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议上,我国被请出场外喝咖啡,代表含泪离去当场立下誓言

史论 2023-05-04 14:12:29

在1983年的一个秋天,中国派出了三位代表参加了一场关于南极事务的国际会议。这场会议是为了保护南极洲这片还未被开发的土地,让全人类能够和平地使用这片区域。十二个国家协商约定了一份《南极条约》,其中包括中国。

然而,中国作为一个落后国家,在这个会议中遭受了很多排挤和蔑视。每当会议进行到决策阶段时,中国代表团就被请到外场去喝咖啡。这样的侮辱让中国代表团感到非常悲愤,他们决定要为中国的荣誉而奋斗。南极洲有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和古生物遗迹,一直以来都是西方大国争相占领的目标。

当时的中国还非常落后,不仅技术和经济发展都远远落后于西方,而且南极洲的气候条件恶劣,要想到那里建设科考站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中国代表团没有放弃,他们坚信中国一定能够在南极建立自己的科考站。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代表团开始了一场不懈的努力。他们研究气候、制定计划,甚至在南极周围的海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科考活动。这些艰苦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中国成功地在南极建立了科考站,为中国赢得了荣誉和尊重。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世界各国像饥饿的狼群一样向南极洲扑去,激烈争夺这片未被开垦的土地。国家之间互相角逐,不断在南极建立新的领土和科考站。人们为了掌控这块未被开发的大陆而拼尽全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

然而,随着二战的爆发,整个世界被卷入了烽火连天的漩涡,许多国家也在这场战争中饱经沧桑。南极洲这片遥远而神秘的土地也因此暂时成为了被遗忘的角落。等到战争结束,只有美国和苏联两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科考站,开始了新的探索。

随着南极洲探索的深入,人们意识到这片大陆应该成为和平共享的领土。各国不再互相角逐,放弃了对南极领土的主权要求。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大陆,从此成为了全球共同的财富,也成为了世界和平的象征。

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南极大陆成为了许多国家追逐的对象。然而,国际科技和经济实力的巨大差距,使得很多国家难以真正参与南极事务。尤其是那些未能在南极建立科考站的国家,他们在南极的地位几乎被边缘化了。

根据条约规定,所有国家都被分为两个阵营:协商国和缔约国。缔约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但是没有决策权。而协商国则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他们将共同管理南极洲的资源和环境,确保这片土地不会被破坏。

中国在那个时候正处于百废待兴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家来说至关重要。然而,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中国不得不暂时放弃南极的事务。虽然如此,中国并没有忘记这块蕴藏着无限可能的大陆。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经济逐渐崛起,国际地位开始提高。中国再次向世界展示了它强大的实力和决心。中国也成功加入了南极条约。

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时刻。然而,南极的严酷环境,国内科技水平的落后,以及建立科考站的巨大难题,对于那时的中国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挑战。因此,在那个时期,中国在南极的事务中无法占据一席之地,多次遭受他国的轻视。

1983年的一个秋天,中国的代表团郭琨、司马俊和宋大巧踏上了前往澳大利亚的旅途,参加《南极条约》的国际会议。他们带着祖国崛起的期望,准备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实力和决心。

但是,这个会议却给他们留下了一生难忘的印象。其他国家的代表们在会议上亮出了厚厚的会议资料,而中国代表团只拿到了几张纸。更让他们愤怒的是,每当关键决策时刻来临,英美两国的人员总是将中国代表团请出会议厅,让他们在外面喝咖啡。

郭琨等人感到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受到了歧视,他们内心深处的火焰开始燃烧。虽然中国尚未在南极建立科考站,但是他们决定为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战。

于是,他们立下了坚定的誓言:如果中国不能在南极建立自己的科考站,那么他们将再也不参加这样的会议。他们决定要为祖国和民族的荣耀而奋斗,踏上南极这片神秘而充满挑战的土地。

回国后,郭琨深知南极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他带领着一群有志之士,发起了建设南极科考站的倡议。

当时,从筹备到建设过程都充满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他们面临着缺乏经验和先进设备的问题,加之极端的天气和严寒的气候,令人望而生畏。但郭琨和他的团队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相信只要有决心和信念,一切都能克服。

他们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旅程,穿越大洋和漫长的冰山。在船上,他们一边学习冰山航行的知识,一边筹划着如何建设科考站。他们甚至不得不自己修建木筏,将重要的设备和物资运到南极。

在南极大陆上,他们又面临着另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何挖掘地下水和解决电力问题等。这一切都需要他们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他们甚至不得不借助当地的材料,设计和制造一些设备和工具。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在南极大陆上,长城站屹立起来了。郭琨和他的团队激动地擦拭着眼角的热泪,曾经许下的誓言在这一刻终于实现了。这意味着中国人终于摆脱了那段屈辱历史的阴霾。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力量和决心。

郭琨等人在南极探险的前夕,当时生死悬念笼罩在他们身上,但他们毫不犹豫地签下了生死状。这一举动激发了队伍中每个人的勇气和血性,让他们坚定了踏上这段危险之旅的决心。

到了南极之后,他们面临的困难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设备和技术的限制使得勘测、选址和建站等工作都异常艰难。更加令人惊叹的是,他们还需要在南极冰封来临之前快速完成所有工作。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让郭琨等人灰心丧气,相反,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着,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建立了中国科考站。

然而,他们的成功并没有得到所有国家的认可,反而引起了一些国家的质疑。这些国家认为建立科考站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有的国家甚至花费数年才能完成。但中国并没有被这些质疑打倒,相反,他们继续全身心地投入建设工作,并相继建立了中山站和昆仑站,用事实回应了那些质疑之声。

经过无数科考人员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中国终于成为南极协约国之一,发挥着重要作用。曾经被人轻视、多次请出去喝咖啡的弱小国家,已不再存在。

如今,在南极这片神秘而美丽的大陆上,中国科考人员仍在孜孜不倦地深入探查,为祖国,为世界人类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几代人的努力和付出,成为了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动力。

而郭琨,一个曾经立下誓言的年轻人,如今已经成为了南极科考队的核心成员。在极地的风雪中,他不断地挑战自己,拓展着科研的边界。他的故事,传颂着中国南极探险事业的荣耀,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而努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0 阅读:16