“住家教师”火了,每小时工资500元起步。“表面上是减负,实际上负担更重了,我们普通家庭根本承受不了。”小林叹了口气,“以前觉得穷养也能把孩子养大,现在才发现,穷养连起跑线都够不着。”

四、医院的缴费单比房贷还冰冷:独生子女的养老,就像一场“生死赌博”
30岁的陈哥最近在医院来回奔波。父亲突然脑溢血,住院半个月花了20万,医保卡报销后自己还要掏12万。“我是独生子,父母没有退休金,所有费用都得自己扛。”他红着眼圈说,“不敢想以后,万一父母再生病,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郎咸平在视频里讲的事更让人害怕:他父母住院两个月花了60万,每个月护理费12万。“这还是有钱的家庭,普通家庭根本扛不住。”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面临“421”的家庭结构——4个老人、2夫妻、1个孩子,养老和育儿的压力就像两座大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

北京的王女士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不得不辞职,“每个月少了1.5万的收入,房贷差点就还不上了。”她说,“以前觉得养儿能防老,现在是养儿要‘啃老’,父母的养老钱都被我们的房贷花光了,等我们老了,又能靠谁呢?”

五、这届90后:生在房价最高的时候,活在压力最大的年纪
为什么90后活得这么累?街头采访中,年轻人的回答让人心酸:
“我们赶上了房价飞涨的年代,刚工作就背上了百万房贷。”
“高校扩招后,学历越来越不值钱,找工作难如登天,35岁就被职场抛弃。”
“教育和医疗就像两个填不满的无底洞,多少钱都不够花。”

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5年,中国年轻人负债率达到148%,比美国的114%还高;30岁以上的90后,70%有房贷,50%有育儿压力,40%要承担父母的医疗费用。他们不是“躺平一代”,而是“被生活压垮的一代”。

六、我们该怎么帮这届90后?
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不管:
1. 政策松绑:让房子不再是“吞钱的怪兽”
- 推行“房贷利率跟着收入走”的政策,根据收入水平调整还款金额,别让年轻人“辛辛苦苦干十年,钱都给了银行”。
- 学习新加坡的“组屋政策”,给年轻人提供低价的保障房,首付最低只要5%,让“有房子住”不再是梦想。

2. 职场破冰:35岁不是“职场死刑”
- 禁止企业搞年龄歧视,推行“35岁职业再培训计划”,让中年人也有机会换个工作重新开始。
- 严格落实996监管,让年轻人有时间谈恋爱、生孩子、照顾父母,而不是被工作“榨干”所有精力。

3. 教育减压:别让孩子的未来,压垮父母的现在
- 真正把“双减”落实到位,打击那些隐形的补习班,让教育回归本来的样子,别让兴趣班、补习班变成“只有有钱人才上得起”的奢侈品。
- 建立“共享育儿”平台,社区帮忙照顾孩子,降低托育成本,让年轻人敢生孩子、养得起孩子。

4. 养老托底:独生子女不该独自承担所有
- 设立“独生子女家庭养老基金”,政府出一部分钱补贴医疗和护理费用,别让“久病床前无孝子”变成现实。
- 推广“喘息式养老”,社区提供临时护理服务,让照顾老人的年轻人也能有时间歇一歇。

小编有话说:放过这代年轻人吧,他们真的撑不住了
作为一个90后,看到街头采访里同龄人的疲惫眼神,我特别能体会他们的感受。我们这代人,出生在改革开放的好时候,却赶上了房价飙升、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艰难时期”。20岁背房贷,30岁养孩子,35岁被裁员,40岁要养老……生活就像一场停不下来的马拉松,我们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别再说“年轻人吃不了苦”,我们不是怕吃苦,是怕看不到希望。当房贷、车贷、教育、医疗像四座大山压在肩上,当35岁就被职场抛弃,当生个孩子要花掉半条命,再坚强的人也会被压垮。

我想说,社会进步的意义,不是让年轻人越来越累,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慢慢成长。放过这代年轻人吧,让他们有权利选择“慢慢来”:20岁不用急着买房,30岁能放心生孩子,35岁还有重新开始的机会,40岁能安心照顾父母……

人生不是短距离的冲刺,而是一场漫长的旅行。希望这届90后,能在生活的重压下,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束光。毕竟,我们努力奋斗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还房贷,而是为了能活得像自己啊。
(本文案例均为真实事件,部分人物姓名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