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乾隆皇帝膝下的子嗣并不繁多,虽有17位皇子,但是拥有子嗣的只有9位皇子。嘉庆四年,乾隆帝弘历驾崩时,身边却只有4位皇子,那就是皇八子仪亲王永璇、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皇十五子嘉庆帝永琰和皇十七子庆亲王永璘。

其中,遗传乾隆皇帝长寿基因的有皇八子永璇,活到了87岁高龄,另外一位就是皇十一子永瑆,则活到了72岁高龄。
溥字辈,是乾隆皇帝位下的五世孙,也就是皇孙的曾孙子,已经出了五服了。爱新觉罗溥庆是乾隆脉下五世孙中居长,溥仪在溥字辈五世孙属于较小的了,两个人相差103岁。
今天,来PK一下他们的祖上。

皇长子永璜,出生于1728年,早年备受雍正爷所喜爱,为他取名。生母出身低微,后23岁英年早逝,留下两个儿子绵德和绵恩,成为乾隆所喜爱的皇孙。
皇十五子永琰,出生于1760年,比长兄永璜小32岁。早年册封为和硕嘉亲王。晚年的乾隆在永琰和皇孙绵恩之间选择储君时,确实有些举步维艰。后来,经过大臣的建议,不要走明太祖朱元璋的老路,后选择了永琰作为储君。
因此,从两位溥字辈的高祖父来看,一个成为追封的亲王,一个却跃居帝王之位。

皇长孙绵德,出生于乾隆十二年七月,比次孙绵恩大一个月,却跃居皇长孙的优势地位。26岁,降袭定郡王。30岁在朝中结交大臣被乾隆发现后,削去了他的爵位,然后让弟弟绵恩承袭。次年,给了一个镇国公。直到乾隆四十九年,弘历眼看自己的玄孙要出生了,在前两个月给绵德晋爵为固山贝子。两年后去世,年仅40岁。
皇孙绵宁,是乾隆四十七年,也就是1782年出生。比堂兄绵德小35岁。儿时深受皇祖喜爱,父亲继位后,册封他为和硕智亲王。绵宁也是以皇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宗室。

皇曾孙奕纯,是乾隆帝见到的长曾孙,让曾祖父在57岁就实现了四世同堂。奕纯是1767年出生,13岁赏封为三等辅国将军。诞下乾隆的长玄孙载锡后,大喜晋封他为奉恩镇国公。后来,承袭了固山贝子爵位。
和硕醇亲王奕譞是溥仪的祖父,出生于道光二十年,也就是1840年,比堂兄奕纯小73岁。是道光爷的皇七子,后来他的嫡长子载湉继承皇位后,下旨晋封他为铁帽子亲王。值得惋惜的是他的祖父、父亲、儿子乃至孙子都是皇帝,就他不是。

皇长玄孙载锡,出生于乾隆四十九年,是弘历见过的,也让他生前实现了五世同堂。15岁,在高祖父的安排下完成了大婚,甚至也将六世同堂的任务放在了这位小玄孙身上。16岁,恩封三等镇国将军,26岁晋爵不入八分辅国公,后来承袭了固山贝子爵位。
后来,乾隆帝还是没有盼到五世孙溥庆的到来,直到驾崩后的第四个年头,溥庆才出生。
和硕醇亲王载沣,出生于光绪九年,也就是1883年,比堂兄载锡小99岁。此时,他的兄长载湉已经是光绪皇帝。因此,2岁被封为了辅国公,7岁晋爵镇国公。8岁,袭爵和硕醇亲王。后来,他的儿子溥仪被慈禧太后选作皇位继承人。继承皇位后,载沣监国摄政,担任摄政王。

结语:从年龄的角度来说,溥庆出生于1803年,比堂弟溥仪的曾祖父道光帝才小21岁。比叔高祖嘉庆帝小4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